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 船舶抗沉性
当 0.3 3F0.25船舶任意像邻三舱破舱后不 致沉没,为三舱不沉制船舶;
第二节 船舶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3.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法定规则:国际航行单体客船 船舶破损后以及不对称浸水情况下经采取平衡措 施后,其最终状态应如下:
(1) 在对称浸水情况下,当采用浮力损失法计算时, 应至少有0.05m 的正值剩余初稳性高度;
的液体重量;用进水量逼近法,驾驶员常用; 2. 损失浮力法:把破舱后的进水区域看成是不属于
船的,即该部分的浮力已经损失,损失的浮力借 增加吃水来补偿。对于整个船舶来说,其排水量 不变,故又称为固定排水量法。
第一节 进水舱分类与渗透率
二、渗透率
• 体积渗透率:
体积渗透率 船舱空内舱实的际型进体水积体积
lp——沿船长任一点为中心的船舱的允许最大长度
l实际 lp lFF
l实际——任一实际舱的长度; F——分舱因数。
第二节 船舶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 分舱因数 当 1.0 0F0.5船舶任一舱破舱后不致沉没, 为一舱不沉制船舶;
当 0.5F0.33船舶任意像邻两舱破舱后不 致沉没,为二舱不沉制船舶;
3.第三类舱:舱的顶盖在水线以上,舱内的水与船外海水相 通,因此舱内水面与船外海水保持同一水平面。这种船体 破损较为普遍,也是最典型的情况。
第一节 进水舱分类与渗透率
船舶破损进水后,如进水量不超过10~15%,则 可以应用初稳性公式来计算船舶进水后的浮态和 稳性,其结果误差甚小。
计算船舱进水后船舶浮态和稳性的基本方法: 1. 增加重量法:把破舱后进入船内的水看成是增加
渗透率 0.60 0.95 0.85 0.95 0或0.95
第二节 船舶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一、确定性方法 1.破舱范围及要求 Solas 规定;B-60型船舶 (1)垂向:基线以上无限制 (2)横向:单向 min(B / 5,11.5)m (3)纵向: min(L 2/3 / 3,14.5)m (4)如范围小于以上,后果更严重,按此计算
– 舱壁甲板(Bulkhead deck)——水密横舱壁所能上达 的最高一层连续甲板;
– 分舱载重线(Subdivision load water line)——船舶分 舱计算时的初始载重线,一般取满载水线;
– 安全限界线(Margin of safety line)——在船侧舱壁甲 板以下至少76mm(3 inches)处所划的线;
安全 限界线
第二节 船舶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可浸长度lF——进水后的水线刚好与安全限界线 相切时最大允许的舱长,为该舱中心处的可浸 长度。
μ=0.62
μ=0.78 μ=1.0
μ=0.63
第二节 船舶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 许可舱长和分舱因数
许可舱长(Permissible length of compartment)
第二节 船舶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 从1962年,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InterGovernment Maritime Consultative Organization)的 分舱、稳性和载重线分委员会开始收集资料,着手准 备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新的衡准方法。
• 1973年IMCO第八届大会A.265决议通过新的衡准规 则,即《国际航行客船的分舱与稳性规则》,1980年 5月该规则正式生效。我国承认新、旧两个规则。
7 一舱进水时 12 相邻多舱进水时
第二节 船舶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 传统方法:要求船舶设置一定数量的水密舱,使 船破损后的浸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此保证 船舶在一舱或数舱破损后,其水线不超过限界线 并具有一定的破舱稳性。
• 但船舶在海上破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应用 概率计算方法研究船舶的抗沉性有其合理性。
V1 V
• 面积渗透率:计算自由液面影响
面积渗透率 船舱内 空实 舱际 的进 面水 积的面积
• 通常面积渗透率稍大。
பைடு நூலகம்
a
a1 a
• P274,表12-1、2
第二节 船舶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二、渗透率
影响因素:舱室用途、货物装载状况(性质、种类)
处所 贮物处所 起居处所 机器处所 空舱处所 液体处所
(取小者)有一个至少15°的正值范围; (5) 在平衡角以外至进水角或消失角(取小者)内的最大
剩余复原力臂应不小于0.10m: (6)剩余复原力臂曲线下的面积不小于0.015m·rad。
第二节 船舶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3.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客船或货船的破舱稳性极限(临界)初稳性高度
GMGMC'
船舱破损进水的原因 • 搁浅或碰撞 • 锈蚀或外力作用 • 阀门误操作或阀门、管系破损 • 其他:水密设备受损、水密门未关等
危害 影响浮性、稳性、强度 导致沉没、倾覆,造成人命、财产损失
• 抗沉性——指船舶在一舱或数舱破损进水 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浮性和稳性的能力。
• 抗沉性要求: 军用舰船﹥民用船舶 客船﹥货船 远洋船﹥沿海船 海船﹥河船
第二节 船舶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一、确定性方法 1.破舱范围及要求 规则要求 (1)最终水线在所有开口下方 (2)横倾角不大于15度,甲板没淹没时17度 (3)GM为正值 (4)稳性范围至少20度,GZmax至少0.1米,曲
线下面积至少0.0175米弧度
第二节 船舶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2.分舱
通过水密分隔舱室来保证抗沉性。
第一节 进水舱分类与渗透率
一、进水舱的分类
1.第一类舱:舱的顶部位于水线以下,船体破损后海水灌满 整个舱室,但舱顶未破损,因此舱内没有自由液面;双层 底和顶盖在水线以下的舱柜属于这种情况。
2.第二类舱:进水舱未被灌满,舱内的水与船外的海水不相 连通,有自由液面;为调整船舶的浮态而灌水的舱以及船 体破洞已被堵塞但水还没有抽干的舱室都属于这种情况。
GMb
1 0
GMg
Δ0 破损前的排水量 Δ1 最终平衡位置的排水量
第二节 船舶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3.剩余浮性和破舱稳性衡准 (2) 在不对称浸水情况下,一舱浸水的横倾角不得超过7°,
两舱或以上相邻舱室浸水的横倾角不超过12°; (3) 在任何情况下,船舶浸水的终止阶段不得淹没限界线。 (4) 剩余复原力臂曲线在平衡角以外至进水角或消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