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集合一、集合的概念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 a ∉∈,二、集合之间的关系注:1、子集:一个集合中有n 个元素,则这个集合的子集个数为n2,真子集个数为12-n。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之间的运算1、交集:{}B x A x x B A ∈∈=且|2、并集:{}B x A x x B A ∈∈=或| 3、补集:{}A x U x x AC U ∉∈=,|且 四、充要条件:q p ⇒,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q p ⇔,p 是q 的充要条件,q 是p 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 不等式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加法法则: 2、乘法法则: 3、传递性: 4、移项: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注:当0<a 时,可先把二次项系数a 化为正数,再求解。
三、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a x a a a x a x a x a a x )0(||)0(||或第三章 函数一、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两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函数定义域的条件:(1)分式中的0≠分母;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0≥; (3)对数的真数0>,底数10≠>且; (4)零指数幂的底数0≠。
2、函数的性质:(1)单调性:一设二求三判定设:21,x x 是给定区间( )上的任意两上不等的实数函数为减函数函数为增函数00)()(1212<∆∆>∆∆-=∆-=∆xyxy x f x f y x x x(2)奇偶性:判断方法: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x f 与)(x f -的关系: )()(x f x f =-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非奇非偶 图象特征: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二、一次函数 1、)0(≠+=k b kx y当0=b 时kx y =为正比例函数、奇函数,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2、一次函数的单调性 ⎩⎨⎧<>四象限。
,减函数,图象定过二象限。
增函数,图象定过一三0,0k k三、二次函数:1、解析式:)0())(()(2122≠⎪⎩⎪⎨⎧--=+-=++=a x x x x a y kh x a y cbx ax y 两点式:顶点式:一般式:2、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和性质第四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一、有理指数1、零指数幂 规定:)0(10≠=a a 2、负整指数幂 a a11=-; n naa 1=- (+∈≠N n a ,0) 3、分数指数幂 n na a =1; n m nma a = ),,(为既约分数且nmN n m +∈4、实数指数幂运算法则 nm nma a a +=⋅; m n m n a aa -=; mn n m a a =)(;mm m b a ab =)( (n m b a ,,0,0>>为任意实数)二、指数函数三、对数1、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N aN=log ;1的对数是零 01log =a ;底的对数是1 1log =a a2、对数的换底公式:)0,1,0,1,0(log log log >≠>≠>=N b b a a aNN b b a 3、积、商、幂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N M NMa a alog log log -=;M p M a p a log log = 4、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常用对数N N lg log 10=;自然对数)71828.2(ln log ==e N N e 四、对数函数第五章 三角函数一、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1、所有与a 角终边相同的角表示为{}Z k k ∈+⋅=︒,360/αββ 2、象限角:a 为第一象限角,Z k k k ∈+<<,222ππαπa 为第二象限角,Z k k k ∈+<<+,222ππαππ0<y a 为第三象限角,Z k k k ∈+<<+,2232ππαππ a 为第四象限角,Z k k k ∈+<<+,22223ππαππ3、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已知角a终边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x,y),(r=22y x +)则xya r x a r y a ===tan ,cos ,sin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二、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平方关系式:1cos sin 22=+a a 商数关系式:aaa cos sin tan = 三、诱导公式:为偶数)k (sin )sin(a k a =+π 为奇数)k (sin -)sin(a k a =+π为偶数)k (cos )(cos a k a =+π 为奇数)k (-cos )(cos a k a =+π为整数)k (tan )(tan a k a =+π四、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βββsin cos cos sin )sin(a a a ±=± βββsin sin cos cos )cos(a a a =± βββtan tan 1tan tan )tan(⋅±=±a a a五、二倍角公式a a a cos sin 22sin =a a a a a 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a aa 2tan 1tan 22tan 六、正弦定理:CcB b A a sin sin sin == 应用范围:(1)已知两角与一边(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两解,一解或无解) 七、余弦定理:A bc c b a cos 2222-+=,B bc c a b cos 2222-+=,C bc b a c cos 2222-+=应用范围:(1)已知三边(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八、三角形面积公式S=21absinC=21bcsinA=21acsinB九、三角函数性质:第六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第七章 平面向量(一)有关概念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的大小:有向线段的长度。
向量的方向:有向线段的方向。
大小和方向是确定向量的两个要素。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记作0。
(二)向量的加法,减法 (三)向量的运算律(四)向量的内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它们的夹角为θθ叫做a 和b 的内积,记作a ·b 即 ① a ·bcos θ注意:内积是一个实数,不在是一个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a ·0 =0 a =(a ,1,a 2,) b =(b 1,b 2) ② a ·b =a 1b 1+a 2b 2 (五)向量内积的运算律① a ·b =b ·a②(a λ)·b =λ(a ·b )=a ·(λb ) ③(a +b )·c = a ·c + b ·c(六)向量内积的应用a =(a ,1,a 2,) b =(b 1,b 2)① 向量的模:aa a ⋅=|| 2221||a a a += ②a 与b 的夹角:||||cos b a b a ⋅=θ 222122212211cos b b a a b a b a +⋅++=θ(七)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设 a =(a ,1,a 2,) b =(b 1,b 2) 则 ① a +b =(a 1+b 1,a 2+b 2) ② a -b =(a 1-b 1,a 2-b 2) ③λa =(λ a 1,λ a 2)⑵数乘运算律①)(a βλ=(λβ)a ②)(b a +λ=a λ+b λ (μλ+)a =a λ+μa ③(-1)a =-a⑴加法运算律 ①a +b =b +a②(a +b )+c =a +(b +c ) ③a +0=0+a =a④a +(-a )=(-a )+a =0④a ·b =a 1b 1+a 2b 2 (八) 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设 a =(a ,1, a 2) b =(b 1,b 2) 则 ⑴向量平行的条件:a ∥b ⇔a =λba ∥b ⇔ a ,1b 2- a 2b 1=0 ⑵向量垂直的条件:a ⊥b ⇔a ·b =0 a ⊥b ⇔ a ,1b 1+ a 2b 2=0解析几何直线一、直线与直线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和截距(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2)、倾斜角的范围:1800≤≤α 2、直线斜率 B A x x y y k -=--==1212tan α(其中0,2,12≠≠≠B x x πα)注:任何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当倾斜角为90时,斜率不存在。
3、直线的截距在x 轴上的截距,令0=y 求x 在y 轴上的截距,令0=x 求y注:截距不是距离,是坐标,可正可负可为零。
4、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1)方向向量:平行于直线的向量,一个方向向量为),(),1(A B a k a -==或 (2)法向量:垂直于直线的向量,一个法向量为),(B A n =二、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几种特殊的直线: (1)x 轴:0=y(2)Y 轴:0=x(3)平行于X 轴的直线:)0(≠=b b y (4)平行于Y 轴的直线:)0(≠=a a x(5)过原点的直线;kx y =(不包括Y 轴和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与直线0=++C By Ax 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0m C m By Ax ≠=++与直线0=++C By Ax 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0=+-m Ay Bx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1、点),(00y x 到直线0=++C By Ax 的距离2200||BA C By Ax d +++=2、两平行线:0:2211=++=++C By Ax l C By Ax l 间的距离2212||BA C C d +-=五、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1、两点间距离公式:212212)()(||y y x x AB -+-=2、中点公式:⎪⎪⎩⎪⎪⎨⎧+=+=22210210y y y x x x圆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04(22>-+F E D)2,2(E D -- 2422FE D R -+=二、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圆的半径为r相切相交相离r d =r d < r d >2、过圆222r y x =+上点),(00y x 的切线方程:200r y y x x =+3、圆中弦长的求法:(1)222d r l -=(d 是圆心到弦所在直线的距离) (2)直线方程与圆方程联立]4))[(1(212212x x x x k l -++=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性质 标准 方程()( )图像范围 b y a x ≤≤,a yb x ≤≤,对称轴 关于x 轴y 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顶点坐标 A 1(-a ,0)A 2(a ,0), B 1 (0,-b) B 2(0,b) A 1 (0,-a) A 2 (0,a) B 1(-b ,0)B 2 (b ,0) 焦点坐标 F 1(-c ,0), F 2(c ,0)F 1(0,-c), F 2(0,c)半轴长 长半轴长是a ,短半轴长是b焦距 焦距是2c a .b ,c 的关系 a 2=b 2+c2 b 2=a 2-c 2离心率)10(122<<-==e ab ac e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标准 方程(a>0,b>0)(a>0,b>0)图像渐近线 x ab y ±=x bay ±=对称轴 关于x 轴y 轴成轴对称顶点坐标 A 1(-a ,0),A 2 (a ,0) A 1 (0,-a), A 2 (0,a) 焦点坐标 F 1(-c ,0), F 2(c ,0)F 1(0,-c), F 2(0,c)离心率 221ab ac e +==(e>1)a .b ,c 的关系 c 2=a 2+b2 b 2=c 2-a2 a 2=c 2-b2c>a>0,c>b>0图形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0,2p2p x -=⎪⎭⎫ ⎝⎛-0,2p2p x =⎪⎭⎫ ⎝⎛2,0p2p y -=⎪⎭⎫ ⎝⎛-2,0p 2py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注意:一次变量定焦点,开口方向看负正, 焦点准线要互异,四倍关系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