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林山水评课记录

桂林山水评课记录

《桂林山水》课后评析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开篇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为文章的总起句,然后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水和山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概括全文,又与“甲天下”遥相呼应。

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感。

吴老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用她深情并茂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引导,沉着冷静地将课堂演绎得比较精彩,亮点主要表现在:
一、能较好地把握教材的特点,抓住总分总的结构,排比句的比较,体会汉字的魅力。

二、把握第二学段的特点,词语教学颇具特色。

第一、对“无瑕”的教学,不是简单孤立的,而是通过与“无暇”这个容易混淆的同音词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并找出形声字的形旁表意的特点。

其实,通过这个词的教学,学生受益不止是掌握了两个词,而是掌握了一类词,因为他掌握了一种学词方法。

第二、对“危峰兀立”一词的教学颇具智慧:一是让学生质疑解疑,这样就变成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让学生教育学生,当学生解疑之后,老师询问她怎么知道这么多,孩子回答预习时上网查资料的,老师肯定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三是教是为了不教,老师在学生解疑之后并没有一代而过,而是引导抓“兀”和“危”这两个关键字来把握词语的意思。

三、顺势而导,以读促悟。

在学习了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以后,让学生试背,效果较好。

通过学生的读来体会水的静、清、绿和山的奇、秀、险,体会桂林“甲天下”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注重语言文字的应用,指导学生关注排比句,并指导仿写。

另外还让学生有空多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用自己的笔把美景记录下来,丰富学生语文生活。

值得商榷的地方:
1、学生的读书只有个别读和齐读,形式比较单调。

可以采用学生想像读、同学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读,效果会更好。

2、本课有14个会写的字,应该说写字任务较重,但这堂课没有体现,我想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加强写字训练有距离,如果说把所有的写字都放到第二课时,那又显得太过集中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