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中国画的点线面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
2.学习中国画的点线面。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绘画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绘画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出示水墨画点线面的范画,认识国画的点线面。
1、 出示范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有什么不同?
(激发他们对新的绘画方式的兴趣)
2、 出示范画,引导学生了解国画的点线面。
(1)理解国画的点线面与儿童画点线面的不同,请学生比较。(尝试用各种方法比较:触觉,视觉)
(2)指导学生复习巩固中锋,侧锋,散锋的应用。
(3)绘画的主要工具是毛笔,知道点用细的地方用笔尖画,面用侧锋画。
3、重点指导点线面的画法。 学生人手一支毛笔,宣纸,跟着教师做。 教师示范指导,讲清理论。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大胆使用毛笔,使学生敢画感练。 模仿教师,进行绘画练习。亲自试验,知道拿笔的方式,跟着老师画线条、点、面,自由画线条。
学生亲自实验得出结论。
三、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指导评价。 交流绘画,取长补短。 学生相互学习,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写意菊花的绘画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菊花的知识,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花卉的技巧特点,用写意国画表现菊花。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3、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的菊花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菊花的外形特点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谜语导入:“瓣儿弯弯象卷发,寒风冷雨它不怕,百花凋谢它开花。”
3、展示菊花图片,观察菊花,一盆黄色的,一盆白色的,除此之外,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
猜谜语,观察图片。 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欣赏诗人描写的菊花美,画家笔下的菊花更美,今天我们就学习中国写意画——菊花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副菊花图,结合菊花实物,认真观察,菊花是由 哪几部分构成?(——菊叶、菊枝、菊花)
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下示范,请同学们认真看,注意画法步骤。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读诗,感受菊花之美,回答问题,观察老师绘画过程。
认真观看,总结画法。
三、巡回指导 (巡回检查,作画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表扬与纠正) 学生练习,提出要求 多练习,得出绘画技巧。
四、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指导评价。 交流绘画,取长补短。 学生相互学习,进行评价。 第三课时:写意荷花的绘画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荷花的写意画法,使学生了解国画写意花鸟画的特点,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2、体会和感受国画的笔墨情趣,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 。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突出美术特色,渗透人格、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感情。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特点。理解和感受国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墨色浓淡的把握以及用笔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在这多彩的世界里因为有花而显得更美丽,甚至一些古人也特爱花,尤其是一些文人墨客更喜爱一种花,虽生在污泥中,却是洁净无比。我们用出“出污泥而不染”这几个字来赞美它,它就是荷花。
展示荷花图片 朗读诗句,观察图片。 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深入教学,体验技法
欣赏画家的荷花作品:齐白石、张大千的荷花。
示范:1)淡墨侧峰画荷叶,2)重墨中锋勾叶脉。3)曙红点花瓣,4)胭脂勾花纹。
感受荷花之美,回答问题,观察老师绘画过程。 认真观看,总结画法。
三、巡回指导 (巡回检查,作画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表扬与纠正) 学生练习,提出要求 多练习,得出绘画技巧。
四、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指导评价。 交流绘画,取长补短。 学生相互学习,进行评价。
第四课时:牵牛花的绘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临摹写意花卉,便学生将前课所学的《中国画的基本知识》用于实践,并初步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
2.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珍爱自己的民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画写意花卉的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着色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讲授新课
1、牵牛花的生长规律
2、作品分析
A“以意写之”:
B、以少胜多:
C、以书法为画法: 观看牵牛花,观看作品。 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深入教学,体验技法
(1) 起稿,(2)画叶,(3)画花点叶蕊,(4)画枝藤,(5)勾叶筋。
感受牵牛花之美,回答问题,观察老师绘画过程。 认真观看,总结画法。
三、巡回指导 (巡回检查,作画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表扬与纠正) 学生练习,提出要求 多练习,得出绘画技巧。
四、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指导评价。 交流绘画,取长补短。 学生相互学习,进行评价。
第五课时:枇杷的绘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临摹写意花卉,便学生将前课所学的《中国画的基本知识》用于实践,并初步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
2. 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枇杷的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着色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教师边出示幻灯
总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观看枇杷,观看作品。 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深入教学,体验技法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 步骤四:题字钤印。
感受枇杷之美,回答问题,观察老师绘画过程。 认真观看,总结画法。
三、巡回指导 (巡回检查,作画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表扬与纠正) 学生练习,提出要求 多练习,得出绘画技巧。
四、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指导评价。 交流绘画,取长补短。 学生相互学习,进行评价。
第六课时:萝卜的绘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技巧特点,认识大画家齐白石,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萝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蔬菜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教师边出示幻灯,出示萝卜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萝卜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再看看叶有什么不同?颜色又有什么不同? 观看萝卜,观看作品。 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深入教学,体验技法
外形:中锋(淡墨),
身体:侧锋(淡墨+花青)
叶子:中锋(藤黄+花青)
根须:小笔中锋
感受萝卜之美,回答问题,观察老师绘画过程。 认真观看,总结画法。
三、巡回指导 (巡回检查,作画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表扬与纠正) 学生练习,提出要求 多练习,得出绘画技巧。
四、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指导评价。 交流绘画,取长补短。 学生相互学习,进行评价。
第七课时:南瓜和茄子的绘画
一、教学目标
1、参照大师的作品,临摹大师的笔墨技法,仿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2、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画、书、诗、印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画、书、诗、印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教学难点: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笔墨技法和用水用墨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欣赏:
以齐白石的《南瓜和茄子》为重点,指导学生欣赏水墨写意国画。先介绍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分析笔墨技法,讲解画面布局,然后说明在哪一部分使用中锋、侧锋笔法,以及如何用水、用墨。 观看作品,倾听分析。 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深入教学,体验技法
1、刮出大体轮廓。
2、中锋蘸淡墨勾出菜帮,先从中间一块着手。
3、用大笔的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浓墨,以侧锋法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落笔要生动,大胆肯定,注意墨团要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4、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5、中锋蘸浓墨(稍干),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也往下按,然后向外撇出,如有些飞白效果,更为理想。
6、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
感受笔墨技法,观察老师绘画过程。 认真观看,总结画法。
三、巡回指导 (巡回检查,作画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表扬与纠正) 学生练习,提出要求 多练习,得出绘画技巧。
四、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指导评价。 交流绘画,取长补短。 学生相互学习,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