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卷历史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12小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4分)(原创)1、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朱彧所著《萍洲可谈》有如下描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说的是当时航海船上设有专门掌握航行方向的“舟师”,褥子为船舶航行指引方向.夜间观测星辰位置,白天观测太阳的高度,若遇上阴天,则根据指南针来把握方向。
有人据此推断北宋时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
这一推断( ) A.依据充分,结论正确 B.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C.依据充分,结论错误 D.依据不充分,结论错误(改编)2、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比较两套邮票,对于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邮票设计者性格差异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事求是路线方针的重新确定C.出于“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D.历史的真相随着时世迁移被逐步发现(原创)3、读下表,最符合表中内容的主题应是1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A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2 卓尔不群的雅典 B 美国1787宪法3 罗马人的法律 C 民主政治的扩展A.历史上的法制文明成就B.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研究图二《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2枚套邮票: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上)、卢沟桥中国(国民党)军队奋起抗日(下)图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4枚套邮票:毛主席在著作(上左)、人民战争胜利(上右)、东渡黄河(下左)、参军光荣(下右)C.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源头和发展D.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发展(改编)4、史料记载:“ 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B.诏令须由枢密院执行的规定C.诏令须经审批的程序 D.尚书省负责起草诏令的定制(原创)5、乾隆58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携带600箱货访华。
一是向乾隆帝祝寿,二是希望中英互通有无,发展贸易,并在京建立使馆。
……谈及通商,乾隆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
……(马戛尔尼)临走时,赠送给中国的礼物有蒸汽机、远洋战舰模型与高倍望远镜等。
作为回赠,中国给英方的礼物则是丝绸、茶叶和文房四宝。
……马戛尔尼回禀英女皇说:“(中国)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体积与外表庞大……一旦有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指挥,那就不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材料中提到的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异是A.英国科学技术发达,中国文学繁荣 B.英国注重军事发展,中国手工业繁荣C.英国重视科学实验,中国市民重生活享受 D.英国进入工业文明,中国处在农耕社会(改编)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但都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后者是私有制,前者是公有制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改编)7、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和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B.世界市场雏形出现C.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C.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状态(改编)8、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 C.联合国 D.欧盟(改编)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这一时代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下列属于“这一时代”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四大发明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原创)10、有人曾这样说:“若干年间,批评职责的北风刮起它最大的曲解和嘲讽的暴风,甚至把我说成是一个邪恶的人。
”但他依然宁愿要一个可怜的猴子的祖先,此人是()A.达尔文 B.赫胥黎 C.牛顿 D.爱因斯坦(原创)11、西方最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在他的雕塑和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虽然题材取自宗教传说“却不是逆来顺受的奴仆和醉人,而是身强力壮的英雄般人物。
”这体现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特点()A.造成了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 B.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C.加深了对神权的内在恐惧 D.孕育了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原创)12、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
“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
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A.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大题共两题, 13题28分,14题24分)(改编)13. (28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而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动了政治、经济新一轮的变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摘自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材料四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1)概括材料中一主张并说明其所属思想派别。
(6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7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6分)(4)据材料四,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9分)(原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必须明确指出,按照援助这个词的意义来说,美国扩大援助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
……也必须明确指出,从我们正在处理的希腊和土耳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不在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其后果就不堪设想。
如果成功地采取了行动,这些地区就会出现意义极为深远的结局,花费的全部代价也会比较小。
因此我们在其他地区非得以类似的原则行事不可。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
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
……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
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阅读材料,请回答:(1)概述材料一所述材料的背景和作用。
(8分)(2)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英法德日等主要国家采用了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
(8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爆发后至今国际关系的变化。
(8分)高考模拟试卷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题13:(1)实行仁政—儒家;无为而治-到家;强调法治-法家。
(6分)(2)政治上结束:秦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的局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束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4分)文化上结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3分)(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6分)(4)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3分)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6分)题14:(1)背景:二战中除美外,各参战国经济都遭到了重大打击和破坏。
(2分)作用: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秩序的巩固;美国通过援助西欧进而控制西欧,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6分)(2)英国:混合市场经济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8分)(3)二战爆发后,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苏等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后,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形成美苏两极对抗格局;六七十年代随着日本、西欧发展,第三世界崛起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