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时代铸就文学_最新修正版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时代铸就文学_最新修正版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时代铸就文学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某市高中进行了“中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文学家”的问卷调查,据统计,该市高中生眼中排名前十的中国文学家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鲁迅、巴金、莫言。

请从以上文学家中选择两三位来写一篇文章,呈现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学。

要求选好文学家,使之形成有机的联系;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人文积淀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勇于探究、理性思维
审题
限制性
1.材料内容的限制。

首先,要关注作文材料中提到的十位中国文学家,这是写作内容的范围,不能逾越;其次,要准确理解材料所传递的丰富内涵:这些文学家贯穿古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他们所代表的文学成就展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而且覆盖面大,每个人的文学成就都是当时文学的缩影,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目的也很明确,旨在引导考生关注中国文学的发展变化,关注文学的方方面面。

虽然十位文学家可能还有其他身份,但是本材料已经限定他们的身份为文学家,即只能据此而作。

2.任务指令的限制。

本题目的任务指令为:(1)要选择两位或者三位文学家作为写作对象。

(2)要在这些文学家中找到有机联系。

(3)要从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来呈现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学。

这一点能够充分体现考生搭配组合的创造性。

3.价值观取向的限制。

在审题写作的过程中,要展现出高中生对文学的热情,要体现出高中生的文学审美水平,要能直接或间接地传达时代主题,彰显核心价值观。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性。

两三位文学家的组合开放,由此带来的立意角度也是开放的。

从十个文学家中选择两三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由于涉及的方面和角度比较多,可以谈中国文学发展历程、阶段特征、风格流派、成就作品、代表人物、题材分类、精神特质等等,从哪一点来谈都可以写出优美的文章。

2.论证维度的开放性。

本次作文材料中的文学家贯穿古今,他们的成就涵盖多种文学样式,风格多样,角度众多,论证时可在横向议论和纵向议论中自由穿梭;既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横向展开议论,又可遵循逻辑从宏观着眼,采
用递进模式逐层深入,纵向引领思维,还可从行文的具体内容和整体思路出发,考虑宏观布局,兼顾微观层次,综合运用,纵横说理。

3.思考维度的开放性。

材料中给出的文学家与中国文学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延展空间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同时二者又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而立体的中国文学,考生在结合自己学识实践的基础上,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且因可以不局限于一点,能有效检测出考生的思维深度和写作水平。

4.文体表达的开放性。

文体的选取和表达方式的运用方面较为自由。

在文体的选取方面,根据材料来看,议论和散文将各擅胜场,总体来看前者居优;在表达方式的选择方面,大到记叙、议论、描写,小到各种表现手法,如能准确运用,则均能出彩。

解题
本次命题是关键词选择+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有三大特点:一、直接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二、衔接高考,基本是仿照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与中国有关的12个关键词”的高考作文题来命制的。

三、紧扣必修四教材写作专题——学习横向和纵向展开议论,培养考生议论文写作中论证方法使用的能力。

材料提供了能代表中国文学的10位文学家,他们基本代表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能体现出中国文学很多方面的特征,对他们的认知和理解可以充分体现出高中生文学阅读和传承传统
文化的状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生对这些文学家也都比较熟悉,有话可说,有深度可以挖掘;同时还需要将这些人物进行有机组合,这是限制性的任务指令,也是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根据组合对象的不同,切题立意角度很多,列举以下几种,以供参考:
1.屈原+杜甫+鲁迅:谈“文以载道”的文学传承。

2.屈原+李白+苏轼:传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或论证“苦难出诗人”。

3.屈原+杜甫:具有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诗人代表。

4.关汉卿+曹雪芹+鲁迅:谈作品中被压迫、被损害的封建社会女性形象。

5.李白+杜甫:唐代诗坛高峰、浪漫现实诗风的代表。

6.苏轼+关汉卿+曹雪芹:中国古代文学词曲小说代表。

7.鲁迅+巴金+莫言:中国现当代小说中有世界性影响力的代表。

8.巴金+莫言: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的文学家。

……
偏题立意:
1.逆境使人成长。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人”,不见中国文学。


2.书中自有黄金屋。

(把“中国文学”替换为“读书”来写作。


3.乐观之心,文学之宝。

(不能准确概括中国文学某方面的特征,表述不准,有以偏概全之嫌。


4.跨越千年的呼喊。

(宽泛抒情,泛化中国文学的内涵和外延,缺乏任务意识。


5.经历挫折,才能成就大我。

(审题立意不严谨,立意点选取有偏差。


范文展示
时代铸就文学
“乱世出英雄”,古往今来,中国历史长河中所出现的英雄,无一不是在乱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横空出世。

三国争霸,一代枭雄曹操、孙权,风流人物周瑜、诸葛亮令人佩服之至;反观中国文学史,同样如此,正所谓时代铸就文学。

“晨兴理荒秽”,一位老人,背着手,头上滴下了刚刚耕耘过后的汗水,脸上露出的却是满足的笑容。

陶潜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是一股清流。

他源自哪里,又要流向何处,无人知晓;但可以知晓的是,他是绝对自由的。

换位思考,他与后世杜甫有着同样的人生境遇,甚至,比杜甫还要苦上几分;他却遗世独立,走向田园回归自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便留下了他悠闲闲适的身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旁,也留下了他流连忘返的足迹。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样的处事态度是令人尊敬的;在陶潜的作品中,我们隐约可寻找到时代的踪迹。

这位诗人,对世俗一
直抱着避之远之的态度,最终他也圆满完成了“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夙愿。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繁华长安,百姓安居乐业,正因如此,时间才毫不吝惜地给了我们一个李白,他踉踉跄跄地走来,又对着月光举起了酒壶,大笑而去。

街市繁华,家家户户流彩相映,在这个纸醉金迷,繁盛如斯的唐长安,李白曾梦过,醉过,复又醒了。

在这样的世界里,他便沉醉于大自然,不仅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壮阔,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霸气阔达;正是这样的时代,才铸就了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性格,才能让他在长安做出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令人哭笑不得而又心生敬佩之举。

杜工部,又是另一个时代的写照。

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与他相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个战乱迭起、世道艰险的年代,又铸造了另一个英雄人物——杜甫。

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他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民疾苦;绝不同于李白,他为国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为国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为国亡,“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他的每一首诗、每一部作品都受时代的影响。

杜工部啊,杜工部,你这又是何苦呢?
如果杜甫也生在李白的时代,今天,我们是否能见到他的这些“沉郁顿挫”的传世之作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就是这个人,佝偻着身子,执拗地立在凄凉荒芜的城墙边,不肯离去。

时代是不同的,文学作品的风格也是不同的。

陶渊明李白杜甫,存在于不同的时代,呈现给我们的文学作品也是迥异的;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优秀的文学家,传世的文学作品都是璀璨星河中的耀眼星辰,熠熠生辉。

时代铸就文学,文学彰显时代。

点评
本文审题准确,选取“陶渊明”“李白”“杜甫”三个文学家,以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呈现出了作者所了解的中国文学;在行文的过程中优选陶李杜其人其文其行,来论述文学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从而论证题目即中心论点——时代铸就文学,内容充实,简洁有力。

符合文体要求,以“总分总”的形式结构全文,思路清晰;开篇点题,大小段错落有致,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语言表意清晰,文从字顺,引用语恰到好处,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