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药用植物学教案――第二章 植

最新药用植物学教案――第二章 植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单细胞的低等生物,在一个细胞中可行使各种不同功能,无组织的分化。

高等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异,逐渐由单cell到多细胞个体,导致细胞分工。

产生了组织——器官。

植物界的大类群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

中药材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特征,是鉴定一种常用和可靠的方法,称为显微鉴定。

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类型一、分生组织分生组织:植物体内凡能持续保持细胞分裂的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细胞群。

存在位于植物生长的部位,使植物生长。

1、按来源的性质分类1)原分生组织:来源于种子的胚,位于根茎的最先端,是由没有任何分化的、最幼嫩的,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组成。

2)初生分生组织:来源于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的细胞所组成。

一方面仍保持分裂能力,但次于原分生组织,一方面开始分化。

可看作是原分生组织到分化完成的成熟组织之间过渡形式。

3)次生分生组织:由已成熟的薄壁组织(如表皮、皮层、髓射线等)经过生理上和结构上的变化,重新恢复分生能力,转变过程中,原生质变浓,液泡缩小。

如木栓形成层,根的形成层,茎的束间形成层及单子叶植物茎内特殊的增粗活动环。

2、按位置分类1)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茎顶端,细胞能长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机能,进行长度和高度生长。

2)侧生分组织:种子植物(除单子叶)根、茎内的侧方周围部分,形成环状。

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使根、茎增粗,并使增粗破坏的表皮形成新的保护组织木栓层,并不断更新。

3)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茎的节间基部,叶的基部,总花柄的顶端,子房柄处,是顶端分生组织细胞遗留下来的或已分化的薄壁组织重新恢复分生能力,只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即转成成熟组织使植物进行居间生长。

分布于裸子植物、蕨类、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双子叶植物(豆科)二、薄壁组织(基本组织)分布: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广、体积大,如根、茎的皮层,髓部,叶肉细胞,花的各部分,果实的果肉,种子的胚乳全部或主要由薄壁组织构成。

机械、输导等组织则常包括在薄壁组织之中。

具有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故又称营养组织。

1、基本薄壁组织(一般薄壁组织):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各处。

常呈球形,圆柱形,多面体形等,质稀薄,液泡较大,细胞排列疏松,富有细胞间隙。

起填充,联系其他组织的作用,并具有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的机能。

2、同化薄壁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面易受光照部分,如叶、萼(绿)、果实、幼茎。

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3、贮藏薄壁组织:分布于根-根状茎,果实,种子中。

主要储藏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有贮水薄壁组织等。

4、吸收薄壁组织主要分布在根尖,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运送到输导组织中。

5、通气薄壁组织:分布与水生或沼泽植物体内,如莲叶柄和灯心草髓部,具贮藏气体、漂浮和支柱作用,组织间具相当发达的细胞间隙、间隙互相联结,形成大气腔。

6、输导薄壁组织:如髓射线,在木质部和髓部输送水分和养料。

薄壁组织对中药鉴定意义不大。

三、保护组织1、表皮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分化而来,包括幼嫩的根、茎和叶、花、果实等表面。

通常一层,少数2~3层;排列紧密,板块状,除气孔外,无间隙;活cell,一般不具叶绿体,但有白色体和有色体,及其它物质;外壁厚,同时角质化,常具角质层,内壁和侧壁均薄,有的外壁还有蜡质渗入或在角质层外,形成蜡被,亦有矿质化。

(1)毛茸——表皮细胞特化而成的突出物,具保护,分泌,减少水分蒸发作用。

①腺毛:具腺头和腺柄两部分,腺头能分泌挥发油,树脂、粘液等。

腺鳞:具分泌能力的无柄腺毛。

②非腺毛:不具腺体,不能分泌,起单纯保护作用。

a、线状xx:线状。

b、棘毛:壁厚而坚牢,木质化,细胞内有结晶体沉积(如大麻)。

c、分枝xx:分枝状(如裸花xx)。

d、xxxx:xx形(如菊科xx)。

e、星状毛:放射状,分枝似星(如密蒙花)。

f、鳞毛:毛茸的突出部分呈鳞片状或圆形平顶状(胡颓子)。

g、螫毛:较脆,液泡中含蚁酸,刺激皮肤剧痛(荨麻)。

h、冠毛:生于果端,果实传播,如蒲公英。

i、种缨:生于种子上,种子传播,如长春花、萝藦、络石。

(2)气孔:气孔是形状狭长的细胞间隙,由两个保卫细胞对合而成,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气孔器:气孔连同保卫细胞的合称。

①保卫细胞:比周围表皮细胞小,是生活的,并有叶绿体,与表皮细胞相邻的壁薄,其余各方较厚,充分膨胀,气孔拉开,失水则关闭。

②副卫细胞:在保卫细胞周围有2~多个和表皮cell不同的细胞称副卫细胞,随不同种类植物,副卫细胞排列次序有别,构成了气孔轴式,或称气孔类型。

③xx植物的气孔轴式气孔轴式副卫cell数大小排列方式与保卫cell长轴分布科属平轴式2相等平行茜草科、豆科、马齿苋科直轴式2相等垂直唇形科、xx不等式3-4通常1个小十字花科、菊科、曼陀罗、景天属不定式不定相等毛茛科、艾叶、桑、南瓜、天竺葵环式不定比表皮cell狭窄环状茶、桉④xx植物气孔类型也很多禾本科植物气孔呈哑铃形。

⑤裸子植物气孔一般都凹入很深。

⑥气孔数与气孔指数气孔数:同一植物的叶子,单位面积(mm2)的气孔数目,称气孔数。

气孔指数:同种植物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都是相对恒定的,这种比例关系按“气孔指数”。

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与表皮cell数的和2、周皮:大多数一年生植物器官表面终生只具表皮,多年生木本植物,除叶外,茎与根幼年保持表皮,随其增粗,表皮破坏,而产生周皮。

侧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向外分化木栓,向内分化成栓内层,合称周皮。

特点:木栓层:具多层细胞,横切面观细胞呈长方形,紧密排列成整齐的径向行列,壁较厚强烈栓化,细胞成熟时原生质死亡解体,胞腔充满空气。

使其不透水,并有抗压、降热、绝缘、质轻、具弹性,对植物起有效的保护作用。

木栓形成层:属于次生分生组织,由皮层或韧皮薄壁细胞形成,根中多由中柱鞘产生。

栓内层:是生活的薄壁细胞,常只有一层,茎的栓内层细胞常含叶绿体,所以又称绿皮层。

皮孔:在周皮形成时,某些部位的木栓形成层比其它部分更为活跃,向外衍生出一种与木栓细胞不同,并有发达的细胞间隙的补充细胞,它们突破表皮形成裂口,成为气体交换的通道。

皮孔外表呈直的、横的或点状突起,最初在周皮上形成的皮孔,一般在气孔位置产生。

皮孔形状、颜色和分布的密度可作为皮类药材鉴别特征。

四、机械组织:部分或全部细胞型强烈加厚,根据细胞壁增厚的方式和细胞的形态不同,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1、厚角组织分布在茎、叶柄、叶片、花柄等部位,根中一般不存在。

分布于器官的外围,或直接在表皮下或与表皮只隔几层薄壁细胞。

连续成圆筒或分离成束,在具肋状突起处明显,如叶柄、茎、叶片的叶腺等部位。

其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并是初生物质的。

含有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具有一定的分裂潜能,常含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加厚一般在细胞角隅外,也有在切向壁或靠胞间隙处。

壁除纤维素外,还含有大量的果胶和半纤维素,不含木质。

由于果胶有强烈的亲水性,因此壁中含有大量水分,在光镜下,增厚的壁显示特殊的珠光,很易与其它组织相区别,酒精脱水会使厚角组织收缩很厉害,增厚的壁会变薄,同时珠光也消失。

主要是正在生长的茎和叶的支柱组织。

类型:1)角隅厚角组织,为最普通的类型,加厚在角隅处。

2)板状厚角组织,xx在切向壁。

3)腔隙厚角组织,与角隅型相似,但有胞间隙。

2、厚壁组织:壁全面增厚,并可有层纹和纹孔,细胞腔很小,加厚部分是次生壁,在cell停止生长后进行,成熟后为死细胞。

分类:根据形状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①纤维:两端尖的细长细胞,外壁增厚,胞腔狭窄,加厚物质是纤维素和木质部,纹孔少数,常呈裂隙状,广泛分布于种子植物根、茎、叶,及某些植物果实中;可存在于木质部、韧皮部或髓部的薄壁组织中,特别是叶子中,可结合维管组织形成鞘或束鞘,也可单独存在。

分类:通常根据纤维在植物体所处位置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木纤维:典型木纤维具有木质化的次生壁,大小、形态、结构各有很大差异。

a、管胞:壁薄,腔大,具典型的具缘纹孔,数目多,长度较小。

b、纤维管胞:是从典型的管胞至典型的木纤维之间过渡类型,壁增厚,腔减小,具不典型的具缘纹孔,数目减少,细胞长度增加,纹孔口长度通常超过纹孔室直径。

c、木纤维:壁厚,腔窄小,单纹孔,数目少,细胞长。

d、分隔纤维:纤维管胞与韧型纤维都可能具有分隔,它们是在次生壁沉积以后形成的。

韧皮部纤维:根据分布位置分为皮层纤维、维管束帽或鞘、周围纤维(环管纤维)、初生韧皮纤维、韧皮纤维类型:硬纤维、软纤维、晶鞘纤维、嵌晶纤维。

②石细胞形状:是植物体内特别硬化的厚壁细胞,形状主要是近乎等径的,长度一般不超过宽度的3-4倍,形态多有变化,如长形、芒状,毛状等,广泛分布于种子植物体内。

成熟后是死细胞;加厚程度大,腔小,单纹孔引伸成沟状,可形成管状纹孔道,如汇合则成分枝纹孔道;有的随次生壁增厚而形成层纹。

存在位置: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皮层和髓部,木质部和韧皮部,果实和种子中。

根据形状分为:短石细胞、大石细胞、骨状石细胞、星状石细胞、毛状石细胞、异型石细胞、纤维状石细胞。

五、分泌组织根据分泌物积累体内或排出体外分为二类。

分泌细胞:能分泌特殊物质如蜜汁、粘液、挥发油、树脂、乳汁等的细胞,称分泌细胞,由其组成分泌组织。

许多分泌物可药用,如松香、松节油、樟脑、蜜、乳香、没药、阿魏、安息香、枫香脂、苏合香及各种芳香油等。

植物某些科属常具有一定的分泌结构,因此在鉴定上有一定价值。

1、外部的分泌组织:分布体表,分泌物排出体外①腺毛:具分泌能力的表皮毛,腺头细胞覆盖着较厚的角质层,分泌物积聚在细胞壁与角质层之间。

存在于茎、叶、芽鳞、子房等部位,花萼、花冠上也可存在。

②蜜腺:能分泌蜜汁的腺体。

细胞壁薄,无角质层或薄。

细胞质产生蜜汁,通过角质层扩散或经腺体上表皮的气孔排出。

根据其分布分为花蜜腺和花外蜜腺。

2、内部的分泌组织:分布在体内,分泌物积存体内①分泌细胞l:单个散在具分泌能力的细胞,分散在基本组织中,通常比周围细胞大。

根据分泌物不同,分为油细胞、粘液细胞、鞣质细胞、芥子酶细胞。

②分泌腔(油室):由多数分泌细胞所形成的腔室,分泌物大多是挥发油。

a、溶生式分泌腔:分泌细胞随分泌物积累增多,而使壁破裂溶解,在体内形成的含分泌物腔室,腔室周围可见有部分破损的细胞。

b、裂生式分泌腔:由分泌细胞彼此分离,胞间隙扩大而形成的腔室,分泌细胞完整地围绕着腔室,如当归等。

c、裂溶生式:是两种方式结合,如芒果属。

③分泌道:由分泌细胞彼此分离形成的一个长形胞间隙的腔道,其周围的分泌细胞称上皮细胞。

上皮cell产生的分泌物贮存于腔道中。

纵切面可见管道状。

根据其分泌物质不同分为树脂道、油管、粘液道。

④:乳汁管是分泌乳汁的管状细胞,或称为乳汁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