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要!居住区规划要点

重要!居住区规划要点

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一、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万科深圳研发中心总结的各类建筑分别对应的容积率数值。

可以据此做初步的项目判断。

容积率低于0.3,高档的独栋别墅项目。

容积率0.3-0.5,一般独栋别墅项目,密度偏大。

穿插部分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可适当降低密度提高品质。

容积率0.5-0.8,一般的双拼、联排别墅。

容积率0.8-1.2,全多层项目较多。

如与低层或联排别墅组合,密度较高。

容积率1.2-1.5,正常的多层项目环境一般。

如果是多层与小高层的组合,环境品质较好。

容积率1.5-2.0,正常的多层+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0-2.5,正常的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5-3.0,小高层+二类高层项目(18层以内)。

此时如果做全小高层,环境会很差。

容积率3.0-6.0,高层项目(楼高100米以内)。

容积率6.0以上,摩天大楼项目二、居住区入口(一)、住宅区出入口的选址要求:1.保证安全通畅(主要指机动车对外出入口):交通分区单元的机动车对外出入口所承担的交通流量在高峰时间控制在250辆/小时以内。

说明:按照交通分区原则设计的交通分区基本能满足此项要求,实际操作中如未满足交通分区要求或者交通分区单位的机动车出入口个数不是建议值(2个),那么应该参考上页计算方法对出入口交通流量进行核算。

尽量避免在大流量城市干道上开口。

2.便利居民出行:人车混行主要出入口和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跟附近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要求不超过150米。

住区各类出入口尤其是人行出入口在尽可能前提下靠近周边大型服务设施。

3.满足出入口之间距离的要求:机动车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与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50M。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

(二)、出入口的数量:交通分区单位的适宜的车行出入口个数为2个;小于4公顷的项目可以考虑设置1个车行出入口;个别项目交通分区单位可设置3个车行出入口,但一般情况不建议采用;交通分区的车行出入口不得超过3个。

(三)、消防要求:居住区的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当沿街的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该增设洞口尺寸不小于4×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超过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道通道口。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四)、出入口的设计要求:1.机动车出入口的车道设计: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连。

2.交叉口采用的形式:住区道路与城市主干道:不建议设置交叉口;住区道路与城市干道:需要设置交通信号,选用的交叉口类型:环行交叉口,左转交叉口;住区道路与城市次干道:根据交通量确定是否需要设置交通信号,选用的交叉口类型:T型交叉口,环行交叉口,左转交叉口。

3.无障碍设计:人行出入口,人车混行出入口都需设置方便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坡道及标志。

具体设计要求参照《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4.岗亭的设计应考虑视野开阔(如半弧形玻璃)。

应考虑车主停车刷卡或缴费时的遮阳和避雨设施。

主出入口岗亭建议采用永久性建筑,岗亭设计应与小区整体风格相协调,有明显的领域感。

主出入口的岗亭的面积需考虑同时容纳三个人和基本设施,其他出入口岗亭的面积考虑容纳一个人和基本设施。

为保证员工岗位工作的连续性,宜考虑在住区主要出入口岗亭内设置供护卫员使用的小型卫生间。

5.出入口道闸的设置出入口道闸属配套设施,建议规划设计初期将出入口的刷卡器及刷卡器防雨棚位置、样式统一考虑,施工预埋管线。

避免因后期施工造成成品破坏。

(五)、各类出入口的设计标准:1.第一层级,城市混合入口:定义:指进行了交通分区的住区内引入城市道路后,住区内的城市道路与外界的接口。

标准装置:减速装置、标识景观、路面材质的区分、广告牌。

2.第二层级:(1).交通分区主入口:定义:指交通分区单元的主要对外出入口,人车均可通行。

标准装置:三条路、两个场、保安亭、减速装置、道闸、标识景观、广告牌、的士等候位。

(2).交通分区人行主入口定义:指住区的主要人行对外出入口,可结合住区的绿化景观带布置。

标准装置:两条路、保安亭、减速装置、道闸、广告牌3.第三层级.院落对外出入口定义:指居住院落的对外出入口,机动车限制入内。

分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

标准装置:高差(台阶)、停留空间、机动车临时停靠位、标识景观、广告牌、公交车站(可选)三、居住区内道路1、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2、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 ×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②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③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④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⑤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⑥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⑦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⑧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四、住宅间距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1、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⑴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⑵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⑶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2、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⑵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3、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五、日照(一)、日照标准1、本规范采用冬至日和大寒日两级标准。

凡以大寒日为日照标准日,有效日照时间带均采用8时至16时;以冬至日为标准日,有效日照时间带均为9时至15时。

2、什么是大寒日、冬至日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3、住宅日照标准表(二)、建筑日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有关规定;2.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3.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3h的日照标准;4.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

5.需要获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间的窗洞开口宽度不应小于0.60m。

(三)、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它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六、居住区车库1、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②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③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④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2、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②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③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④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⑤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⑥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3、出入口及坡道①车辆出入口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5m,并宜与基地内部道路相接通,当直接通向城市道路时,应符合车库基地出入口的设计规定。

②机动车库出入口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的有关规定设缓冲段与基地道路连通。

③车辆出入口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4m。

④车辆出入口及坡道的最小净高应符合下表规定。

5.机动车库出入口和车道数量应符合下表规定,且当车道数量大于等于5且停车当量大于3000辆时,机动车出入口数量应经过交通模拟计算确定。

6.平入式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平入式出入口室内外地坪高差不应小于150mm,且不宜大于300mm;②出入口室外坡道起坡点与相连的室外车行道路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5.0m;③出入口的上部宜设有防雨设施;④出入口处宜设置遥控启闭的大门。

7.坡道式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出入口可采用直线坡道、曲线坡道和直线与曲线组合坡道,其中直线坡道可选用内直坡道式、外直坡道。

②出入口可采用单车道或双车道,坡道最小净宽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③坡道的最大纵向坡度:④当坡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坡段,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曲率半径不应小于20m,缓坡段的中心为坡道原起点或止点(下图);大型车的坡道应根据车型确定缓坡的坡度和长度。

4、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5、.机动车之间以及机动车与墙、柱、护栏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