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研成果介绍

科研成果介绍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农村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的研究”
关于农村高中生学习动力方面研究的经验总结
巴彦县第三高中刘晓峰
在我从教的几年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我不断的思考学生学习的动力究竟来自于什么?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学校将此问题提到一个教育科研的高度上,2006年我参与了省级重点课题《农村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的研究》使我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及意义,也促成我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

我主要负责学习动力方面的究。

下面是我对学生学习动力方面问题的调查研究与分析看法。

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8份,有效问卷394份,涉及三个学年,调查数据分析如下:对于学习目的这一问题有54%学生认为是提高自身素质,41%学生认为是上大学;70%的学生学习热情中等,而热情较高者只占14%;56%的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学习,而42%的学生极少主动学习;78%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的打算是上大学;80%的学生能制定学习计划;52%的学生认为不想上大学是因为考不上大学,而38%的学生认为家庭负担无法实现大学梦;83%的学生认为学习的压力来自家庭。

根据以上调查统计,课题组认为目前农村高中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是来自于家庭的外部动力,而由学生个体的兴趣、好奇心、自尊心、求知欲望等所引起的内部动力则是目前高中生学习的次要动力,而由学生的人生价
值观、世界观、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所引起的第三动力即任务动力只体现极少数学生身上,因此课题组认为在学习动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习比较被动,因此我们下一步通过家长会、讨论、辩论、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样的学习动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

措施一:家校沟通共同研究对策,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展示了学生的调查问卷说明了83%的学生认为学习的压力来自家庭。

会上我们达成了共识,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长应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树立远大的理想;(三)表达方式不能太粗暴专制,应多一些理解多进行思想交流。

措施二:在讨论、辩论、班会等形式中我们师生得出这样几点结论:(一)认识学习的意义它是最持久的学习动力来源;
(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根本保证;
措施三:老师为提高学习兴趣且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随着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多媒体电脑,更是以其强大的功能,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多采的演示效果,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热情。

利用信息知识丰富的表现力及其极大的共享性特点,寻找一些计算机教育相关的素材(如声音、图象、动画等)给学生观看,既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又能过程吸引学生。

如在教学中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把一些微观反应,化学放应机里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旨在能激发学
生的兴趣,能更好的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有了兴趣,学习的气氛就浓了。

新的教学观念认为: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与尝试,在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多媒体技术集视听于一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动作的全过程,而且可以插入声音,对展示的动作画面进行说明,学生易于理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而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我们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运用知识和联系实际中,促进学习兴趣。

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在讲环境保护这节课的时候,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生活中的一些画面,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结合化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写环境调查报告,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新知。

(六)、我们要以欣赏的目光看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措施四: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放飞理想、人生的追求、做时代的主人等等在学生中展开大讨论。

他们对考大学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极大
的激发学习热情。

发奋图强,忘我奋斗!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自觉的学习动机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充沛动力。

每一个“好学生”都能讲出完整的一套有关学习意义的理论,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通过家长、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相同的问题的回答有了明显的改变,学习热情的人数达到了80%,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可以主动的进行学习,对学习的目的也有了正确的认识。

提高学习兴趣的诸多措施是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痛苦”的手段之一。

痛苦的学习不如愉快的学习,这是人知常情。

精神愉悦能唤起学生潜能,拓展思路,积极探索,学而有成。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也就有了学习的内部动力。

对学习本身意义的认识,它是最持久的学习动力来源。

当然,对高中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但我们应坚持不懈努力工作帮助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最初可能是诱导,告诉他们那可以带来快乐;之后就是教导,告诉他们那可以帮助成才;最后他们将在他们自身的动力作用下自觉的学习。

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努力进取,积极探索。

大部分学生好学,少部分学生厌学,这应该是正常现象。

那种认为所有学生都应好学的看法,我想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人的爱好不同。

当然,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那些努力的有收获,徘徊的有目标;积极进取的有成果,消极混世的也学有所长。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愉悦的快感,在获得学习成果后的兴奋和满足,以及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与赞赏都将是学生学习动机产成的重要因素。

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我想应该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心理、智力等基本的素质条件。

没有一定的智
力水平,很难对较抽象的问题有认识,也不能生成在理解基础之上的对工作过程的体验;没有好的心理素质,也很难保证智力水平的发挥得以正常进行。

我们的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是伟大的、是快乐的、也是非常辛苦的。

在工作中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如果学生看不到学习的希望,我想所有工作都是徒劳;也将丧失积极工作的动力。

针对大学毕业即失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教育。

对于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理论水平的欠缺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同时,由于高考压力的存在,使高中生心理问题目渐突出,而一旦形成后,又很难得到缓解,这些问题促使我们边学习边研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

还有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对星族、网吧、早恋等问题的认识不清而影响学习;哥们儿意气、享乐主义、上大学无用论等人生价值观认识错误而缺乏学习动力。

今后利用学校的广播、《芳草地》、班会等形式对社会的一些现象展开大讨论,我们应该学习那些、抵制那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交友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远大理想教育,认识人生的真正意义,从而激发出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

科研成果介绍:
——“农村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的研究”
巴彦第三高级中学
刘晓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