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 中国宪法学——宗教信仰自由

第五讲 中国宪法学——宗教信仰自由


理解:

对“立教条款”理解不应太机 械,如美元纸币上的“我们信仰上 帝”。官方将基督教的圣诞节、感 恩节宣布为全国节假日。有些已经 失去了宗教含义,只剩下世俗职能。
分析: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如果和政治发生联系,宗教虽然 可能分享其一时的强盛,但必然摆 脱不了和其一同衰落的命运。宗教 “长寿”的秘诀最终在于政教分离。
2.宗教自治原则
宪法第36条第4款:“宗教团体和宗教 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办教的原则。 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境内成立宗教组织, 不得在中国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 员和进行其他传教活动。

(三)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


我国宪法第36条第3款规定:“国家保护 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 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 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禁止邪教

接下来,“当地政府坚持要求观音公司将南 山观音苑项目下观音露天铜像及相关资产的 产权,移交给政府”,并与该公司签订了转 让合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发文接管该项目 100%的资产”。尽管市政府只支付给该 公司4000万价款,还应该有差不多8亿 元欠款未付,可“国资委接受人员进驻了现 场,并联合民政局、公安局等,对苑区清场 整治,于是观音公司只好停止经营”。这就 是说,政府取代了企业,直接经营了宗教场 所。

国外: 在中世纪,对不同信仰的压制&迫害引 发了无数次宗教冲突甚至战争(如基督 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十字军东征”), 且国家因明确支持或反对某个教派而直 接卷入宗教冲突给社会带来了动荡或灾 难。
国外:

因而美国的制宪者深知宗教迫 害对社会的危害,将宗教信仰自由 作为宪法保护的首要对象。美国宪 法第一修正案的第一句话就是“国 会不得制订关于宗教信仰之建立或 禁止其自由活动的法律。”

3.禁止国家进行宗教教育与进行宗教活 动。基于宗教的中立性立场,国家不得 以公权力身份进行特定宗教的教育或宗 教活动。

案例:0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
院驳回邱建东(川大网络教育学院04届 学生)诉四川大学指定教科书(《马克 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有关内容的表述 侵犯宗教信仰自由的判决。


按现代世俗国家政教分离的原则,宗教事务是 私事, 国家不应设国教,不应参与宗教活动, 应在宗教事务中保持中立。按我国宪法的精神, 政教 分离也应是我国处理政教关系应遵循的 原则。所以,在我国,宗教事务应由宗教组织 自主办 理,国家应平等对待各种宗教,国家 机关不应操办宗教事业和主持宗教活动,公职 人员也不 应以公职身份操办宗教事业、主持 或参与宗教活动。根据上述原则,海南有关公 共机关和公 职人员直接操办和参与观音圣像 的立项和建设、组织和参与观音圣像的开光大 典,其行为看 来于法无据。 ——郭延军

我国宪法确认政教分离原则


我国宪法第36条第3款规定:“国家保护 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 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 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我国《教育法》第8条规定,国家实行教 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 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问题:



各地方政府以旅游开发或文化保护为目的资助 宗教场所的修建等,是否违背政教分离原则? 国家机关能 否主动地发起、举办、参加宗教 活动 郭延军《法学》2005年 “我国处理政教关系 应秉持什么原则——从三亚 观音圣像的建设 和开光说起”
宗教信仰自由
(一)概念
内心的信仰: 精神自由 宗教上的行为 宗教上的结社



现行宪法第36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 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 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 不信仰宗教,不得歧 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 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二)我国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几项原则:

然而有报道说:“建造观音圣像的六年中”, 凡到过这个地方来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几乎无 一例外地都要到建设工地上,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并表示支持”。在2004年举行的“圣像开光 大典新闻发布会上”,三亚市政府的一位负责人 更明确地表示,这一工程是“在国家宗教局,海 南省委、省政府,三亚市委、市政府及各界的努 力下”,才得以完成的;而“三亚市政府将集全 市之力,全力配合中国佛教协会和南山寺做好开 光大典的服务工作”。这样一来,本来是作为宗 教的设施,又从企业家的行为,变成了政府的行 为。
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

案例1:安息日休息解雇案:某犹太 教派成员将星期六作为“安息日”,她 因不愿在周六工作被解雇,因此也找不 到其它适合工作,其所在州政府官员拒 绝向她颁发失业救济,联邦最高法院推 翻此作法,认为有关失业救济资格的州 法显然给宗教自由活动带来负担。
比较:
案例2:俄亥俄州一个叫“美洲 土著人教堂”的教派,在祭祀仪式 中,信徒服用一种迷幻药,两名教 派成员因服药被解雇,申请失业救 济遭拒,该拒绝得到联邦法院的支 持。
三亚南山观音圣像事件:国家机关能否主动地 发起、举办、参加宗教活动?
பைடு நூலகம்

海南三亚市西南,“相传是观音出巡南海”的地 方,又与唐鉴真和尚东渡有些关联。“为开发旅游 资源,弘扬佛教文化”,一个名叫“三亚南山观音 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总计投资8亿元, 建造了108米高的“南山海上观音圣像”,以及 “南山观音文化苑”。这一工程,从立项、规划到 开工,先后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国家宗教局以及海 南地方政府的审批,至2005年,全部工程竣工、 开光。经营的范围,包括旅游景点、宾馆酒店、旅 行社、房地产等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礼品、纪念品 和其他文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就是说,这个以1 08米观音像为核心建筑群,本是经国家批准设置 的宗教场所,而实际上却是作为商业旅游去开发操 作的。从经济上看,“眼前效益和远景都比较好”。
1.政教分离原则


政教分离原则(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是世俗国家的一般原则与政 治道德基础,其意义在于禁止国家把某 一特定宗教定为国教,国家与宗教之间 应保持各自的生活准则与领域。 政教分离原则源于耶稣言:“凯撒的归 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对国家来说,政教分离原则意味着国家不能动用 自己的资源支持或压制任何宗教、教派,国家不 能把纳税人的钱用于与宗教有关的任何活动等, 其基本内容包括: 1.禁止设立国教。国教是指国家对特定宗教的特 别保护或赋予各种特权。 2.确立国家与宗教相互不干涉的原理与制度,即 国家对宗教保持中立。因保持宗教的中立,国家 不能对特定宗教进行优待或赋予特权,更不能用 政府的财政资金资助特定宗教活动。 案例:圣诞节政府购买装饰品(包括耶稣像、圣 诞树等)案 分析:国家修缮布达拉宫等文化遗产是否违反政 教分离?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违反宪法
2004年4月7日,日本福冈地方法院判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2001年 8月13日参拜靖国神社违反了日本宪法的政教分离规定。继这一判 决之后:
2005年9月30日日本大阪高等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判决小泉参拜 靖国神社违反了日本宪法。这是围绕控告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 一系列诉讼中首例二审作出违宪判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