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抗沉性
40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3)限界线以上的船体结构开口关闭装置 )
在舱壁甲板以上, 在舱壁甲板以上,要求采取一切合理和可行的措 施限制海水从舱壁甲板以上浸入舱内。 施限制海水从舱壁甲板以上浸入舱内。 舱壁甲板或其上一层甲板都要求是风雨密的, ①舱壁甲板或其上一层甲板都要求是风雨密的,露 天甲板上的所有开口, 天甲板上的所有开口,均设有能迅速关闭的风雨 密关闭装置。 密关闭装置。 在限界线以上外板上的舷窗、舷门、 ②在限界线以上外板上的舷窗、舷门、装货门和装 煤门以及关闭开口的其他装置,应为风雨密的, 煤门以及关闭开口的其他装置,应为风雨密的, 且有足够的强度。 且有足够的强度。 ③在舱壁甲板以上第一层甲板以下处所内的所有舷 应配有有效的内侧舷窗盖, 窗,应配有有效的内侧舷窗盖,且易于关闭成水 密的。 密的。 露天甲板上都设有排水口和流水孔, ④露天甲板上都设有排水口和流水孔,以便在任何 天气情况下能迅速排除露天甲板上的积水。 天气情况下能迅速排除露天甲板上的积水。
情感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
(2)团队的合作精神; (3)面对船体破损情形不畏艰险;
3
任务介绍
1、船舶在大海中航行,偶尔会遭遇狂风巨 浪,海面固体漂浮物,与他船碰撞和擦底, 触礁等情况,这些都有可能使船体破损,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对船舶,人命 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严重时会导致沉船 事故。 2、若是船舶遇险导致船舱破损,我们该如何 应对?船舱进水如何判断?船舶抵抗能力 如何?如何正确选用堵漏器材对船体破损 部位进行堵漏?这些都是我们在该任务中 需要训练的目标。
7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二、计算抗沉性的两种方法
1、增加重量法 、 2、损失浮力法(固定排水量法) 损失浮力法(固定排水量法)
三、渗透率
船舱内实际进水的体积V 与空舱的型体积V 船舱内实际进水的体积 1与空舱的型体积 的比值,称为体积渗透率。 的比值,称为体积渗透率。
8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舱室进水后浮态和稳性的计算 一、第一类舱室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34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35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4)人孔盖 )
在船体结构的构件上为人员出入而开设的孔, 在船体结构的构件上为人员出入而开设的孔, 称为人孔。 称为人孔。 在液舱、 在液舱、隔离空舱等的顶板或壁板上开的人 必须装设人孔盖,并保证水密性。 孔,必须装设人孔盖,并保证水密性。 为了便于维修、逃生和有利于通风, 为了便于维修、逃生和有利于通风,一般每 个液舱或空舱在顶板或壁板上至少要开两个 人孔,并成对角线布置。 人孔,并成对角线布置。 人孔通常有圆形或椭圆形两种, 人孔通常有圆形或椭圆形两种,人孔盖主要 有下列几种形式 几种形式: 齐平人孔; 有下列几种形式:①齐平人孔;②凸起式人 孔盖; 铰链式人孔盖; 孔盖;③铰链式人孔盖; ④凹形人孔盖
6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进水舱的分类及渗透率
一、进水舱的分类
1、第一类舱室:舱顶部位于水线以下,舱内 第一类舱室:舱顶部位于水线以下, 有自由液面; 没有自由液面; 第二类舱室:进水舱未被灌满 舱未被灌满, 2、第二类舱室:进水舱未被灌满,舱内的水 和海水不相连通,有自由液面; 和海水不相连通,有自由液面; 第二类舱室:舱顶部位于水线以下, 3、第二类舱室:舱顶部位于水线以下,舱内 的水和海水相连通,保持同一平面。 的水和海水相连通,保持同一平面。
19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四、一组舱室进水的情况
对于此种情况, 对于此种情况,船舶的浮态和初稳性可以根据 等值舱进行计算。 等值舱进行计算。 1、等值舱的进水体积: 、等值舱的进水体积: 2、等值舱的重心位置: 、等值舱的重心位置:
20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对于第三类舱室,还要计算: 对于第三类舱室,还要计算:
22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可浸长度的计算
一、安全界限线
规范规定:船舶在破损后至少应有76mm的干舷。 规范规定:船舶在破损后至少应有76mm的干舷。 76mm的干舷 在船舶俯视图上,舱壁甲板边线以下76mm 76mm处的一 在船舶俯视图上,舱壁甲板边线以下76mm处的一 条曲线( 甲板边线平行)称为安全界限线( 条曲线(与甲板边线平行)称为安全界限线(简 称界限线)。 称界限线)。 界限线各点的切线表示所容许的最高破舱水线 或称极限破舱水线) (或称极限破舱水线)
12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1、平均吃水增量: 、平均吃水增量: 2、新的横稳性高: 、新的横稳性高:
3、新的纵稳性高: 、新的纵稳性高:
13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4、横倾角正切: 、横倾角正切: 5、纵倾角正切: 、纵倾角正切: 6、由于纵倾引起的首尾吃水变化: 6、由于纵倾引起的首尾吃水变化:
28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29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30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31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2)船用门 )
①水密门: 水密门: 风雨密门: ②风雨密门 钢制轻便门: ③钢制轻便门: 防火门: ④防火门
(3)船用窗 ) 舷窗:一种圆形窗, ①舷窗:一种圆形窗,分为重型舷窗 和轻型舷窗。 和轻型舷窗。 方窗; 天窗: ②方窗;③天窗:④手摇窗
23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船舱的最大许可长度称为可浸长度, 船舱的最大许可长度称为可浸长度,它表示进 水后船舶的极限破舱水线刚好与界限线相切。 水后船舶的极限破舱水线刚好与界限线相切。 船舱在船长方向的位置不同, 船舱在船长方向的位置不同,其可浸长度也不 相同。 相同。
24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14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三、第三类舱室
应用浮力损失法计算, 应用浮力损失法计算,并认为舱室进水后船的 排水量和重心位置保持不变。 排水量和重心位置保持不变。
15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1、平均吃水增量: 、平均吃水增量: 2、剩余水线面面积的漂心位置: 、剩余水线面面积的漂心位置:
3、剩余水线面面积对通过其漂心的横向及纵 、 向惯性矩: 向惯性矩:
5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基本概念
抗沉性: 抗沉性:是指船舶一舱或数舱破损进水 后仍能保持一定浮性和稳性的能力。 后仍能保持一定浮性和稳性的能力。 船舶的抗沉性是用水密舱壁将船体分隔 船舶的抗沉性是用水密舱壁将船体分隔 成适当数量的舱室来保证的,要求当船 成适当数量的舱室来保证的,要求当船 舶一舱或数舱破损进水后, 舶一舱或数舱破损进水后,船舶的下沉 不超过规定的极限位置, 不超过规定的极限位置,并保持一定的 稳性。 稳性。
16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4、浮心坐 、 标的变化: 标的变化:
5、横、纵稳心半径的变化: 、 纵稳心半径的变化:
17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6、横、纵稳性高的变化: 、 纵稳性高的变化:
7、横、纵稳性高的变化: 、 纵稳性高的变化:
18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8、横倾角正切: 、横倾角正切:
9、纵倾角正切: 、纵倾角正切: 10、由于纵倾引起的首尾吃水变化: 、由于纵倾引起的首尾吃水变化:
39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2)限界线以下船壳板上开口的关闭装置 限界线以下船壳板上开口的关闭装置
①在限界线以下船壳外板上的舷窗,都是采用 在限界线以下船壳外板上的舷窗, 水密性和抗风浪的圆形窗(重型舷窗), ),并 水密性和抗风浪的圆形窗(重型舷窗),并 设有内侧铰链式风暴窗盖。 设有内侧铰链式风暴窗盖。 船壳外板上的排水孔、 ②船壳外板上的排水孔、卫生排泄孔及其他类 似开孔,要求越少越好, 似开孔,要求越少越好,或采用一个排水孔 供多种排泄管共用。 供多种排泄管共用。 和机器连通的海水进水孔和排水孔, ③和机器连通的海水进水孔和排水孔,在管子 与外板之间, 与外板之间,或管子与装配在外板上的阀箱 之间,设有随时可以接近的阀门, 之间,设有随时可以接近的阀门,并在阀上 标明有阀门开启或关闭的指示器。 标明有阀门开启或关闭的指示器。
第三课 船舶抗沉性
组长:贾宏杰 小组成员: 王艺军 姜锐 贾宏杰 刘强 张志宏 赵景璐 陈金斗
1
2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能判定船体破损浸水的类型; (2)能分析船舶的抗沉能力; (3)能正确选用堵漏器材;
知识目标:
(1)掌握船体破损浸水的三种情况;
(2)掌握船舶抗沉性的基本概念; (3)掌握船舶堵漏器材及其使用方法;
36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37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2)船体结构上开口的关闭装置的设置
(1)水密舱壁上开口的关闭装置 在限界线 ) 以下的水密舱壁上要求尽量减少开口的数量, 以下的水密舱壁上要求尽量减少开口的数量, 对于开口要有船舶主管机关认可的关闭装置。 对于开口要有船舶主管机关认可的关闭装置。 ①在防撞舱壁上不准设门、人孔或出人口。 在防撞舱壁上不准设门、人孔或出人口。 ②在甲板间舱内的水密舱壁上,可以装设一 在甲板间舱内的水密舱壁上, 级或二级水密门。 级或二级水密门。 甲板的下缘在舷侧的最低点, ③甲板的下缘在舷侧的最低点,高出最深分 舱载重线2. 以上的甲板上的旅客、 舱载重线 .13m以上的甲板上的旅客、船 以上的甲板上的旅客 员及工作的处所,可以设置一级水密门。 员及工作的处所,可以设置一级水密门。
二、可浸长度计算原理
25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上式即为可浸长度的基本公式
26
船舶适航性控制 抗沉性
一、船体结构的密性和开口关闭装置
1.船体结构的密性 船体结构的密性
所谓密性,是指船体结构构件接缝、 所谓密性,是指船体结构构件接缝、开口的 关闭装置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不渗漏气体、 关闭装置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不渗漏气体、 水等的性能。 油、水等的性能。 (1)水密 ) (2)风雨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