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高考模拟检测(一)试卷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高考模拟检测(一)试卷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高考模拟检测(一)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9高三上·衡阳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不约面同地都提出尚贤的主张。

孔子“先有司,小过,举贤才,商鞅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任其力不任其德”“官爵必以其力”的原则,墨子提出“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材料反映了当时()A . 分封制度趋于崩溃B . 儒学与墨学的融合C . 中央集权渴求人才D . 社会转型发展需求2. (2分)下图是汉代农民使用的一种耕作工具——耧车。

它反映了当时A . 注重精耕细作B . 开始使用铁器C . 尚未推广牛耕D . 雇佣关系盛行3. (2分)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

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

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A . 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B . 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 . 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D . 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4. (2分) (2019高二下·威远期中) 《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

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A . 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B .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C . 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D . 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5. (2分) (2019高二上·周口竞赛) 《海国图志》等著作在中国的社会精英中并没有流传开来,很多土大夫甚至不知道发生过中外战争。

1861年,中国外事团队出使泰西,在他们留下的出游笔记中,只有对西国繁荣的欣羡。

材料主要体现了()A . 鸦片战争后中外经济联系加强B . 士大夫对外来事物认知的缺失C . 新思潮未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D . 清朝继续维持闭关自守的局面6. (2分) (2018高三上·如东模拟) 下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

这一战争()A . 体现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成果B . 表明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C . 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D . 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7. (2分) (2020高二下·嘉兴期末) 1927年3月,毛泽东撰文称:“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此文旨在说明()A . 中共必须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B . 国共合作是革命胜利的保证C . 辛亥革命因缺乏社会基础而失败D .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8. (2分)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

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 . 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B . 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C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 . 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9. (2分) (2017高一上·西安期中)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

”上述规定体现了()A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 . 买卖双方关系紧张D .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10. (2分) (2017高三上·福州月考)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A . 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 .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 .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 .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11. (2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的主要表现有()①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④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③④12. (2分) (2017高一下·浙江期中) 下图为20世纪美国画家亨利・科纳设计的宣传海报。

下列各项对这一海报的理解,错误的是()A . 其创作不可能早于1941年B . 反映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C . 描述的是阿拉曼战役D . 坚信反法西斯战争必将胜利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30分)1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

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4. (10分) (2020高二下·大荔期末) 古今中外有许多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

……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

……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

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材料三: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竞,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

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

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15. (10分)(2016·抚顺模拟) 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

材料一: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材料二: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

……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材料三:(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

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

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三、论述题 (共1题;共5分)16. (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议会内阁制”国家,政府要对议会负责。

议会不仅拥有立法权和财政权,而且还拥有监督权,即监督政府的政治方针、政策和政府成员行为的权力,具体包括质询权、调查权、倒阁权和弹劾权等。

司法机构完全独立于行政机构,不受行政机构的任何干涉。

司法机构有权对行政机构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

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该法令将“一切行使公共职能或法定职能的机构”均认定为公共机构,公共机构成员或官员的主动或被动受贿均被定义为腐败行为。

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的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

——摘编自李靖堃《英国的反腐败机制》材料二:清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发展的最高阶段,监察机构为都察院,以左都御史和左副都御史执掌院务,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由总督、巡抚等地方官兼任。

都察院的职权是监察百官、整饬纲纪。

清末设立了准议会监察制度,主要体现为资政院和各省咨议局的设立,然而,这些机构未能真正发挥议会监察的功能,而且有清一代,也没有建立真正的议会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没有明确分工,兼有行政监察、司法检察、审判乃至行政管理等多种职能,实际上是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的混合。

清末对都察院改造的主要目的,意在使其从众多职能中净化出来,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

——摘编自焦利《中国古代监察发展的最高阶段:清代监察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反腐败机制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清朝反腐败制度不同的实质。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30分)答案:13-1、答案:13-2、答案:13-3、考点:解析:答案:14-1、答案:14-2、答案:14-3、答案:14-4、考点:解析:答案:15-1、答案:15-2、答案:15-3、考点:解析:三、论述题 (共1题;共5分)答案:16-1、答案:16-2、考点: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