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课准备进入网络世界教学设计

第八课准备进入网络世界教学设计

第九课准备进入网络世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年级下册,第9课。

本教学内容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本课教学内容由因特
网的概念、网址、浏览网站和文明上网以及安全四部分组成,其中因特网的概念、浏览器的使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网址、浏览网站和文明上网和安全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因特网,了解网络硬件和软件的类型,认识IE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文明上网和安全。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
养的培养;②通过参与,引导学生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认识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探索,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及相互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探索式”教学法,即在“任务”(浏览K12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的驱动及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操作,然后由教师讲授总结有关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网络设备和网络软件、IE浏览器的使用;
难点:超链接。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获取各种各样
的信息。

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而上网成为我们获取大量信息的理想方式。

你上过网吗?上过网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上网需要哪些准备?
一、认识计算机上网方式
1、认识互联网硬件:
(1)、以小组为单位,阅读P51——P54页,结合自己知道的情况,了解
连接互联网的几种方式,所需设备及优缺点,在小组内讨论家庭上网用哪种方式最适合,提出自己的选择。

(2)、小组发言人讲解本组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3)、*讨论本组选择中的缺点有什么改进的办法。

例表:
2、小知识:怎样连接到互联网
A有了所需设备B购买网络公司的网络服务,然后用上网软件把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上。

二、互联网软件使用和安全
(1)学习电脑网络和互联网:(任务一)
师:导入,什么是电脑网络和互联网?它的用途是什么?请同学们看显示器观看互联网示意图,思考并看书完成老师给你的学习任务。

(出示任务一)(2)学习网址:(任务二)
师:因特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怎么才能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呢?办法之一就是通过网址浏览网站。

那么,什么是网址?IP地址和主机名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看显示器,完成老师给你的第二个学习任务。

(出示任务二)(3)在互联网上能干什么?:(任务三)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上网试试呢?
生:想。

那么怎么样上网?请同学们先自学上网步骤。

(出示任务三)。

根据这个步骤,自已试一试能不能登录K12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生:操作、讨论。

师:巡视、辅导。

请生演示浏览K12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师:浏览网页的两种方法:1输入网址;2通过超级链接。

(4)文明上网、遵纪守法:(任务四)
师:同学们,互联网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学习资源和快乐的生活,
但是,网上有精华也有糟粕。

面对花花绿绿的虚拟世界,我们小学生应该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网站,文明上网、遵纪守法。

(出示任务四)。

出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练习
出示练习:学生操作,老师指导。

4.小结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
这节课我们每个同学都通过上网这种方式,获取了知识,获得了快乐,因特
网就像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任务的设计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
“任务”和“驱动”之间的统一性和任务的层次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在完
成任务的同时,完成了教学目标。

任务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较低,主动探索能力不够,操作有些盲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