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


第二节凯恩斯主义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Md f i,Y P
• J.M. Keynes(1936): • 关键假设和主要结论:

,例如M/P=ky-dr
– 人们关心的是货币的实际数量(Md/P)而不是名义数量(Md)。 – 影响货币需求的有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与收入正相关;(2) 预防动机,即人们持有是为了预防将来非预期的交易需求,也与收 入水平正相关;(3)投机动机,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两者之间做出 选择。假定持有货币的收益为零,因此如果当期债券带来的利息收 益(即利率水平i)上升时,人们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将下降。反之, 当i下降时,人们将出于 “流动性偏好”而选择持有更多的货币。 当i下降到一定程度甚至可能出现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即所谓“流 动性陷阱”。
鲍莫尔的主要理论假定
鲍莫尔在进行其理论分析时,首先提出以下 假定: (1)人们有规律地每隔一段时间获得一定量的 收入Y,而他们的支出则是连续的和均匀的。 (2)生息资产一律采取政府短期债券的形式, 因为这种形式最安全。 (3)每次出售债券与前一次出售的时间间隔及 每次的出售量K都相等。
平方根定律
LnM 0 .5 LnY
,对利率的弹性值为
LnM 0.5 Lnr
当然,这两个弹性值只是一种理论推演的结果,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在对其进 行实证检验中发现,弹性值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距。
鲍莫尔理论的重大影响
(1)鲍莫尔模型论证了最基本的货币需求——交易性 货币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这 时候最重要的影响。 (2)根据平方根公式,假定利率和物价不变,收入增 加的比例必须大于货币供给增加的比例,才能使公众 吸纳新增的货币。 (3)鲍莫尔模型的结论也可应用于国际金融领域。国 际储备未必与国际贸易成同一比例增长,国际贸易的 增长速度要大于国际储备的增长速度。
三、费雪与剑桥学派的比较
他们都发展了货币需求的古典理论,而且他们的货 币需求公式的数学意义基本相同,但经济意义还是有 很大差别,剑桥的公式比费雪的又有新的发展。 • 1、两个公式的数学意义基本相同
Y/MV=KR/M
等式左边是费雪的货币需求公式的倒数,右边则是剑 桥货币需求公式。 如不讨论财富R和收入Y的细微差别,则有:1/V=K • 2、两个公式在经济意义方面的差别
剑桥方程式
• 剑桥方程式有许多形式,主要有:
Hale Waihona Puke • M=k×PR1. 人们的交易需求和财富水平都会影响货币需求M; 2. 即使在短期内,其他资产回报率和利率水平的波 动也可能导致常数k的变化,进而对货币需求产生 影响。 • 庇古说,人们拥有财产与收入有三种用途: ①投资与实物形态,从事生产——可得利润与利息; ②直接消费——可得享受; ③保持货币形态,形成现金余额——可得便利与安全。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续)
• 强调货币需求通过货币数量影响总支出和实际产量。他主张采取 稳定货币供应的政策,以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原因,只有 避免采取剧烈的和反复无常的改变货币政策的调节方向,才能给经 济提供一个稳定成长的条件。 与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联系: Md f YP 短期内 ,,货币数量主要取决于永久性收入水平 YP,利 P 率的影响很小,这一结论与古典货币数量论相一致。 与凯恩斯主义货币数量论的联系:
第四章 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传统货币数量论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 两种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一节 传统货币数量论
基本观点:货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只是覆盖 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所以货币对经济并 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因此由 货币数量的多少决定的。——货币面纱论
鲍莫尔模型
鲍莫尔模型
鲍莫尔首次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 系,后来托宾的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结论——“鲍莫尔— 托宾模型”或“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 鲍莫尔指出:即便持有现金只是为了满足当前交易 的需要,对现金的需求也同样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1、鲍莫尔进行具体分析时的主要假定 2、鲍莫尔模型,即“平方根公式(定律)” 3、鲍莫尔理论的重大影响
一、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 二、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 三、费雪与剑桥学派的比较
一、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
• 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美):现代货币数量说的最著 名代表。 • 费雪方程式或交易方程式揭示了名义收入和货币数量与流 通速度之间的关系。MV=PY •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人交易方式的 制度、技术等因素所决定的,而该类因素的变革相当缓慢, 故货币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名义收入取决于人口、资源、 技术条件以及其他社会因素,该类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也相 当稳定。 • 该理论只强调人们对货币需求是基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而忽视了其价值贮藏职能,故是不完整的。
设某人每月初得到收入Y,月内可预见的交易支出总额也为Y,交易活动在月内平均 分布,收入在月内平均用完。那么,月初只需保留少量货币C,而把其余(Y-C)用于 购买债券。等所持货币C用完后,再用债券换回又一货币额C,供交易之需,周而复 始。由于每次由债券兑换成的货币均为 C,则月内共兑换Y/C次。设每兑换一次的手 b 。又假定每次换回的货币 C也是连续和均匀支出 续费为b,则月内的手续费共为 Y C 的,因此,平均的货币持有额为C/2。设持有单位货币的机会成本为债券利率 r,由 于平均货币余额为C/2,所以机会成本总量为 C r 。若以x表示持有货币的总成本, 2 则有:

第三节 凯恩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家纷纷著文指出: 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对利率同样相当敏感。从而丰富、 细化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比较有影响的是:鲍莫尔(W.J.Baumol,美)等人对交易 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惠伦(E.L.Whalen,美)等人对预防 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和托宾(J.Tobin,美)等人对投机性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吗? 1915-1999美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 即使在短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也相当剧烈,将其视为常数 是过于简化了。 • 在30年代大萧条时,货币流通速度明显下降。 • 1950年之后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动明显缓和,但1982年之 后在加剧的趋势。
费雪与剑桥方程式在经济意义方面的差别
第四节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 M. Friedman(1956): Md e f Y , r r , r r , r P b m e m m P 关键假设和主要结论:
– – – 人们的交易需求取决于永久收入YP,而非当期收入Y。 货币的收益率rm可以为正,并在短期内变动。 人们可以有三种方式持有财富,即债券、股票和商品, e 持有这三种资产的机会成本 rb rm , re rm , rm 决定人们 对货币的需求。短期内如果各种资产的收益率和货币收 益率之差保持不变,则利率水平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公式说明,用于交易的货币持有额或交易性货币需求有一个最佳规模,这个规模 的确定与收入Y和利率r都有关,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收入增加,交易性 货币需求随之增加,但Y的指数0.5说明,Md随Y增加的比例并不大,利率提高,交易 性货币需求随之减少,但r的指数-0.5说明,Md随r减少的比例也不大。如果进一步 将公式Md=α Y0.5r-0.5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LnM=Lnα +0.5LnY-0.5Lnr 再求该函数分别对LnY和Lnr的偏导数,则分别得出交易性货币 需求对收入的弹性值为
二、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
• 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 Marshall)和 庇古(A. C. Pigou)。
• 剑桥学派强调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主观因素,探 讨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 剑桥学派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基于货币有两 个属性,即交易媒介和财富贮藏。 • 剑桥方程式
凯恩斯主义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续)
• 与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联系:
– 货币需求动机更为丰富,强调财富和利率水平的作用; – 由
Md PY Y f i,Y V d P M f i,Y


可见:(1)由于利率水平的变动幅度较大,因而货币流通速度 V将出现大幅波动,这一现象在古典货币数量论中是无法解释的。 (2)由于利率与产出是同方向变化的(即利率波动的顺周期 性),因此凯恩斯主义货币数量论同样可以解释货币流通速度V 顺周期波动的现象。(3)可以解释30年代大萧条时期货币流通 速度大幅下降的现象。
鲍莫尔 (W. Baumol)运用管理学中有关最优存货控制的理论,对交 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与利率相关的交 易性货币需求模型,即平方根定律或鲍莫尔模型。其基本分析思路 和方法如下: 人们为满足交易需求而持有一定的货币余额,就好比企业为满 足生产和交易活动需要而保持一定存货一样。存货能方便生产和交 易,但都要耗费成本,因此,最佳存货量是在成本最低时能够满足 生产和交易活动正常进行的存货量。货币余额也有这样一个最佳保 有量的问题,在普遍存在生息资产的情况下,持有货币这种无收益 资产就要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
bY Cr x C 2
该式表明,持有货币的成本(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是货币持有量的函数。其中, 交易成本是货币持有量的增函数,机会成本是货币持有量的减函数。将总成本x对每 次兑换的货币量C求一阶导数,并令其为0,即:
则可求得总成本x最小时的每次兑换货币量C。得:
C
dx bY r 2 0 dC C 2
这就是说,当每次由债券换成的货币量为 于货币的平均持有量为C/2,所以使总成本最小的货币平均持有量为:
2bY r 时,持有货币的总成本最小。由
2bY r
这就是著名的“平方根定律”。若令 ,公式则更为直观,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