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达国家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经验

发达国家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经验

发达国家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经验
随着知识型服务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近年来全球教育培训服务业发展迅速。

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全球教育产业产值突破22000亿美元,从事教育产业的人数约占全球劳动力的5%比重,同时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

在诸多教育发达国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的高等教育产业尤为突出,美国的教育产业是其国内的第四大产业市场,英国正在积极开放教育市场,澳大利亚的留学生规模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些都与其国内对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重视程度与采取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一、美国
美国教育产业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点。

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2005学年,外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总消费为186亿美元,其中学费约为90亿美元,生活开支为96亿美元。

如果减去美国大学、政府等方面的资助57.3亿美元,再加上留学生配偶和孩子在美国消费的4.2亿美元,外国留学生对美国经济贡献净值约为132.9亿美元,市场巨大。

1、良好的制度环境提供发展空间
通过专利制度和专利政策,保证高等教育产业中高校和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制订规范化程度较高的专利政策,平衡高校、发明者、研究活动的赞助者、发明的开发者与公众的利益和要求,鼓励高校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保护大学的知识产权,同时指导高校和高校中的发明者避免利益冲突或不正当的行为。

2、高效率的资本市场成为助力器
根据美国第一联邦证券的数字显示,77家上市教育公司所拥有的资本总额达330亿美元。

目前,教育公司上市还只是刚刚开始,美国教育产业在1.8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中还只占2%的比重。

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为教育产业发展供给了大量的权益性资本,成为其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3、优秀的管理队伍促进教育规律与产业运营的良好结合
在美国,有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加入到教育产业的发展当中,加之良好的产业管理环境,成为教育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教育产业在市场开发、成本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大量地借鉴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

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诺贝尔Nobel公司,其学生成绩普遍好于公立学校,每周在总部对171所学校的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并反馈给校长,进行严密监控。

4、教育经费来源和投资主体实行多元化
在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方面,除了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外,学生的学费、社会机构、私人和学校附属事业的收入,成为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源泉。

为实现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大力发展私立院校,扩大学校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加大社会和私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形成了国家、社会、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投资体系。

5、大力开发海外市场以拓展营业空间
在美国的服务业出口中,教育出口长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十大服务出口行业中名列第四。

美国正积极开发海外市场,拓展营业空间。

教育产业界久负盛誉的阿波罗Apollo集团已成功在巴西、德国开办了大学,还积极筹备在中国、印度合
作办学;以美国巴尔的摩为基地的SYLVAN教育体系有限公司在拉美、欧洲和印度等9个国家开设了8所大学,招生总数10.1万人;Nobel中国的南洋集团也准备在中国建立合资教育机构。

二、英国
英国曾是实行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比较典型的国家,但也造成政府教育开支庞大,负债不堪,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和良性发展。

20世纪80年代英国进行了教育市场化、教育私有化,随后的20多年,英国高等教育是其实施激烈的市场化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的时期;同时1988年通过的教育改革法和1992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改革法,则更是明确要求英国教育转向完全面向市场的体制。

政府经过近30年的改革实践,现已逐步改变原来的政府负债局面,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高校与工商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既加速了大学高新技术的产业进程,又使企业对技术的需求有了保证。

通过这种投资和收益的良性循环,使教育投入保持持续增长。

2、利用其大学历史悠久、教学质量世界公认的优势,扩大招生,特别是扩大招收海外学生。

通过海外留学生缴纳的昂贵学费及在留学期间的生活费用,形成了英国教育产业的一项巨大收入。

3、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英语教育,兴办各种类型的英语培训,以获取外汇。

2004年,英国高等教育创造的经济收入达169亿英镑,高于四年前的128亿。

目前,整个英国在校大学生中留学生比重已经超过了15%,仅高等教育对外出口净利润一项就达36亿英镑,远远高于同期煤、电、天然气的出口总额。

三、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推行独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仅10年,但发展甚快。

据统计,目前澳大利亚各高校中海外学生总数已达17余万人,留学生占高等教育总入学人数的20%,这个比例高居世界首位。

1、澳大利亚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视为产业,该国在教育产业理论指导下,大胆开放高等教育与培训体系,积极吸引外国留学生,特别是亚太地区国家的大学生。

2、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并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第一个主要机构是1969年成立的澳大利亚高等学校国际发展计划组织(IDP),1994年更名为澳大利亚教育组织。

它有权开展以下各项活动:①投标准备工作、项目(含援助项目)和合同管理;②合作项目和培训;③学生信息咨询服务;④刊印有关澳大利亚教育课程与培训的出版物;⑤安排教育展览、国际会议和教学旅游;⑥英语教学和测试。

第二个重要机构是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基金会(AIEF),该基金会名义上是非政府机构,实际上是直属教育部,主要任务是:①就澳大利亚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的方针和政策,向教育部长提出建议;②代表政府参与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开展国际教育和培训活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③与本国工商企业界及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向海外宣传澳大利亚教育、培训和科研强国的形象;④及时准确掌握国际教育与人才市场信息与动态,不断调整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政策;⑤尽可能为澳大利亚人创造参与国际教育、培训和科研项目的机会;⑥执行教育部的“国际援助计划”;
⑦由基金会提供专款,资助澳大利亚海外校友会开展活动等。

3、提供多种形式的国际课程。

澳大利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课程的国际化:
①增加课程中的国际性内容;②创办联合学位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国际研究/语言课程;③开设涉及多国的交叉学科项目;④引进语言学习和地区研究;⑤采用比较和跨文化的研究方法;⑥安排在海外实习或教学旅游;⑦聘请外国访问学者授课。

其目的是使课程和教学方法更具国际竞争力,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4、扩大校际交流与合作。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澳大利亚高校十分注重扩大与国外同行建立正式联系和签订校际协议,如师生交换、联合办学、学术合作、共同研究等。

四、我国留学教育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由此引发的旺盛的人才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出国留学的热潮,近年来中国前往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增长。

国家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85万人,其中自费留学占了近90%,达10.65万人,与2004年度相比,分别增长3.3%和2.1%。

但是,随着近年来海外留学热的升温,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

除了国内留学中介机构的问题外,其中不少也是国外教育机构本身的问题,主要有二种现象:一是学校名称华而不实,或者是无资质的教育机构在从事留学教育,如一些号称在美国排名前20位的大学在中国开设的分校,其实与这些大学毫无关系,或仅是其下属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成人教育学院;二是国际承认学历文凭,不少洋证书机构以“圈钱”为目的,如有的称“国际认可”,实际上只是该机构所在国或某个区域认可;有的称自己的考试是“学位考试”、“文凭考试”,可事实上只是专业证书考试。

值得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