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作规范)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完整)
(工作规范)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完整)
1700 1700
10m 20m
25
Ⅲ--Ⅲ
2400 2000
200
250 880 600
2400 2600
200
200 350 300
200
(100m)
0.8m
Ⅱ——Ⅱ
Ⅰ——Ⅰ
贴帮柱
贴帮柱
200
1000
戗柱
1000 4200
1000
煤 壁
1000
200
1000
戗柱
1000 3000
1000
煤 壁
Ⅳ—Ⅳ
主平硐→暗斜井→运输平→轨道下山→1161 运输巷→回采工作面
→1161 回风巷安全出口→1161 回风巷→工作面
(4)供电系统
地面配电房→采区变电所→轨道下山→1161 运输巷→回采工作面
XRXTA BQK-15/20A
DZ-Q1 JH2-5
台
1
1
根 625
125
750
根 500
100
600
支
2
1
3
台
3
1
4
台1
3
4
根 50
10
60
台
1
1
2
台
1
1
台
1
1
支
1
1
2
台
1
1
11
调度绞车
JD-11.4
台
1
1
单体液压柱
回
风 注液枪
巷
回柱绞车
DZ20-30/100 DZ-Q1 JH2-5
根
50
10
5
二、采 区 巷 道 布 置 图
包括采煤工作及临近范围内巷道布置情况,周围的开采情况等(可以采掘工程平面图代替)
2952600
2952600
2952400
2952400
2952200
2952200
35570400
2
35570600
北
35570800
35571000
35571200
1400
回风下山 1162运输巷
100m 5°
1150
80
140
20m 10m
7
四、回采工艺
1、落煤方式:人工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一次性打眼放炮距离不得超过 10
米。
炮眼布置图
A
A—A
○
○
○
○
○
B
B
○
○
○
○
A
B—B
爆破材料消耗表(一个循环)
炮
眼
名称
位置(米) 角度(度) 距顶 距底 水平 垂直
眼深 (米)
顶眼 0.3 1.35 55° 2 1.2 腰眼 1.1 0.5 55° 7 1.2 底眼 合计
2
一、采面基本情况及地质情况
采区名称
西翼采区
工作面名称
1161
采面位置 1161 采面为设计首采面,位于井田的西翼,北以采区下部水仓为界,
及 界 东以暗斜井老水仓煤柱为界,南以西运输大巷煤柱为界,西以采面停
限 采线为界。
与邻采区 及地面关
系
采面东未开采,西未开采,往南 150 为采空区,北未开采,其对 应地表为坡地、地面无建筑物。
三、采煤方法及工作面顶板支护图
(一)采煤方法及循环方式的选择 (二)工作面顶板支护图(包括平面图、断面图),图中应表明;①采面支架,特殊支架结构,规格和支护间距;②上下缺口、上下出口的支 护结构、规格;③运输机及回柱绞车的位置;④最小、最大控顶距及放顶步距;⑤上、下顺槽支架的回撤以及距工作滞后距离的规定等。
定性 直接底板为粘土质泥岩,抗压强度 759kg/m2, 吸水性为 1.68%,遇水底板凸起 0.2—0.3m。
构造 情况
1161 回采工作面有两个小断层,F1 落差 1.5 米,F2 落差 0.8 米, 回采时特别注意断层附近的顶板,及瓦斯管理,加强现场管理。
水文地质 情况
龙潭煤系一般含水性较弱,水量小,虽然煤系地层顶部长兴组及底 部茅口组石灰岩含水丰富,但距 M16 号煤层较远,对开采 M16 号 煤层影响不大,因构造破坏有可能波及到 M16 号煤层,因此开采 如遇可疑情况,需先探后采,以防水患。
柱
理化、
状
学性质
图
6.30-11.60 9.00 162.10
1.00 163.10
0.82-4.44 2.20 165.30
粉砂岩:灰—深灰色,中层状,层面间分。 泥岩:深灰色。 16 煤:灰黑色,块状。
3
1161 回采工作面,伪顶为细沙岩,厚度平均 顶底板岩 为 0.5m,直接顶为粉砂质泥岩,抗压强度 性及其稳 859kg/m2,老顶为硬质砂岩。
+1440至+1200米
6
35570400
2951876.37
35571469.78
35570600
35570800
1440 1450
35571000
5
M16
6
35571200
辅助进风井
煤层柱状
主平硐 小窑
防爆门 风氧化带
测风站
巷道
AQ1
引风道 新鲜风流
矿界 调节窗 正反向风门
采空区
密闭
测点
35571400
60
支
1
1
2
台
1
1
调度绞车
JD-11.4
台
1
1
五、生产系统及风量计算
1、主要生产系统流程
(1)运输系统
回采作面→1161 运输巷→皮带下山→运输平巷→暗斜井→主平硐→地面
(2)通风系统
主平硐→暗斜井→运输平→轨道下山→1161 运输巷→回采工作面→1161 回风
巷→回风下山→总回风巷→地面
(3)运料系统
6
35571600 35571600
35571800
35572000
3
4
织金县城关镇七公里煤矿 采掘工程平面图
制图 校审 工程师 矿长
35571800
比例 资料来源 图号 日期
1:2000 实测
2011年 月
35572000
2952000
2952000
2951800
2951800
2951600
2951600
1240~2000mm,额定工作阻力 300kN,额定工作液压 38.2MPa,初撑力 118~157kN。 (2)支护密度验算
支护强度:P=(4~8)×M×γ =6×1.7×2.3=23.46t/m2
式中:P—支护强度,t/m2;
8
M—为采高,1.7m; γ—为顶板容重,取 2.3t/m3; 6—6 倍取值。 工作面长 100m,最大控顶距 4.2m,因此采场最大面积 S=100×4.2=420m2, 所设支柱数 n=(100/0.8)×4=500 根,则支护密度为 500/420=1.19 根/m2,DZ20 单体液压支柱每柱的额定承载能力为 30t,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使支撑能力减 小,承载能力考虑 0.9 的系数,则每根支柱的承载能力为 30×0.9=27t/根。支柱 实 际 提 供 的 支 护 强 度 为 1.19 × 27=26.78t/m2 , 而 支 护 所 需 要 的 支 护 强 度 为 23.46t/m2,因此,该工作面的支护密度能满足支护采场顶板的要求。 (2)特殊支护 (1)工作面上下出口为矿山压力叠加影响区,采用走向交错抬棚加强支护, 并保持上下出口畅通。上下顺槽离工作面 20 米范围内采用单体液压柱措施。 (2)工作面支柱要布置整齐,排、行成直线,接顶要及时。 (3)采用升柱器升柱,支柱初撑力要到位;支柱要及时检修和半年检修, 防止支柱失效。要及时放顶,采用回柱绞车回柱,不得进入老窑作业;沿切顶线 采用密集支柱和戗棚等加强支护并切顶。换柱时,一定要先打临时柱,后换柱; 沿工作面不能打正式柱时,必须打临时柱,不得空顶作业。 (4)工作面破碎带处要加强支护,采用密集支柱和铺竹芭,防止串矸、漏 矸等。观测周期来压步距,在工作面老顶周期来压前,采用木垛、密集支柱、戗 棚等加强支护,并在来压时撤退人员。
工作面 走向长 最大 200m,最小 200m,平均 200m 开采煤层 M16
特征
倾斜长 最大 100m,最小 96m,平均 98m 开采厚度 1.8
储量 计算
平面积 19600m2 储 量 52920 吨 容重 斜面积 19453.98m2 可采储量 52525.75 回采率
1.5 吨 /m3 80%
类 设备名称 别
刮板运输机
单体液压柱
工 金属铰接梁 作 面 注液枪
煤电钻
发爆器
单体液压柱
乳化液泵
运 化液泵箱 输 巷 潜水泵
注液枪
回柱绞车
设备配备表
型号
单位 使用 备用 合计 备注
SGD420/30 DZ20-30/100 HDJA-1000
DZ-Q1 ZMS-12
MFB-100
DZ20-30/100 XRB2B80/200
数目 (个)
78 78
循环消耗量
每眼装 药量 (克)
每眼 封泥 长度 (米)
炸药 (克)
雷备 管注
(发
)
300 0.6 2340 78
300 0.6 2340 78
156
4680 156
7
2、工作面支架及规格的选择 (1)普通支架 支柱选型 工作面用单体液压支柱加铰接顶梁支护,“三、四”排控顶,排距 1.0m,柱
绞车硐室
1404.308
1402.563
140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