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项目简介》编写要点《科技成果项目简介》编写要点:科技计划课题完成后,应及时收集、整理形成科技成果并进行项目成果评审(鉴定)。
课题研究单位在成果评审时应对科技成果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以使评委对成果总体了解;科技成果一经评审备案,也要编写项目简介,利用信息平台系统进一步推广应用。
为规范项目成果介绍的内容,较全面的将科技成果中研究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及效果总结出来,特归纳以下编写要点:一项目简介:介绍科技项目关键技术的形成,科技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项目背景:介绍科技项目研究的意义,针对的难题及研究方向、研究目的。
三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介绍解决难题的主要方法,对项目研究内容中的关键技术和有技术创新的结果进行归纳,以表明技术水平和创新程度。
可附图。
四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比较在安全、质量、工期及造价方面取得的显著效益和推广应用情况。
科技成果项目简介编写示例:示例1--《海上桥梁承台与承台防撞设施一体化施工技术》一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道路工程中的桥涵工程,研究工作紧密结合路桥建设所承建的东海大桥Ⅳ标——三座辅航道桥主墩承台的工程实际,对海上桥梁高桩承台施工技术及桥梁防撞设施类型开展研究、应用和总结,形成了一整套海上桥梁承台与承台防撞设施一体化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该项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海上桥梁承台钢套箱与防撞设施一体化的施工工艺及要求;承台大体积砼的施工工艺、温控措施以及承台砼和钢筋的防腐蚀技术。
该项技术的创新点是:1. 首次采用承台与防撞设施一体化施工的防撞结构,套箱既为桥墩的防撞装置,又为承台的围水结构,二位一体,既安全经济、又提高工效;2. 在防撞套箱外侧壁开设消浪孔,有效减轻了施工和运营期间波浪对套箱的冲击力;3. 防撞套箱采用工厂整体制作,整体驳运,大型浮吊安装的施工工艺,保证了套箱的质量,加快了套箱的就位速度。
该项技术有力推动了我国海上桥梁基础施工技术的发展,使施工更安全可靠,质量更有保障,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对今后国内其它桥梁的承台及防撞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已推广至上海长江隧桥、舟山金塘大桥等工程中应用。
东海大桥Ⅳ标采用该项技术后,直接经济效益达2850多万元。
二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地区跨海大桥的修建将逐渐增多,目前、许多跨海桥梁工程已经起步或正在筹建,但海上桥梁施工的许多技术还不完善和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海上桥梁施工技术的研究对我国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防止通航孔桥梁受到船只的撞击,桥墩承台需设置防撞设施。
目前,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桥墩防撞设施,其基本原理都是基于能量吸收、动量缓冲而进行设计。
高桩承台作为桥梁群桩基础设计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型式,通常采用套箱法进行施工,而海上桥梁承台施工受潮汐、风浪等海况影响很大。
东海大桥作为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认真探索和总结其海上桥梁承台与承台防撞设施的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对其它跨海大桥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项目针对海上桥梁高桩承台的施工特点,并结合桥墩承台防撞设施的要求,率先提出了承台与承台防撞设施一体化的施工技术,即将套箱设计成防撞钢套箱,套箱既为承台的围水结构,又为桥墩的防撞装置。
其目的在于优化承台及防撞设施的施工方案,减少材料用量和防撞设施安装的工作量,使施工更加简便快捷和安全可靠,并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以便在其它海上桥梁的建设中推广应用三项目创新点(附典型图片)1. 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计算方法根据东海大桥三座辅航道桥的防撞要求,率先提出将承台双壁钢套箱与桥梁防撞设施合二为一的设计方案,是桥梁高桩承台施工的全新设计方法。
同时,采用了目前非常精确的空间有限元通用程序Ansys进行设计计算。
套箱既为承台的围水结构,又为桥墩的防撞装置,二位一体,具有安全、经济和提高工效的特点。
2. 在防撞套箱外侧壁开设消浪孔,减轻了施工和运营期间波浪对套箱的冲击作用,增强了套箱施工的稳定性,有利于承台的施工及砼的浇注质量和后期强度的发展。
3. 海上施工受天气、海潮、风浪及其它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防撞套箱采用工厂整体制作,整体驳运,大型浮吊安装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保证了套箱的加工质量,加快了在海上恶劣环境下套箱的就位速度。
达到了安全、准确、快速安装定位套箱的目的。
4. 采用在基桩施工过程中桩位初测与基桩施工完成后桩位精测相结合的测量方法,确保了套箱底板预留孔位的精度,有效解决了整体套箱安装的技术难题。
本项技术针对海上桥梁高桩承台施工特点,提出的承台与桥梁防撞设施一体化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通过东海大桥工程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社会经济效益1. 经济效益东海大桥IV标三座辅航道桥的9个主墩承台通过采用承台与承台防撞设施一体化施工技术,有效降低了承台的施工成本,减少了施工风险,保证了施工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一,采用整体吊装施工一次性将主墩防撞设施安装到位,有效地减少了承台施工完成后再进行防撞设施安装的工作量(每个防撞结构安装约需15d工期),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船机及人工费660多万元。
第二,可节约承台施工所需套箱费用和套箱拆除费用,合计2190多万元。
第三,9个套箱安装与拆除节省2.5个月工期,节约人员及设备管理费950多万元。
因此,累计可节约直接经济效益2850多万元,间接经济效益950多万元,总计3800多万元。
2. 社会效益海上桥梁深水高桩承台施工从经济性、施工工期等方面考虑一般采用钢套箱,而有通航要求的桥梁需设置防撞结构。
本项技术将桥梁承台施工的临时设施钢套箱与桥梁的防撞结构结合起来,使临时设施满足了防撞结构的要求,极大限度地发挥了防撞结构的作用,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海上桥梁承台与防撞设施一体化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跨海大桥的主航道桥、辅航道桥段。
采用承台与防撞设施一体化施工技术可降低海上施工风险,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从而促使整座大桥按期或提前完成,早日实现其使用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指导海上桥梁深水高桩承台及桥梁防撞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对今后进行有通航要求的海上桥梁防撞结构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修订施工技术规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推动了我国海上桥梁施工技术的进步。
目前,该项技术已推广至上海长江隧桥、舟山金塘大桥工程中应用,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并有效缩短了建设工期。
示例2--《国家体育馆双向张弦钢屋架施工技术研究》1 项目简介“国家体育馆双向张弦钢屋架施工技术研究”由北京城建集团承担完成。
国家体育馆工程钢屋架采用造型新颖的大跨度(114m×144.5m)双向张弦空间网格结构,其屋面为单曲面造型,桁架下弦纵向支座呈竖曲线状布置;桁架节点构造复杂、种类多。
大跨度双向张弦屋架国内尚无施工实例,缺少可借鉴经验和参考资料。
新颖复杂的构造体系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挑战。
国家体育馆比赛馆四周设计有多层看台,依据工程的技术条件和施工总体部署要求,经充分论证确定了“带索累积滑移”施工安装方案。
该方案在双向张弦桁架安装施工技术及工艺方面很具创新性。
在实施该方案过程中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1)解决双向结构(尤其是双向张弦结构)在滑移安装过程中既形不成四边支撑,又不可能建立另一方向预应力,造成与设计受力状态不同,滑移时的结构安全与受力状态过渡转换的问题;2)解决由于单曲面造型形成的桁架不对称,滑移轨道不等高需要采取的同步滑移控制技术;3)为减少高空作业、解决后穿索难题,通过增加悬挑平台和采用“固定架+滑动架”的方法,解决滑移带索的难题;4)为降低撑杆下节点的制作、安装难度,开发了具有角度自适应能力的独特节点,该种节点在国内外均属首创;5)预应力张拉技术。
双向预应力张拉存在控制难度大、施工仿真计算要求高等特点,在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经验。
结合1:10模型试验结果和大量有限元施工仿真计算,采用了“双向同时、分级分步”的预应力张拉思路。
与采用常规安装方法相比,国家体育馆双向张弦结构采用“带索累积滑移”施工方法,提前工期超过3个月,节约施工措施费超过700万元;在预应力施工方面,双向张弦桁架预应力张拉控制分析理论和施工技术均为目前国内外首创。
该项施工研究成果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经专家评定总体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项目背景国家体育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中唯一由我国自主设计和施工的工程。
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建筑分为比赛区和热身区,其中比赛区屋架结构采用了造型新颖、结构先进的超大跨度(114m×144.5m)双向张弦桁架结构体系,该体系具有用材省、承载力高、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好等特点。
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国内外同类结构中跨度最大的双向张弦桁架结构,其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很大,目前尚无国内先例。
国家体育馆屋架双向张弦结构的施工安装,最终确定采用“带索累积滑移”的施工方案。
累积滑移施工法具有技术先进、对下部施工影响小、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大跨度单向钢网架结构施工中应用较多,技术较为成熟,但对于本工程为双向张弦结构,且双向网格梁刚度较小又张拉携带双向索采用累积滑移法确是国内外首创,它对钢结构安装、张拉预应力钢索、节点构造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难点亟待解决。
如何安排横、纵索的构造与受力关系、如何在施工滑移过程和就位后安装和利用钢索、如何精确地控制预应力张拉力、如何构造各类节点满足施工顺序和受力、变形需要、如何控制杆件安装精度等是累积滑移施工安装方案实施的关键。
作为双向张弦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预应力拉索张拉的技术工艺、双向索分级张拉方案和应力与变形控制至关重要。
除理论研究外,很有必要再通过整体模型试验,对国家体育馆屋顶结构不同的预应力索张拉方案和应力控制进行验证,以选择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可靠、经济和有效的预应力施工方案。
根据上述情况,本课题组经充分调研,2005年11月向北京市“08办”提交了立项申请报告。
该项目被列入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科研立项课题《国家体育馆双向张弦钢屋架施工技术研究》。
项目起止时间2005年12月至2008年5月,并于2006年12月27日正式签订项目任务书,确定了课题的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计划,课题组设立了4个研究小组,协同配合进行相关内容的研究,截至2007年5月圆满完成课题任务。
3 主要创新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共三点:其一、双向张弦桁架带索累积滑移施工技术针对国家体育馆钢屋架结构体系特点及整体工程特点,提出“带索累积滑移”施工方案,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双向张弦桁架国内外尚无累积滑移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