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
一、主要病害
1.水稻稻瘟病
1.1发病原因
长期灌深水和稻田过分干旱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都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1.2发病特点
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稻瘟病的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
水稻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1.3防治方法
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1%的石灰水浸种或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24小时催芽,然后将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1:500的比例兑好,将稻秧浸入药液中30s后取出栽插。
对水稻叶瘟病可以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喷洒。
2.水稻纹枯病
2.1发病原因
稻秧密植、氮肥施用过量以及稻田灌水过多、过频是导致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发病特点
水稻纹枯病呈现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斑块。
多在分蘖盛期和末期至抽穗期发病,其中抽穗期前后发病最为猛烈,水稻纹枯病主要侵害叶子,严重时可危害穗部以及茎秆部。
2.3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防治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种植的时候基肥要施足,抽穗时要追肥,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以及锌肥的配合施用。
施药不宜过早或过迟,最好在拔节期以后、抽穗期以前。
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250 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 mL/hm2,对水750~1050 kg/hm2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
孕穗至齐穗期是水稻纹枯病的重点防治时期,应在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
3.水稻条纹叶枯病
3.1发病原因
灰飞虱传播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3.2发病特点
水稻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条斑。
发病早的植株会枯死,发病迟的则抽穗不良,病株分蘖减少。
3.3防治方法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
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及时清理秧田、切断病毒的传播源。
当发现发病可用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hm210%加吡虫啉300 g/hm2防治。
二、主要虫害
1.水稻螟虫
1.1害虫特征
水稻螟虫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1.2危害症状
螟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白穗。
1.3防治方法
用13.5%钻心炮乳油1350 mL/hm2或15%雷钻乳油1 350 mL/hm2,或13.5%决斗乳油750 mL/hm2喷雾。
2.稻飞虱
2.1害虫特征
俗称“蜢子”,白背飞虱及褐飞虱比较常见。
2.2危害症状
白背飞虱以危害水稻的前期生
长为主,而褐飞虱则主要危害水稻的后期生长。
2.3防治方法
可选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者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以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雾等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250 g/hm2,加适量水稀释,拌细土300~375 kg/hm2撒施。
3.稻纵卷叶螟
3.1害虫特征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入迁,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3.2危害症状
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3.3防治方法
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
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4.钻心虫
4.1害虫特征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4.2危害症状
幼虫在水稻不同的生长期蛀入植株内取食,造成水稻枯心、枯穗。
4.3防治方法
可用25%杀虫双水剂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或用25%杀虫双粉剂15.0~22.5kg/hm2拌细土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