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的彰显与海洋经济的发展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舟山市委党校学报》作者:吴晓东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先进的海洋文化越发显示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海洋文化具有涉海性、开放性、兼容性、壮美性和崇尚性等特征,其精神实质就是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勇于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犯难,善于吸收新事物,在价值取向上重视商业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海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舟山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正面临难得的机遇。
在新的历史时期,彰显先进的海洋文化,对制定适合本地区海洋发展的最优化战略模式以及确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汲取海洋文化的精华,要对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进行再认识,进一步拓展视野,跳出舟山看舟山,在更高更广的范围内定位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抢抓机遇,勇于突破,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注重培育舟山的海洋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
文化贯穿于人类历史长河的进程中,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形式的先进文化模式,先进的文化必定会推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先进的海洋文化越发显示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沿海人民与海洋相处,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海洋特色文化,其中不乏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但与内陆文化相比,总体上我们的海洋文化一直处于附属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海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舟山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正面临难得的机遇。
在新的历史时期,彰显先进的海洋文化,对制定适合本地区海洋发展的最优化战略模式以及确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一、海洋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曾指出: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有学者指出,海洋世纪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观念和意识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经济、科技问题才能朝正确的方向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海洋文化问题。
海洋文化的先进性将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海洋战略决策的方向,继而影响国家国民经济等综合力量的建设。
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能够产生深刻影响,文化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及相关活动的总和,而海洋文化始终贯穿其中。
我们在发展中国海洋事业的重要时期,越是集中力量发展海洋经济,越是加快海洋开发的步伐,就越需要加强先进海洋文化的建设,为经济发展和海洋综合能力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
先进的海洋文化,关系着中国21世纪海洋强国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着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繁荣富强的大好局面。
面向海洋、对外开放、增强交流、不断创新成为沿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海洋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开放性是判断文化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综观古今中外文化发展史,凡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文化,都是开放性的文化。
而开放性正是海洋文化在当代发展中体现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是靠大海洋中的利益趋动来支撑的。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得益于海洋文化和航海业的发达。
世界上凡濒临海洋并重视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都处于领先地位。
当今的发达国家,几乎没有一个海洋强国不是靠航海和海上贸易起家的。
美国的东、西海岸线是近代世界商业文明发展核心的两条黄金海岸线,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生命线。
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使其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我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和14000多公里的岛岸线,沿海岛屿6500多个,早在18000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国沿海的劳动人民就开始与海洋打交道,过着拾贝抓鱼的渔猎生活。
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沿海的劳动人民就发明了风帆、舵、桨,开始驾舟出海。
春秋战国时代,海洋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意识,韩非子有“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名言。
到了秦皇汉武时代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已经可以远涉重洋了。
这样一个自古拥有海洋的民族,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辉煌的中国海洋文明史。
但由于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思想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再加上近代列强的侵略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近几百年来,中国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衰落了。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当代的文明史证实:在东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和冲突中,中华民族在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创造了如此辉煌文明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衰落?西方蓝色文明为什么勃然兴起?历史在昭示中华民族,直觉在告诉中华民族,西方列强的强大,靠的是那片至大至阔的海洋。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海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洋的价值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关注。
改革开放为弘扬海洋文化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海洋文化得以逐步发扬光大。
反过来,先进的海洋文化又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海洋正在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
海洋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资源宝库,其中矿物资源是陆地的1000多倍,食物资源超过陆地1000倍。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有4亿多人生活在滨海地区,沿海地区GDP占全国的60%以上。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中国的未来将与海洋息息相关且日趋紧密。
除了立足于曾经创造辉煌文明的广袤大陆外,我们更要依赖于蓝色国土——海洋,因为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宝藏。
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最为经济便捷的蓝色通道,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充分借助海上交通这一蓝色的桥梁。
在科学昌明、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振兴,必须更新重陆轻海的传统国土观,树立全新的海洋观念,既要传承本民族的海洋文明,更要摆脱旧的思维定势,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继承和创新,不断发展我们的海洋先进文化,以大开放的胸怀和气魄走向海洋,以海为途,走向世界。
(二)海洋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海洋文化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价值引导。
先进的海洋文化是沿海经济圈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沿海地区的发展路径、产业定位,指引海洋开发利用向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
包括对资源优势、港口优势、区位优势的把握与科学定位,商贸物流的理念,开放拓展的理念,通过区域优势互补,形成集聚优势。
西方海洋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的繁荣。
我国沿海地区省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沿海地区人民的海洋文化精神是分不开的。
例如在“文革”大批资本主义、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非常时期,在中央集权、内陆文化禁锢下,沿海地区仍有人冒险进行对外商业贸易活动,充分显示了其根深蒂固的海洋文化性格。
因此,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素有开放、崇商精神的东南沿海立即脱颖而出,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如鱼得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海洋文化的开放、包容的秉性,使之能不断提升、改变自己,因此,海洋文化是一种具有原动力、发展的、可持续的文化。
在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中,一方面先进的海洋文化促进了市场意识的提升、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沿海地区经济不断繁荣、社会更加开放,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开放又促使海洋文化不断吸收更新,不断提升自己。
海洋文化使沿海地区历来具备较浓的冒险、开放和崇商意识。
由于其涉海性,使得沿海地区人们必须冒险从事航运业和贸易活动,而发达的航运业使得人们能不断接触和吸纳新的东西,开放性不断拓展,商贸活动的更加频繁,对市场的认同感和对市场规律的把握不断增强。
开放和崇商的人群天性,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活跃和市场链、产业链的形成以至产业带、城市圈的形成。
浙江之所以成为市场大省,从最初的小商小贩、小打小闹,到对实体市场的把握,对实质市场的把握,直至对现代商贸物流及商机的敏锐把握,离不开浙江人的崇商天性。
有了对市场的把握,就能形成合理的、现代的市场链,即从市场分析到商品定位再到商品生产。
而成熟的市场,特别是外部(外贸)市场的拓展,促进和带动了沿海地区加工业的发展和海运、物流业的发展,发达的海运、物流业又促进了沿海地区临港工业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就加快了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产业链的形成。
而现代化的产业链又促进了沿海地区产业带的培育与发展,区域间产业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加速了城市群、经济圈的形成。
其次,海洋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
海洋文化中可闻可见可体味的文化要素是沿海及海岛地区发展旅游业和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
纯朴的渔家风情、神圣的祭海仪式、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等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业和极具深度的文化产业资源。
如果这些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必然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海洋旅游已成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和必然需求,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普遍提高,海滨度假旅游,成为最吸引人的休闲活动。
目前,滨海旅游已占到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二分之一,约2500亿美元,美国2.3亿人口中,每年到海滨旅游的在1亿以上。
我国的海洋旅游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北方的大连、青岛,到南方的海南、珠三角地区,以及浙江、福建的沿海城市,海鲜美食、休闲度假、海景房产等已经成为沿海城市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舟山凭借海洋旅游的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优势,已成功举办了国际沙雕节、普陀山观音文化节、海鲜美食文化节、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海洋经济的发展和舟山的策略综上所述,海洋文化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舟山是一个海洋大市,也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进一步提炼、继承和弘扬我们传统的海洋文化,并努力借鉴和吸收世界海洋文化的优秀成果,用更开放、更广阔的视野来谋划舟山的发展,是我们抢占机遇,确保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资源优势的再认识和产业转移。
1、舟山的资源优势重新审视。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
除了传统的海洋渔业资源优势外,舟山还拥有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海洋旅游资源。
舟山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等辽阔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踞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枢纽,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与亚太新兴港口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
舟山群岛的水运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进出航道众多,主要有5条国内航线和3条国际航线横贯舟山海域。
其中,虾峙门航道可自由进出20万吨级船舶,可候潮进出25-30万吨级船舶。
港域宽阔,水深稳定,终年不冻,避风条件良好,助航设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