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研方法论全

科研方法论全

。 -可编辑修改- 科研方法论 第一章 导论 1、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 2、12世纪初,宇宙论者威廉提出了“科学是知识”的思想,认为科学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的一部分,从而与神学区分开来。 3、《不列颠百科全书》对“science”的解释是“任何涉及真实世界和它的现象的知识系统,这一知识系统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化的实验。 4、科学活动不是人和对象“两体”,而是科学共同体、科学范式和特定的客观对象三体活动,是一项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 5、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了科学的三条划界标准:第一,方法论认识;第二,令人信服的确定性;第三,普遍有效性。 6、科学分为以自然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以社会现象为对象的社会科学。现代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思维存在为对象的思维科学。 7、哲学与科学的联系在于:科学史全部真正哲学的条件,任何从事哲学思维活动的人都必须熟悉科学的方法。 8、科学按照研究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9、哲学是人们对世界总体的规律性认识,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概括与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0、自然科学包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它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11、社会科学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 -可编辑修改- 12、我国教育部讲科学研究定义为: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13、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就表现为创新性和继承性。 14、从研究过程看,科学研究的类型可分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 15、基础科学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 16、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 17、从研究性质看,科学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和发展性研究。 18、探索性研究是指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19、从研究方法看,科学研究可分为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20、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是一种受控的研究方法。 21、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22、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确立科研选题,设计研究方案,获得研究数据与资料,对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申请专利、应用推广研究成果等。 23、确立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首要环节。 24、设计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科学实践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等,科学地设计研究方案是科研选题实现的关键保障。 25、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 。 -可编辑修改- 26、科学是与“前提真,结论必真”这样一套演绎逻辑密切相关的,这就是古典唯理主义的演绎方法论。 27、科学方法论就发展趋势而言,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逻辑主义方法论,历史主义方法论,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并重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28、逻辑主义方法论包括维也纳学派所倡导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提出的逻辑证伪主义。 29、逻辑实证主义强调归纳逻辑的重要意义,认为科学知识的主体是由观察所提供的可靠的(真的)证据通过归纳而建立起来的。 30、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原则是,一个系统只能作出可能与观察相冲突的论断,才可能看作是科学的,即可证伪性。 31、库恩否认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理性可以还原为任何一组显而易见的方法论规则。 32、库恩在方法论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概念之上:范式、不可通约性、革命。 33、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就是在克服波普尔“理性重建”和库恩“历史再现”的片面性基础上,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论。 34、逻辑主义学派主张科学发展过程的合理重建,但他们忽视科学史的实际。历史主义学派注重科学发展的历史再现,但他们否定科学发展的合理性。拉卡托斯则希望把这两者即“逻辑的重建”和“历史的再现”结合起来。 35、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概念是受库恩“范式”这个概念的启发而提出的。 36、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层次:A第一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即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B.第二个层次是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一般方法是以哲学方法为指导,对各门学科研究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C.第三个层次是适用于某一。 -可编辑修改- 科学领域的具体的科学方法论。 37、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 38、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演绎法、归纳法、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实证主义、逻辑原子主义、现象学、阐释学 39、演绎法出自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即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40、归纳法出自培根的《新工具论》即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 40、培根首次提出了整理和分析感性材料的三表法,即具有表、缺管表和程度表。 41、辩证法:A黑格尔分析了历史理性与历史主义,创立了辩证法,B它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C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2、辩证法有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3、实证主义:由孔德创立,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44、罗素继承了实证主义思想,并创立了逻辑原子主义思想。 45、现象学:由胡塞尔创立,这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46、阐释学:由伽达默尔创立,是一种解释和了解文本的哲学技术,它允许被描述作为诠释理论并根据文本本身来了解文本。 47、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并称为人类的三大实践活动。 48、数学方法:根本特点在于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只抽取出各种量、量的变化及各量之间的关系。 49、系统科学方法:是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整体和全局出发,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 -可编辑修改- 素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以得到最优化的处理与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0、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A人文社会科学注重研究人的活动、意识和社会现象,B自然科学注重的是对具有自在性的自然客体的研究,C人文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不能复制的特点。 51、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联系:从认识论来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要获得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都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并要正确地实现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52、思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反应,他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高级的反映形式。它是大脑通过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应。 53、科学思维被定义为形成于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54、科学思维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度客观性,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指科学领域的思维,是围绕求得科学答案展开的思维;三是采取理论思维的形式,它是指正确思维和高效思维。 55、科学思维与一般思维都是以人脑作为思维的物质基础,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都是由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这样一个认识过程。 56、抽象: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和由此及彼等一系列的整理、加工、改造和制作的过程。 57、概念:是以压缩的形式表现大量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并且能够用语言、符号表述其本质特征。 58、判断:判断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思想,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 -可编辑修改- 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 59、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60、假说:为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现象作出一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这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就是假说。 61、论证:论证是根据已知真实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方式。 62、反驳:是指已有的理论或学说举反例以论证其谬误或不完备,它和论证是论证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63、想象:想象是人类的一种智能,在认知学中,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64、直觉:直觉是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经验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65、科学思维方法是科学思维活动必须遵守的规则,是科学思维运动获得成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66、理性思维是在直观感性的基础上,经过界定概念、客观推理、科学判断后形成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过程。 67、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科学抽象是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68、科学观察共分为两类,即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69、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自然过程以纯粹、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 70、科学的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方式。 71、科学概念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单位,也是科学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