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1 / 1《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Pharmaceutical Botany and Pharmakognosie)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药学教材:《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郑汉臣蔡少青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ISBN7-117-05650-9/R·5651 学时:总学时204学时(理论116学时,实验88学时)周学时8学时(理论4,实验4)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1 / 1熟悉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方法。

熟悉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

了解我国近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2学时)1、提要: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发展史(古代重要本草著作)。

2、要点: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几本重要本草。

3、难点: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4、方法:讲述。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第一篇药用植物学基础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和构造,细胞壁的特化及其鉴别法,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形态及鉴别法。

掌握细胞的分化与组织的形成,各种组织的形态特征、存在部位和功能;维管束的类型。

二、教学内容(8学时)1、提要: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特化,细胞后含物种类);植物的组织(类型、特征);维管束类型及特征。

2、要点:植物细胞主要结构,包括特化的细胞壁,后含物;机械、分泌、输导、保护组织;维管束类型结构。

1 / 13、难点:维管束类型结构。

4、方法:叙述、比较教学法。

5、教具:PowerPoint;彩色教学投影胶片。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植物细胞的构造,细胞壁的特化及其鉴别法,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及鉴别法。

2、几种主要组织的特征。

3、维管束的类型。

第二~七章植物的器官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根的类型,根的组织构造(包括根尖、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根的异型构造)。

掌握茎的形态,茎的组织构造(茎尖的构造、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茎的异型构造)。

掌握单叶和复叶的形态,叶的组织构造。

掌握典型花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特征;花的类型;花的记载;花序的类型;掌握果实的形成和构造;果实的类型。

掌握种子的形成和构造;种子的类型。

熟悉根、茎的变态;叶的组成部分;叶的外部形态;花的生殖功能。

二、教学内容(18学时)1、提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组织构造。

1 / 12、要点:根的类型,根的组织构造(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根的异型构造);茎的形态,茎的组织构造(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茎的异型构造);单叶和复叶的形态;花及花序的类型;果实的类型;种子的类型。

3、难点: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内部组织构造。

4、方法:叙述、比较教学法。

5、教具:PowerPoint;彩色教学投影胶片。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根的类型,根的组织构造(包括根尖、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根的异型构造)。

茎的形态,茎的组织构造(双子叶植物茎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茎的异型构造)。

单叶和复叶的形态,叶的组织构造。

花及花序的类型;果实构造及类型。

种子的构造及类型。

2、领会:根、茎的变态。

叶的组成。

花的记载及生殖功能。

果实及种子的形成和构造。

第八章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定义及任务,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及等级,植物的命名,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方法。

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2学时)1、提要: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分类的等级;命名;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写及使用。

2、要点: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及等级,植物的命名,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方法。

1 / 13、难点:种的概念,植物的命名,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方法。

4、方法:叙述、比较教学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及等级,植物学名的组成,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方法。

第十五~二十一章藻类、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30—40个重点科的特征和代表性药用植物及其拉丁学名。

了解藻类、菌类和地衣类植物的特征及重要的药用植物。

二、教学内容(18学时)1、提要:讲述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蕨类、裸子及被子植物的特征和生活史和代表性药用植物。

其中被子植物重点科为:马兜铃科、蓼科、毛茛科、、防已科、木兰科、樟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大戟科、五加科、伞形科、夹竹桃科、龙胆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忍冬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姜科、兰科等(16学时)2、要点:真菌、蕨类、裸子及被子植物重点科的科特征和常见药用植物。

3、难点:各重点科的主要特征。

4、方法:叙述、比较教学法。

5、教具:PowerPoint;彩色教学投影胶片,实物标本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各类植物重点科的主要科特征及代表药用植物。

1 / 1第二篇生药学基础第九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生药的记载项目和生药的拉丁名;生药的分类方法。

二、教学内容(1学时)1、提要、(1)、生药的分类:常用分类法优、缺点。

(2)、生药的记载:记载项目主要内容、拉丁名组成。

2、要点:常用分类法,生药记载项目的主要内容、拉丁名组成。

3、难点:分类法优、缺点比较。

4、方法:讲述。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生药的记载主要内容;(2)生药的拉丁名组成;(3)常见生药分类方法。

第十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糖及苷、皂苷、强心苷、生物碱、醌类、香豆素类、黄酮、萜类的分类与鉴别与挥发油的分类。

了解生物的代谢途径及初生、次生代谢产物;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

二、教学内容(4学时)1、提要:(1)、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概念,种类。

(2)、生药的化学成分: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的分类与鉴别方法。

(3)、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主要途径。

2、要点: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的分类与鉴别方法。

3、难点: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的鉴别方法。

4、方法:讲述;实验验证。

1 / 1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糖的分类与鉴别;(2)苷的分类与鉴别;(3)皂苷的分类与鉴别;(4)强心苷的分类与鉴别;(5)生物碱的分类与鉴别;(6)醌类的分类与鉴别;(7)香豆素类的分类与鉴别;(8)黄酮的分类与鉴别;(9)萜类与挥发油的分类。

2、领会:(1)各类化合物的功效;(2)生物的代谢途径及初生、次生代谢产物的定义与特点;(3)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

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生药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熟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了解生药鉴定的意义;DNA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4学时)1、提要:(1)、生药鉴定的意义(2)、原植(动)物鉴定:方法,内容。

(3)、性状鉴定:内容。

(4)、显微鉴定:方法,内容。

(5)、理化鉴定:方法,内容。

(6)、DNA分子标记鉴定:方法。

2、要点:生药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3、难点: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4、方法:讲述。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生药原植(动)物鉴定;(2)性状鉴定;(3)显微鉴定;(4)理化鉴定。

2.领会:(1)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2)生药鉴定的意义。

(3)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十二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和常见的药材干燥方法。

熟悉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防御措施。

1 / 1了解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二、教学内容(1学时)1、提要:(1)、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一般采收原则;药材的干燥方法。

(2)、生药的贮存:方法,影响因素。

2、要点:3、难点:4、方法:讲述。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2)常见药材的干燥方法。

2、领会:(1)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防御措施;(2)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第十三章中药的炮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常用中药炮制的方法。

了解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与炮制机理。

二、教学内容(1学时)1、提要:(1)、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2)、中药炮制的目的。

(3)、中药炮制的方法:常用方法及目的。

(4)中药炮制机理。

2、要点: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方法。

3、难点: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及目的4、方法:讲述。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中药炮制的目的。

2.领会:(1)中药炮制的方法;(2)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3)中药炮制机理。

第十四章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1 / 1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内容和方法。

熟悉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影响生药品质的四个自然因素。

了解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二、教学内容(2学时)1、提要:(1)、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环境因素。

(2)、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依据,内容及方法。

(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意义。

2、要点: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3、难点: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依据,内容及方法。

4、方法:讲述。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2、领会:(1)影响生药品质的四个自然因素;(2)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药典、局颁标准、地方标准);(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三篇药用植物类群和重要生药第十五章——第十八章藻类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冬虫夏草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了解藻类、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主要生药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2学时)1、提要:冬虫夏草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藻类、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主要生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