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上。
3、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学生观。
4、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
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5、班会具有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6、班级管理方法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学者是德鲁克。
7、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8、小学班主任工作包括常规工作和个别工作两大类。
常规工作包括: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良好的
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学生操行评定、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个别工作主要是指对先进生的教育和对后进生的教育。
此外,还包括一些班级活动的组织工作。
9、班主任如何做个别教育工作:1、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各种类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对优等生
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处理好各方面发展的关系。
3、转变后进生的工作包括四个方面: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据其特点进行耐心引导,多方配合因势利导。
4、其他类型的学生教育主要有针对性地调动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进全面发展。
5、要贯彻德育原则。
10、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11、简述班主任的工作: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
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12、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建制。
13、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14、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15、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有明确目的。
16、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
康的班级风气。
主要功能是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重要功能是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17、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18、群众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
19、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20、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
和个人活动。
21、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有: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
好形式。
22、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有放任型、专断型、民主型。
勒温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
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
23、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
24、课堂学习情境的安排上应考虑班级规模的控制。
25、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
义。
26、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27、课堂纪律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8、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29、课堂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课堂气氛。
30、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31、在抓好班级纪律工作中,班主任应实行先专政后民主。
32、校级晨会包括升旗仪式和专题讲话。
33、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成员共同意见的集中体现。
34、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35、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
2、班级平行管理。
3、班级民主管理。
4、班级目标管
理。
班级管理的原则:全面管理原则、方向性原则、自主参与原则、教管结合原则等。
36、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
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37、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关注每
位学生的发展。
38、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
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与指导。
2.集体促成的纪律。
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
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地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39、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
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0、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2、有利于大
面积的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41、课外活动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
2、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
发展。
3、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选择性、灵活多样性、活动自主性、过程实践性、评价多元性。
42、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师生冲突。
1、加强沟通,促进心理接近。
2、角色互换,形成互相理解
的心理氛围。
3、避免滥用惩罚。
4、适当调整任课教师。
43、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经历了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和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后进入成熟期的集
体阶段。
44、班级管理中进行目标管理,必须使目标具有认同性和可操作性。
45、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有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46、班主任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及具体的活动计划等形式。
学期计划包括三
大部分:1.基本情况、2.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3.本学期中主要活动与安排。
47、班级管理方法有调查研究法、情境感染法、心理疏导法。
48、形式的多样性、活动方法的实践性、活动组织的自主性都是课外活动的特点。
49、班级活动的功能主要有:满足交往需求的功能、学习发展功能、个性发展功能、班集体建设
功能、班主任专业提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