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目录第一章概况 (3)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3)第二节煤层 (3)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4)第四节地质构造 (5)第五节水文地质 (6)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6)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6)第二章采煤方法 (8)第一节采煤方法及巷道布置 (8)第二节支护设计 (9)第三节采煤工艺 (11)第四节设备、材料配置 (14)第三章顶板管理 (15)第一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5)第二节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顶板管理 (17)第三节矿压观测 (18)第四章生产系统 (19)第一节运输 (19)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19)第三节供排水 (22)第四节供电 (23)第五节压风、通讯、照明 (24)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第一节劳动组织 (25)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6)第六章煤质管理 (27)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28)第一节一般规定 (28)第二节顶板 (30)第三节防治水 (33)第四节爆破 (33)第五节一通三防 (35)第六节运输管理 (37)第七节机电 (37)第八节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 (39)第九节工作面作业安全准许确认制度 (40)第十节其他 (42)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44)第一节地质变化应急预案 (44)第二节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44)第三节水灾事故应急预案 (45)第四节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46)第五节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47)第六节冲击地压发生前的宏观预兆及应急原则 (47)第七节安全监控系统故障处理应急预案 (47)第八节避灾路线 (48)附件、附图:1、公司批复红头文件、矿井会审意见(原件由编制部门存档)2、作业规程附图3、作业规程贯彻、复学登记表4、作业规程考试成绩登记表5、作业规程(措施)发放登记表6、复查登记表7、采煤工作面投产前验收表8、地质说明书9、工作面初采初放、探放水措施、过断层或老巷、串联通风等专门安全技术措施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1454Ⅲ工作面为塘冲水平114采区南翼五煤层第四块工作面。

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1。

表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水平名称一水平采区名称114采区地面标高+430m∽+160m运输巷标高+160m回风巷标高+200m地面的相对位置该工作面对应地面为光玉岭村庄,地表属山地、丘陵地带,有少量房屋。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工作面开采对地表及建筑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井下位置及与四邻关系11454Ⅲ块工作面位于114采区+200m∽+160m区段,114轨道下山以北,本工作面上伏的11434工作面和上部的11432、11452都已经开采完毕,南边的11455工作面也即将开采完毕,深部的11436正在开采。

走向长度m 120m倾斜长度95m~85m;平均90m面积m²10800第二节煤层一、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3煤层,通过地质资料分析煤层赋存情况见表1-2。

表1-2 煤层情况表煤层厚度1.2m~2.2m平均1.6m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22°~18°平均20°煤层倾向58°~62°开采煤层5煤层稳定程度较好煤层情况描述从机、风巷揭露的资料分析,11454工作面由于受断层,褶曲影响,致使煤层变薄,局部不可采。

所赋存的五煤粉末状,镜面发育,含夹矸1~3层。

煤层倾角平均25°,为中灰、低硫、低磷、中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

二、煤质情况根据邻近工作面煤质化验资料,本工作面煤层为五煤,煤质化验指标情况见表1-3。

表1-3 煤质指标情况表水份Mad (%) 灰份Ad (%)挥发份Vdaf (%)发热量(MJ/kg)全硫(%)容重t/m 3硬度系数(f)工业牌号6.2 38.4 8.6 4100 0.3 1.47 1.5 WY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简要描述煤层顶(底)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分类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1-4。

表1-4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 f值特征描述直接顶砂质泥岩0~1.5m 5 块状、质软、致密,含大量的植物根部化石伪顶炭质泥岩0~0.2m 3 鳞片状、质软、有滑面直接底炭质泥岩0~0.5 鳞片状、质软、有滑面老底石英砂岩 4 中厚层状、致密、坚硬、节理发育11454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附后(顶板描述应不低于8倍采高)。

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该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共揭露断层条,简述各断层在工作面的具体位置。

已揭露的断层情况见表1-5。

表1-5 断层情况表断层名称走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m对回采的影响第五节水文地质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一般不需探放水措施。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影响回采的其它开采技术条件情况见表1-6:表1-6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瓦斯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约0.26m³/min。

煤尘爆炸指数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性无地温或其它危害无自燃现象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计算见表1-7:表1-7 工作面储量参数表二、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工作面可采储量/工作面设计月平均生产能力11454Ⅲ工作面的服务年限=2.41万t/0.43万t=5.6个月工作面名称走向长度 (m) 倾斜长 (m) 斜面积 (㎡) 煤厚(m) 容重 (t/m ³) 工业储量(万t) 回采率 (%) 可采储量 (万t) 11454Ⅲ块工作面120 90 10800 1.61.472.54 95 2.41第二章 采煤方法第一节 采煤方法及巷道布置一、采煤方法根据已揭露资料分析,本区域岩层为一单斜构造,地质条件较简单,根据地质条件,结合目前我矿的实际情况及支柱型号,采用走向长臂式工作面进行正常推采,走向布置120m ,倾向布置90m ,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二、采高及支护方式选择1、采高确定:鉴于我矿目前单体的型号为DZ —1.2~2.2,故采高定为0.8~2.0m ,对2.0m 以上的煤层采用跟顶留底煤开采。

2、 确定支护方式:工作面采用DZ1.2--2.2型单体液压支柱配π梁走向支护。

注:支柱规格选择(1)支柱最大高度计算:=max H ≥2-0.1=max H ≥1.9(2)支柱最小高度计算:=min H ≤1.2-0.1-0.01+0.2 =min H ≤1.39式中:Mmax :工作面开采范围内的煤层最大采高,2m ;Mmin :工作面开采范围内的煤层最小采高,1.2m ;c :顶梁的厚度,c = 0.1m ;△S X :顶板在最大控顶处的平均最大下沉量,0.01m ; 式中:η:顶板下沉系数,取= 0.025~0.05;L 1:工作面顶板最大控顶距3.2m ;S :活柱最小安全回柱行程,一般取 0.20m 。

三、采区主要巷道及工作面巷道布置概况c M H -≥m ax m ax sS c M H X +Δ--m in ≤m in 1m in ηΔL M S X =1、11454Ⅲ块工作面位于114采区+200m∽+160m区段,114轨道下山以北,本工作面上伏的11434工作面和上部的11432、11452都已经开采完毕,南边的11455工作面也即将开采完毕,深部的11436正在开采。

2、11454Ⅲ块工作面风、机巷采用梯形工字钢支护,净高1.9m,断面6.5m²,设计长度为120m。

切眼设计采用单体配π梁支护,一梁三柱,设计长度为90m。

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平面图见图3所示。

第二节支护设计一、单体支柱工作面的支护设计1、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Pt=9.81hγk=9.81×1.6×3.3×6=310(KN/m²)式中:Pt: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KN/m²。

h :工作面采高,m。

γ:顶板岩石比重,一般取3.3t/m³。

k:工作面支柱应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本例取6。

2、支柱实际支撑能力计算:R t=k g×k z×k b×k h×k a×R=0.99×0.95×0.9×0.95×0.95×250=191(KN)式中:k—支柱阻力影响系数,可以从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中查得(一般工作系数k g 0.99、增阻系数k z 0.95;不均衡系数k b取0.9;采高系数k h:<1.4m 取1.0 、≥1.5m 取0.95;倾角系数k a :<10°取1.0、11°—25°取0.95、26°—45°取0.9);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

3、根据以上计算所得工作面的支护强度和支柱初撑力求得工作面合理支柱密度:N=Pt/Rt=310/191=1.63(根/m²)式中:N:支柱密度,根/m²。

Pt:工作面合理支护密度,KN/m²。

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根。

4、工作面实际支护密度计算n´=1÷(a×b)=1÷(0.9×0.6)=1.85根/m2)式中:a:排距(取0.9m);b´:柱距(取0.6m)实际支护密度1.85>合理支护密度1.63,所以确定排距为900mm、柱距为600mm 满足支护要求。

5、工作面支护形式确定及实际支护密度验算根据本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和矿井技术条件:本工作面基本支护采用DZ系列单体配2.2mπ梁按“二梁五柱”支护、并列混合式控顶,(二梁成组,主梁三柱、副梁二柱)排距900mm、柱距600mm,最大控顶距3.2m,最小控顶距2.4m。

经计算所需单体支柱数为90÷0.6×(5+1)=900根,则支护密度900/(90×3.6)=2.78,因实际支护密度2.78>1.67(理论支护密度),所以工作面采用单体配2.2mπ“二梁五柱”并列混合式支护,排距900mm、柱距600mm,满足支护要求。

6、支柱数量计算根据实际情况得出工作面所需支柱数量为:工作面支护单体900根,机、风巷超前抬楼100根,机风巷备用100,所需单体合计为1100根二、乳化液供液系统1、工作面乳化液由地面集中泵站供给,乳化液浓度使用乳化液自动配比器配为2~3%,泵站压力为15MPa。

液压主管路为Φ=32mm,支管为Φ=16mm,工作面液压压力表安置在114+160主石门口子处。

2、液压管路:地面集中泵站→主平硐→北运输大巷→114+240行人通道→114回风下山→114+160回风石门→114+160底板巷→114+160主石门→11454机巷→11454工作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