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货币需求理论
• 20世纪50年代初,鲍莫尔第一次深入分析了交易 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后来托宾也论证了货币 的交易需求同样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这就是为西 方经济学界所广泛接受的鲍莫尔——托宾模型。由 于该模型本质上运用管理科学中最适度存货理论的 成果,亦称为“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
• 鲍莫尔假定: 1. 人们有规律地每隔一段时间获得一定量的收入,
第3章 货币需求理论 3.1 传统货币论
3.1.1 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
• 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中,对传 统货币数量论作了系统阐述,提出了费雪交易方 程式,揭示了名义收入与货币数量,以及货币流 通速度之间的关系:
MV=PY • PY为名义总支出或名义总收入。 • 货币交易方程式表明:货币数量乘以给定年份中
1. 论证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利率变动的影 响,不仅进一步证明了凯恩斯主义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 的传导机制的理论,而且向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表明, 不能影响利率的货币政策,其作用是有限的。这是最重 要的一点,它否定了凯恩斯关于货币交易需求不受利率 影响的论断。
2. 根据平方根公式,假定利率和物价不变,收入增长要快 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为使公众能吸收追加的货币,收 入的增加必须大于货币供给的增加。由此证明萧条时期 货币政策效果可能比凯恩斯预期的要大。鲍莫尔模型因 此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3. 投机动机:将人们为财富储藏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称为投 机动机,从而极大地发展了他的剑桥前辈的理论。
• 凯恩斯假定经济体系中只存在货币和债券两种金 融资产。
• 货币是一种具有流动性,无收益的金融资产;债 券泛指那些流动性不强,但能给持有者带来收益 的资产。
• 凯恩斯假定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为零,因为当时大 多数支票存款没有利息收入。而债券的预期收益 来自两个方面:利息收入和预期资本利得。
3.2.1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
•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主要有以下三大动机: 1. 交易动机:费雪和剑桥学派都假设个人持有货币的动机
是因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的功能。凯恩斯进一步指出货 币的交易需求主要由人们的交易水平决定,而交易水平 与收入成正比,所以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是收入的正比 例函数。
2. 预防动机:也称谨慎动机。凯恩斯的这一分析超越了古 典理论的分析框架。凯恩斯认为,人们愿意持有的预防 性货币余额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交易水平的预期,从 而使得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
• 凯恩斯以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 有的现金额,M2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现 金额,与这两部分现金额对应的是两个流动性偏 好函数L1和L2,L1是收入的Y的增函数,L2是利 率i的减函数。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如下:
M=M1+M2=L1(Y)+L2(i)
• 凯恩斯将自己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进行 了比较:在静态社会中,没有人感觉未来利率不确定,因 此L2恒等于零,此时,M=M1。在均衡状态下,M的改变 就等于M1的改变,所以有:M1V=PY
• 如果利率低于正常值,经济主体预期未来债券利 率上升和债券价格下跌。人们更愿意以货币而非 债券的形式储藏财富,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 当利率超过正常值时,人们将预期未来利率下降, 债券价格上升,投资债券可获得资本利得。利率 越高,人们预期持有债券的收益越高,并会超过 持有货币的收益,它们就越愿意持有债券而非货 币,从而使得货币需求减少。
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即该年度 花费在商品和劳务上的名义总量)。
• 费雪认为,V由经济中影响个人交易方式的制度 所决定。如果人们进行转帐结算或信用卡交易, 就能减少货币使用,实现名义收入交易所需货币 量减少,即相对于PY,M下降,而货币流通速度 PY/M上升。反之,如果交易时使用现金或支票 (两者都是货币),则完成同样规模名义收入的 交易就需使用更多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 根据上述推理,凯恩斯断言:利率上升导致货币 需求下降,反之则货币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同利 率水平负向相关。
3.2.2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 凯恩斯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为满足交易动机和 预防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与经济形势和货 币收入水平同向变动,基本上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而用于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反向 变动。
• 剑桥方程式因此比费雪方程式更具有承前启后的 意义。
2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 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中,凯恩斯否定了古典学派将货币流通速 度视为常数的观点,发展了强调利率重要 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并且遵循剑桥前辈的 研究方法,研究个人的持币动机,提出了 著名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 其中PY为总收入或名义国民生产总值,这就得出了与传 统货币数量说相同的形式。
•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色在于其投机动机的流动性偏好 L2,它与利率呈反向变化,在传导货币量改变所产生的种 种影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货币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二是 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它可通过利率而影响产出、就业和 收入。
• 或 MaY0.5r0.5P
•
其中P为一般物价水平,
a
1 2
2b
• 这就是著名的“平方根公式”,表明当交易量或手续费增加时,最适
度的现金(存货)余额将增加。而当利率上升时,这一现金余额会下
降。但存货分析表明,这种变化是不成比例的。即现金交易需求与收
入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利率的平方根成反比。
鲍莫尔模型的影响
而支出则是连续和均匀的。 2. 生息资产一律采取政府短期债券的形式,这种
形式最安全。 3. 每次出售债券的时间间隔及每次的出售量都相
等。 • 鲍莫尔认为,企业的现金余额可看作一种存货,
保存现金存货有成本。保持现金的成本有两项: • 一项是每次出售债券获得现金时需支付的手续
费b,因为每次债券出售额都为K,而支出总额 为Y,故在整个支出期间内,全部手续费为bY/K。 另一项是持有现金所牺牲的利息,即机会成本。
• 费雪方程式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同时也排除 了利率在短期内影响货币需求的可能,因此等式 中V是常数,而剑桥方程式却强调个人选择,没 有排除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等式中K因此可 能是变量。
• 剑桥方程式比较费雪方程式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 大进步。尽管K与V在数学上是倒数关系,在经济 意义上则是因果关系,是货币停留时间决定货币 流通速度。在这个意义上,货币流通速度V的分 析只是描述货币流通的现象,货币停留时间的研 究才进入到决定这种现象的原因的探讨,后来凯 恩斯、弗里德曼等的研究正是沿着这个方向作进 一步的展开。
• 费雪认为,由于制度和技术的变革相当缓慢,他 们只有在较长时间才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在短 期中,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
• 费雪同时认为,Y取决于人口、资源、技术条件 及其他社会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不变。
• 正是从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相当稳定,以及总产出在一 定时期内不会改变的观点出发,交易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 量论。
• 该理论认为名义收入变动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即货 币数量M的倍增,就是MV的倍增,名义收入的价值PY也 相应倍增。货币数量论还说明,由于V和Y都是常量,所 以M倍增,必然带动P的翻倍。反过来,货币量的减半也 必然导致价格水平下降一半。古典经济学家因此认为,货 币数量变动引起价格水平变动,而且是同方向同比例变动。
• 但两公式的经济意义有很大的不同。费雪 交易方程式着眼于货币交易媒介的功能, 强调流通中的货币量对物价、币值的决定 作用,而流通中的货币量就是现金交易数 量,其理论因此被称为“现金交易数量 说”。
• 剑桥方程式不但考虑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 能,还着眼于货币的储藏手段功能,强调 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量对物价、币值的 影响,其货币量指的是现金余额数量,因 此被称为“现金余额数量说”。
• 费雪理论假定货币只具有交易媒介的功能,不考虑它的价 值储藏功能。由此价格的波动,只是由货币量决定,价格 对于商品、劳务、产量、货币流通速度、以及流通中货币 量的变动都没有必然的作用。
• 所以,费雪交易式被认为是一种根据简单的假定提出的货 币数量论。
3.1.2 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
•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首的剑桥学派,强调人 们对货币需求的主观因素,探讨在不同环 境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 利率与债券价格反向变动。如果预期利率上升, 则债券预期价格下跌,导致投资者只有负值的资 本利得,即资本损失。如果预期利率大幅上升, 资本损失将超过利息收入,债券预期回报率将变 为负值。此时,人们宁愿用货币储藏财富,因为 它比债券安全可靠,具有更高的预期回报率。
• 凯恩斯假定,所有经济主体都认为利率会趋向于 某个正常值。
P=KR/M • P:货币购买力;K:货币占财富的比重;R:财富商品;
M:货币量。 • 该公式表明,M越多,货币购买力就越低;反之越高。人
们持有货币占财富的比重K越大,币值越高,因为用于购 买商品的货币少了;反之则币值越低。该等式也表明货币 需求与财富同方向变动。 • 虽然剑桥学派将K看作常数,并同意费雪的货币数量决定 名义收入的观点,但他们的理论允许个人选择愿意持有的 货币数量。因为使用货币储藏财富的决策取决于其他也可 以作为储藏财富的财产的回报率和预期回报率,所以他们 考虑在短期内K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如果其他资产的回报 率和预期回报率发生改变,K也可能改变,这就决定了货 币需求并不与财富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 古典学派只看到货币的第一个作用,没看到货币的第二个 作用,因而得出货币中性的结论。
• 凯恩斯看到并强调了货币的第二个作用,得出了货币影响 就业的结论,甚至作为财富的货币持有而成为导致持久性 失业的根本原因。
3.3 凯恩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3.1 鲍莫尔模型含义
• 20世纪40年代末,汉森对凯恩斯关于交易性货币 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而同利率高低基本无 关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指出,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 货币的交易余额也会具有利率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