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秋季)第一讲这里风光美
——写好自然景观
教员: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来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自然
景观。
2.抓住景物特点,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点,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PPT、小奖品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5分钟)
按总部颁布的模式参考进行。
(一)点名(2分钟之内)
(二)快乐时光:根据课堂需要,可在课上进行(3-5分钟),也可在课间进行。
(三)表扬:1.进步之星2.小作家3.小小书法家等的颁奖(5分钟左右)。
(四)作文讲解(8分钟左右)。
(五)阅读拓展讲解(7分钟左右,答案见合集)。
温馨提示:“阅读拓展”可以给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在下一次课的第一节讲解,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安排时间段。
第二课时(45分钟)
第一,快乐出发(3—5分钟)
1.图片导入。
出示迎客松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
生齐:迎客松。
师: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
生齐:黄山。
师:你们怎么知道这里是黄山呢?
生:因为这是迎客松,迎客松是黄山的特色。
师:同学们好聪明啊。
师: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棵松树为什么叫迎客松吗?
生齐:不知道。
师: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由此叫迎客松。
师:其实黄山除了迎客松,还有很多其他的景点,比如说,松鼠跳天都。
出示松鼠跳天都图片。
师:“松鼠跳天都”是黄山耕云峰上的一块巧石,酷似活泼逗人的小松鼠,拖着尾巴,想越过万丈巨壑,跃上高耸云霄的天都峰。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像不像啊?
生齐:像。
师:同学们还想不想看这么有趣的自然风景图片?
生齐:想。
师:那我们听着音乐再来欣赏几幅图片,领略这黄山的自然美景。
出示PPT中的图片,音乐作为背景。
出示课题:
第一讲这里风光美
——写好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第一讲这里风光美——写好自然景观)
第二,写作导航(魔方体验)(37—40分钟)(导航见教材)
师:我们领略了黄山的自然景观,老师想问问同学们,除了黄山,你们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
生:我见过很大的瀑布。
师:是黄果树瀑布吗?
生一:不是。
但是那里的瀑布也是天然的。
生二:我去过九寨沟。
生三:我去过桂林山水。
……
师:回答得真好,那里的什么景观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呢?
生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太壮观了!站在瀑布旁边都能感受到水的丝丝凉意。
瀑布落在石头上,开出一朵朵晶莹的水花,令人赏心悦目。
生二:清风携着白云在头顶湛蓝的空中飘浮,蓝天下的山郁郁葱葱,绿得透彻,山间的水清清醇醇,美得惊艳。
生三:那里有很多山,山峦连绵起伏,山里有很多洞,水清澈见底,竹筏驶过,碧波荡漾,泛起层层涟漪。
师: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真想出去走走,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老师刚才注意到同学们在描述的时候都用上了一些修辞手法,特别棒!不过你们介绍的都是一些风景区里看到的。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自然风景呢?如天边的晚霞和云朵、海边日出、山里的溪流等等。
同学之间交流,说说自已所见自然景观的优美之处。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该如何写自然景观,是不是应该把所有观察到的景物都写下来呢?
生一:不能,如果全写就会显得啰嗦。
生二:应该抓住景物最突出的几个特点来写。
师:是的,自然界的景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向读者描绘一幅独具特色的画面。
同学们写景时最容易犯“千人一景”“面面俱到”的毛病。
因此,我们在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时,要善于抓住奇妙之处,具体写出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验。
师:写景总要有一个顺序,那么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呢?
生一:空间方位顺序。
生二:时间顺序。
生三:移步换景。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写自然景观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写。
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移步换景法?
温馨提示:移步换景是空间方位顺序的一种,可以按照空间顺序,以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描写,即所谓的“移步换景”法。
师:“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是指不固定的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下来。
这样写成的游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账。
师:还有一点,不同状态的景物有不同的美,譬如一棵树,没有风吹时是一种姿态、被大风狂吹又是另外一种姿态。
如何将我们观察到的景物写得灵动起来呢?
生一:写出景物的动静变化。
生二:写出景物的形状、颜色变化。
师:说得不错,要把景物写得情趣盎然,就必须有静有动,动静结合。
既要刻画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又要捕捉景物的动态与变化。
瞧,《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就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动态景象,展示了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国风光。
师:一般写景都会涉及到山水,是不是就把观察到的景物实实在在地写出来就行了?比如看到山就说“我看到一座大山”,这样一句话就写完了。
同学们觉得能不能这样写?
生齐:不能,那样写不生动。
师:那么怎样写才够生动呢?
生一:大胆发挥想象。
生二: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
要把一处景物写活,必须展开想象,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看到“蝴蝶在飞”,就想象到“蝴蝶在翩翩起舞”。
看到小树摇摆,就想象它像一位美丽的仙子在向我们招手。
师:同学们,我们一般大饱口福后会感叹食物的美味,美景也是如此,我们大饱眼福后心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