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辞无处不在

修辞无处不在

《修辞无处不在》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积累·整合:学会对文章进行系统化梳理的方法;积累教材上介绍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辨识、归类;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

二、发现·创新:发现生活中成功的修辞现象;引导学生体会选择、锤炼词句的妙处;体会到修辞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并能尝试着在语言实践中有所创新。

三、应用·拓展:体会中国语言的奇妙,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应用所学修辞手法,并努力使之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我理解: 修辞的定义: 修辞格与修辞的区别: 修辞的分类: 二、梳理与探究 语音修辞 我理解: 语音修辞的定义: 语音修辞的手段: 我会析: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晶晶亮,透心凉 (雪碧饮料广告) ③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问:以上语言,运用了什么样的语音修辞?有什么妙处? 我会引:你还能举出运用了语音修辞的语言现象吗? 词语修辞。 我理解:(1) 词语修辞的定义:

词语修辞的手段: 我会说: 从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积累的语言运用举例说明之。 我会析: ①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 ——周华健《风雨无阻》

②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鲁迅) ③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语句修辞。 我理解: 语句修辞的定义: 语句修辞的手段: 我会析: ①“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国歌》) ②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③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秦观《踏莎行》 三、拓展与应用 1、阅读下面文段,分析:各句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方式? ①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②鬼斧神工,天机独运。③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④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⑤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⑥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⑦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⑧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⑨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预设答案:①句倒装句。②文中大量四字句,节奏短促而鲜明,很整齐。③④⑤⑥句运用了整句、拟人、对比等手法。有情趣,很生动,给人特征鲜明印象深刻。⑦句比喻。以小喻大,联想奇特,比喻新颖。⑨对偶,也是整句。有气势。

语音修辞: 词语修辞: 语句修辞: 2、任选其一,完成下面练习: (1)元旦将至,请你以祝福新年为主题,充分运用修辞方式,为你的亲朋好友写一则短信或贺卡。

(2)如果你是某粉笔产品的代言人,请你为粉笔设计两句广告词。

一、导入 二、修辞引出两个解释: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张志公 修辞原是传情达意的手段,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传情达意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看来,修辞的概念内涵明显要大于修辞格啊! 二、梳理与探究. 1、修辞格和修辞的概念有何区别?教材如何给修辞下定义的? 预设学生答案: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修辞格是修辞方式中的一种。

2、问:修辞分哪几类? 教师提示梳理的方法:读书有很多种,对于知识性较强的文章,要学会高屋建瓴的读书法。我告诉大家一个方法——纲举目张的梳理法。首先找出文章的大纲,把大纲提起来,再去梳理纲下面的孔目。比如说本文的大纲是什么?

预设答案:即文章中的黑体字。修辞可分三大类: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 3、请看第一纲:语音修辞。 语言表达是人们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与书面表达相比,它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老师的上课就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传递信息的方式。我也可以选择把我要说的都写到黑板上,这样大家接受信息可以更明确,但是很显然,这样一堂课的信息量就少了。毕竟写字没有说话快。因此,语音修辞说白了就是怎么让话说得更好听。人们总是喜欢听好听的话,为什么歌曲大家爱听,就是因为歌曲在语言表达上选择了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这种方式的选择就是语音修辞。

(1)学生梳理:什么样的修辞可以叫语音修辞? 提示:寻找关键词语进行概括。预设答案:富于节奏,语音和谐。 (2)学生梳理:语音修辞有哪些手段?你能否进行概括归类? 提示:寻找文章中的并列性句子或段落。预设答案:①音节组合如对偶、联绵词、叠音词等;②平仄变化;③押韵;④修辞格如排比、反复、顶真、回环等。

杭州西湖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这是运用叠音词。反复,大量叠音词的运用不但传神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加强语气,舒展文气,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貌,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古诗之所以容易朗朗上口,就是因为他们巧妙地运用了押运和对偶。 对偶、押韵、排比、反复都比较好理解,那么什么叫做顶针呢?顶针是用前一句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修辞格。

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马蹄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秦观)

回环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如:在调整中前进,在前进中调整

(3)语音修辞的探究: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晶晶亮,透心凉 (雪碧饮料广告) ③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问:以上语言,运用了什么样的语音修辞?有什么妙处? 预设答案:①叠音词“轻轻的”三次反复使用,感觉到作者那种小心翼翼的生怕惊扰了康桥的心理;押韵:来和彩,读来流畅上口;节奏整齐中有变化。指名朗读这几句诗。②叠音词,押韵,平仄变化:——| , |——。 ③联绵词:补充解释,双声或叠韵的词叫做联绵词。有种音乐的美感。

(4)你还能举出运用了语音修辞的语言现象吗? 4、请看第二纲:词语修辞。 一句普通的话要让人印象深刻,就得通过雕琢。这种雕琢在古人来说就是“炼字”,到了现在,就是修辞。

(1)学生梳理:什么样的修辞可以叫词语修辞? 预设答案:词语的选择与锤炼。 (2)学生梳理:词语修辞有哪些手段?你能否进行概括归类? 预设答案:①炼字;②词语超常搭配;③比喻、借代、比拟、夸张、通感、双关、仿词、婉曲等修辞格

1、借代。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它和比喻是有区别的。

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 2、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如:某电扇广告:好名声就是“吹”出来的。 杰拉尔德·R·福特是美国第38任总统,他说话喜欢用双关语。有一次,他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是一辆福待,不是林肯。众所周知,林肯既是美国很伟大的总统,又是一种最高级的名牌小汽车;福特则是当时普通、廉价而大众化的汽车。福特说这句话,一是表示谦虚,一是为了标榜自己是大众喜欢的总统。

好面子洁面乳,只许痘留5天。“ 3、仿拟。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昂然。

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开车无难事,只怕有新人。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妹妹你慢慢地往“钱”走。(《光明日报》) 广告:默默无蚊、衣衣不舍、闲妻良母 4、婉曲。不直截了当的表达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称为“婉曲”。

如:该君人地不宜。(公文书里罢黜官员) Xx先走了一步。(去世) (3)学生从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积累的语言运用举例说明之。预设答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岸”是炼字;“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泻”字是词语的超常组合。

(4)词语修辞的探究: ①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 ——周华健《风雨无阻》

②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鲁迅) ③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预设答案:①“提着”“千辛万苦”,词语的超常组合,也是炼字。千辛万苦而用提,不用背,不用负,也不用拖,可见一中举重若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而后句的“换”字用得好,有付出才有回报,幸福的前提是付出千辛万苦。这种人生态度比“我拿青春赌明天”就要积极的多。②仿词。何谓仿词?就是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之下,更换词语中某些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新词语。如:如今一些搞家教的人,往往因财施教。又:忆当年中央杀刘张二犯,令人谈腐色变,杀一儆万,真是大快人心!③婉曲。和病酒无关,又和悲秋无关,那和什么有关呢?联系前面的词句可知,原来和离别相思有关。把真实意图遮盖起来,欲说还休,使表达的意境别开生面,饶有意趣。

5、请看第三纲:语句修辞。 (1)学生梳理:什么样的修辞可以叫语句修辞? 预设答案:句子的选择、组合与锤炼。 比如长句和短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各有不同的适用场合。

1、长句和短句。长句表义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简洁、明快有力。 长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论文)

短句:他确乎有点象一棵树,强壮、沉默,而又有生气。(文艺作品) 2、整句与散句。整句形式齐整,声音和谐,气势贯通。多见于散文、诗歌,适合表达丰富的感情。散句较灵活,不呆板,较生动。

整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