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 第二代DHP类的冠脉扩张作用更强大,作用维持 时间长。尼卡地平(Nieardipine)氨氯地平 (Amlodipine)和尼索地平(Nisoldipine)都属于 第二代DHP类抗心绞痛药。
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心痛安、利心平)
无手性
H3COOC H 3C N H NO2 COOCH3 CH3
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群地平、 氨氯地平 芳烷基胺类:盐酸维拉帕米 苯噻氮卓类:盐酸地尔硫卓 三苯哌嗪类:桂利嗪
1. 二氢吡啶类 • 二氢吡啶类是目前临床上特异性最高、作用最强 的一类Ca-A。
• 硝苯地平(Nifedipine)的血管扩张作用强烈,特 别适用于冠脉痉挛所致心绞痛。它是第一代DHP 类的代表。
Cl N Cl H N HN HO O HO OH H3C NH2
可乐定
甲基多巴
二、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利血平(利舍平)
两酯基易水解 生成利血平酸, 仍有活性
H O O OMe OMe OMe OMe
MeO
N H H MeO H
N H
在光热条件下 3-H差向异构 化生成无效的 3-异利舍平
氟伐他汀——新增药物
H3C N CH3
OH OH
O ONa
药效基团
F
1993年世界上第一个化学合成的HMG-CoA还原 酶抑制剂,结构简单。此药在结构上与HMG- CoA很相似,水溶性很好,可直接抑制肝HMG -CoA还原酶。
四、其它降血脂药
1. 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能帮助胆固醇的 转运、代谢及排泄。
第二节
抗心绞痛药物
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有两种类型,或是减轻心脏 的工作负荷,降低心脏的耗氧量;或是扩张冠状 动脉,增加心脏的供氧量,从而缓解症状。
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 钙通道阻滞剂 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其他类
一、硝酸酯及亚硝酸酯
药物的作用以扩张静脉为主,降低心肌氧耗,
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适用于各型心绞痛。
扩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比硝酸甘油更显著,且持续时 间(2小时)长,能明显地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压。
二、钙通道阻滞剂类(钙拮抗剂) (Calcium antagonist,Ca-A)
钙离子是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兴奋-收缩耦联中的关 键物质。Ca-A在临床上除抗心绞痛外,还有抗心律 失常和抗高血压的作用,是一类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的重要药物。
CH(OH)COOH
潘必啶
喷托铵
四、血管扩张药
1、直接作用于毛细小动脉的药物:肼酞嗪等 2、钾通道开放剂:
作用于ATP敏感的钾通道,使细胞膜发生超极化,降低细胞内的钙离 子浓度,而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活性比钙拮抗剂强。
PhO N NC O COCH3 OH CH3 CH3 O N O N N O OH CH3 CH3 O N NC O OH CH3 CH3
MeO O MeO N N N MeO N O O MeO N N N N O
哌唑嗪
特拉唑嗪
受体阻断剂
六、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
肾 素 - 血 管 紧 张 素 - 醛 固 酮 系 统 (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S或RAAS) 对血压调节有重要影响,在不同阶段抑制或阻断 某些活性物质都可达到降压目的。其中血管紧张 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 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 Ⅱ) 受体拮抗剂的发展较快,而肾素(Renin)抑制剂 也是一个发展方向。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 生成,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
1-[ (2S)- 2-甲基-3-巯基 -1-氧代丙基]-L-脯氨酸, 有大蒜气味。
H HS
S
CH3 O N
S
可与ACE锌离子结合,但伴 有味觉消失、皮疹副反应。 易氧化,可使碘试液褪色。
二、烟酸类
COOH N N N CH3 CONH2 N F N COOH
烟酸
尼古丁
N O O O Cl
烟酰胺
O O O
5-氟烟酸
O O N
O O Cl CH3 CH3
CH3 CH3
依托贝特 互联体前药
氯烟贝特
三、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类(Statins)
HMG-CoA还原酶,对原发性高 胆固醇酯血症的疗效确切。
2. 阴离子交换树脂:某些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在肠道内通过离子交换作用,与胆酸结合而排 出,胆酸的排出量可比正常多3-15倍,使血中 的胆固醇含量降低。
3. 抗氧剂:氧自由基使血管内皮损伤,对LDL进 行氧化修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维生素C、维生素E有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用。
二氢吡啶类的构效关系: • • • • •
1,4-二氢吡啶环是必需的,改为吡啶则活性消 失。 2,6-位取代基应为低级烷烃。 3,5-位取代基为酯基是必要的。 C4为手性时,有立体选择作用。 4-位的取代苯基以邻、间位取代为宜。
2. 芳烷基胺类
盐酸维拉帕米
(异搏定,戊脉安)
OCH3 CH3 N OCH3 NC * CH3 CH3 HCl
氨氯地平
有手性药用 外消旋体
H3COOC CH3 * N H
Cl COOCH2CH3 O NH2
(±)-2-[(2-氨基乙氧基)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 6甲基-3,5-吡啶二甲酸-3-乙酯-5-甲酯。 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起效较慢,降压作 用持续时间较长,降压作用稳定。
洛伐他汀——前药
Merck开发,1987年上市
HO O O O
O
内酯环水解开 环为活化形式
不溶于水
H
多氢萘母环
从微生物发酵 得到,对酶具 有高度亲和性, 产生抑制作用。
辛伐他汀——前药
HO O O O H
O
内酯环水解开 环为活化形式
与洛伐他汀不同之处
本品主要降低总胆固醇、LDL以及VLDL的血清浓度,中等 程度地提高HDL的水平,同时降低甘油三酯的血浆浓度。 比洛伐他汀疗效强,并且长效,副作用小。
硝酸甘油
O2NO
ONO2 ONO2
浅黄色油状液体
遇热或撞击易爆炸,易水解,舌下含化,吸收 迅速,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用于心绞痛急性 发作治疗。
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硝异梨醇)
活 性 代 谢 物
H O O2NO
H ONO 2
易水解
* * * *O
H
H
易爆炸
1,4:3,6-二脱水-D-山梨醇二硝酸酯
非诺贝特——前药
与氯贝丁酯不同之处
O H3C CH3 O CH3 O O CH3
Cl
活性代谢物
疗效较氯贝丁酯优,且耐受性好,副反应小, 对各种类型的高血脂均有效。
苯氧乙酸类降血脂药物构效关系: (1)结构可分为芳基和脂肪酸两部分。 (2)结构中的羧酸或在体内可水解成羧酸 的部分是该类药物具有活性的必要条 件。 (3)芳环部分保证了药物的亲脂性,增加 芳环有活性增强的趋势。 (4)脂肪链上季碳原子不是必要结构。 (5)苯的对位取代和氯取代都不是必需的。
2,6-二甲基-4-(2-硝 基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甲酸二 甲酯
不稳定
用于治疗冠心病, 缓解心绞痛。还适 用于各类高血压。
尼群地平
有手性
H3COOC H 3C NO2
NO2 NO
光
* N H
COOCH2CH3
N
+
N
CH3
遇光极不稳定,生成有害的亚硝基苯吡啶类,故应 避光。
临床用其外消旋体。适用于冠心病及高血压。
O H
阻止交感神经递质进入囊泡储存而被MAO破坏, 导致神经介质耗竭,产生温和持久的降压作用。
三、神经节阻断药物
• 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切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血管 舒张,导致血压下降。 • 无选择性,对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均产生 阻断作用,故副作用多,现已少用。 • 这类药物主要为具有位阻的胺类或季铵类化合物。
中枢性降压药:中枢肾上腺素受体和咪唑啉受体 激动剂,如:可乐定、甲基多巴 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神经节阻断药物 血管扩张药 肾上腺素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特拉唑嗪 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 利尿药:减少血容量,与降压药合用
一、中枢性降压药
可乐定(Clonidine)是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中枢2 受体激动剂,当与受体结合后,通过神经节减少外 周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抑制交感神 经冲动的输出,导致血压下降。
CH3O CH3O
左旋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右旋体:心绞痛。用 外消旋体,为心律失常药。
3. 苯噻氮卓类
盐酸地尔硫卓(硫氮卓酮)
OCH3
S N
* *
H H O O O
.
顺-(+)-5-[(2-二甲氨基)乙基] -2-(4-甲氧基苯基)-3-乙酰氧基 -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卓4(5H)-酮盐酸盐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Cardiovascular Drugs)
作用于心脏或血管系统,改进心脏的功能,调节心 脏血液的总输出量,或改变循环系统各部分的血液 分配。 降血脂药
抗高血压药 心血管系统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绞痛药 强心药 利尿药
第一节
降血脂药
• 血脂有两个来源:(1)外源性:从食物摄取的脂类经消化 吸收进入血液;(2)内源性: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他组 织合成后释入血液。 • 血浆中的脂质组成复杂,包含甘油脂、磷脂、胆固醇和胆 固醇脂以及游离脂肪酸等。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 称为脂蛋白,包括乳靡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 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人体高脂血症主要是VLDL与LDL增 多,血浆中HDL则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 本类药物可以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吸收、防止和减少脂类的 合成,促进脂质的代谢而产生降血脂的作用。故又被称作 动脉粥样硬化防治药。 • 常用的降血脂药可分成苯氧乙酸类,烟酸类,羟甲戊二酰 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和其它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