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鲜战争时期中美

朝鲜战争时期中美

朝鲜战争时期中美关 系
制作人:李亚平
一、朝鲜战争的原因
在二战结束后,进入美苏争霸的局面,但大家打开世界地图仔细一看就可以 发现苏联的海军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 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 舰队、黑海舰队。被大大小小的海峡分割在不同的地域 而不能相互策应 而 且都有出海口的问题 在西方,北约国家西班牙、土耳其牢牢控制着地中海的 两大关键咽喉———直布罗陀海峡和达达尼尔/ 两大关键咽喉———直布罗陀海峡和达达尼尔/博斯普鲁斯海峡,苏联海军北 方舰队和黑海舰队向地中海增兵十分困难,在东方 韩国日本也控制着苏联太 平洋舰队从基地海参威通往太平洋的咽喉 ,这场朝鲜战争就是苏联争夺出 海口的战争,如果他控制了整个朝鲜半岛就可以使他为太平洋舰队打开一条 通往太平洋的水路,不然他的真个舰队会被美军为捆在狭小的日本海,偶尔 有冲出海峡的舰只都会重蹈德国海军的覆辙 ,这就是美国为啥要拼死保卫南 韩的原因,美国继续勒住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咽喉, 韩的原因,美国继续勒住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咽喉, 这样一分析大家就很清楚 了,这是一场美苏争霸的战争,也是为啥美军后来选择停战和长期在韩国驻 军的原因,因为他们继续保留了对海峡的控制权。 当时的中国是美军的威胁 吗??不是,美国的主要敌人是苏联,如果美国要与我国为敌,早在解放战 争他就参战了。 所以我们作苏联的一颗棋子,只是没有达到目的,苏联的海 军继续畸形的发展,没有航母,大量的潜艇。。。这都是朝鲜战争的后遗症
1.中国牺牲的烈士: 1.中国牺牲的烈士: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其中: 北京市1438名, 上海市1634名, 天津市977名, 河北省10155名 , 山西省5835名, 内蒙古自治区1683名, 辽宁省13374名, 吉林省18260名, 黑龙江省8222名, 山东省19685名, 江苏省7268名, 安徽省4151名, 浙江省3732名, 江西省2162名, 福建省982名, 河南省10673名, 湖北省5167名, 湖南省 10687名, 广东省3186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2915名, 陕西省2802名, 宁夏回族自治区461名, 甘肃省1041名, 青海省48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1名, 四川省30789名, 贵州省2799名, 云南省1482名。
二、中美两国领导对朝鲜战争的态度
唇亡齿寒的地缘战略关系、和中国与朝鲜的历史和现实渊源, 使中国最终下定决心进行抗美援朝。
出动美国远东空军,海军支持南朝鲜。在美国的操纵下, 在联合国会议上通过派所谓的“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半岛支援南 朝鲜的决议。并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三、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损失
四、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装备
6、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 1、38军:1950.10.19入朝,1953.7.10回国。 军长:梁兴初、江拥辉(代), 政委:刘西元、吴岱(代)。 2、39军:1950.10.19入朝,1953.5.7回国。 军长:吴信泉、张竭诚(代), 政委: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 3、40军:1950.10.19入朝,1953.7月回国。 军长:温玉成。政委:袁升平。 4、42军:1950.10.19入朝,1952.10.30回国。军长:吴瑞林,政委:周彪、郭成柱。 5、66军:1950.10.25入朝,1951.4.10回国。 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 6、50军:1950.1026入朝,1951.4.12回国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 1955.4.19回国。 军长:曾泽生,政委:徐文烈。 7、20军:1950.117入朝,1952.10.11回国。 军长:张翼翔,政委:张翼翔(兼)、谭佑铭。 8、27军:1950.11.12入朝,1952.10.4回国。 军长:彭德清,政委:刘浩天,曾如清。 9、26军:1950.11.19入朝,1952.6.5回国。 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 10、64军:1951.2.16入朝,1953.8月回国。 军长:曾思玉、
四、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装备
4、中国军队军作战投入情况: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 中国军队军作战投入情况: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 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 27个军另1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 日,首番入朝的部队有38、39、40、42、66、50、20、27、 日,首番入朝的部队有38、39、40、42、66、50、20、27、26 军共9个军30个师(其中20、27、26军辖4 军共9个军30个师(其中20、27、26军辖4个师); 从1951年4月 1951年 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入朝参战的部队有64、63、65、60、12、 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入朝参战的部队有64、63、65、60、12、 15军和20、26、27、39 、40军共11个军33个师; 从1951年月6 15军和20、26、27、 40军共11个军33个师; 1951年月6 中旬以后,第三番参战的部队有67、68、47军和12、15、60、20、 中旬以后,第三番参战的部队有67、68、47军和12、15、60、20、 26、27、63、64、65 、38、39、40、42、50军共17个军51个 26、27、63、64、 38、39、40、42、50军共17个军51个 师,另有36、37军 个军担任朝鲜3 师,另有36、37军2个军担任朝鲜3个机场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 1952年 月,23、24、46军入朝,轮换20、27、42军回国; 1952年9月,23、24、46军入朝,轮换20、27、42军回国; 1952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元山地区防御任务( 33师 1952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元山地区防御任务(第33师????????) 1952年12月至1953年 月,16、 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16、1、54、21军先后入朝。 朝鲜停 54、21军先后入朝。 战后,大部分部队回国。第1、16、21、23、54军留朝。1958年3 战后,大部分部队回国。第1 16、21、23、54军留朝。1958年 月至10月,上述5个军,分3 月至10月,上述5个军,分3批回国。
三、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损失
3、朝鲜战争对台湾的影响:按照中国方面的 朝鲜战争对台湾的影响:按照中国方面的 统计数字,志愿军伤亡人数为36. 统计数字,志愿军伤亡人数为36.6万余人, 开支战费达100亿元人民币。更为重要的是, 开支战费达100亿元人民币。更为重要的是, 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台湾的解放成为不可能。
三、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损失
2、美国损失的军事人员:美国损失的军事人员:
美军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 美军 172847 联合国军 2256523 总计:2429370 。 阵亡美军 54246人,联合国军 628833人。 这个数字远大于1956年美联社公布的数据。 而1956年美联社公布的数据是:美军伤亡失踪被 俘总计14万2千(142091人), 美军和联合国军共计伤亡148万人(1474269人)。 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 美军 172847 联合国军 2256523 总计:2429370。 阵亡:美军 54246,联合国军 628833 , 合计:683079; 失踪:美军 8177 联合国军 470267 合计:478444; 被俘:美军 7140 联合国军 92970 合计:100110 ; 受伤:美军 103284 联合国军 1064453 合计:116773。
四、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装备
27军:21、23军:1952.9.5入朝,1958.3月回国。 军长: 27军:21、23军:1952.9.5入朝,1958.3月回国。 钟国楚、吴瑞林, 政委:卢胜、谢福林。 22、24军: 22、24军: 1952.9.12入朝,1955.10月回国。军长兼政委:皮定 1952.9.12入朝,1955.10月回国。军长兼政委:皮定 均、张震(代)。 23、46军:1952.9.15入朝, 23、46军:1952.9.15入朝, 1955.10回国。 1955.10回国。 军长:肖全夫,政委:吴保山。 24、 24、 16军:1952.12.28入朝,1958.4回国。 军长:尹先炳、 16军:1952.12.28入朝,1958.4回国。 潘焱,政委:陈云开、戴润生。 25、1军:1953.1.22 25、 军:1953.1.22 入朝,1958.10回国。 入朝,1958.10回国。 军长:黄新廷、唐金龙 政委:梁 仁芥、颜金生。 26、54军:1953.2.2入朝,1958.7回 26、54军:1953.2.2入朝,1958.7回 国。 军长:丁盛,政委:谢明、谢家祥。 27、21军: 27、21军: 1953.3.14入朝,1958.7月回国。 1953.3.14入朝,1958.7月回国。 军长:吴咏湘、谢振 华。 政委:谢福林、吴融峰。
四、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装备
27军:11、63军:1951.2.17入朝,1953.9月回国。 军长:傅崇碧, 27军:11、63军:1951.2.17入朝,1953.9月回国。 政委:龙道权。 12、65军:1951.2.22入朝,1953.10月回国。军 12、65军:1951.2.22入朝,1953.10月回国。军 长:肖应堂,政委:王道邦 后军长兼政委王道邦。 13、60军: 13、60军: 1953.3.17入朝,1953.9月回国。 1953.3.17入朝,1953.9月回国。 军长:韦杰、张祖谅,政委:袁 子钦。 14、12军:1951.3.21入朝,1954.4.25回国。军长:曾绍 14、12军:1951.3.21入朝,1954.4.25回国。军长:曾绍 山,政委:李震。 15、15军:1953.3.25入朝,1954.5月回国。 15、15军:1953.3.25入朝,1954.5月回国。 军长:秦基伟、李成芳(代),政委;谷景生。 16、47军: 16、47军: 1951.4.11入朝,1954.9.24回国。军长:曹里怀、张天云,政委: 1951.4.11入朝,1954.9.24回国。军长:曹里怀、张天云,政委: 李人林、刘贤权、陈发洪(代)。 17、67军:1951.6.21入朝, 17、67军:1951.6.21入朝, 1954.9.29回国。军长:李湘、邱蔚,政委:旷伏兆。 18、68军: 1954.9.29回国。军长:李湘、邱蔚,政委:旷伏兆。 18、68军: 1951.6.24入朝,1955.4.9回国。 1951.6.24入朝,1955.4.9回国。 军长:陈仿仁,政委:李呈瑞。 19、36军:1951.9.7入朝,1951.11.30回国。军长:王建业 19、36军:1951.9.7入朝,1951.11.30回国。军长:王建业 (代),政委:康健民。 20、37军:1951.9.7入朝,1951.11.30 20、37军:1951.9.7入朝,1951.11.30 回国。军长:张世珍,政委;帅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