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郭帅摘要:根据河北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秸秆综合利用不力,秸秆浪费现象严重的现状,通过深入农村进行广泛调查和试验,阐述了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并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节本增效的一大途径。
关键词综合利用秸秆产量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的河北省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可耕地面积达600多万公顷,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
它地处温带,北部山地,高原地区一年一熟,平原,丘陵地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作物种类丰富。
山地,丘陵地区以种植果树为主,昌黎县苹果,宜华牛奶葡萄,深州蜜桃,赵县雪花梨,沧州金丝小枣和阜平,赞皇大枣等都是著名果品。
主要大田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棉花,花生,糖用甜菜和麻类等。
㈠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必要性: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以及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有广泛的社会效益,既保护了生态环境,推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对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可行性:现在国内外研究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蓬勃发展,包括: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秸秆发电,秸秆饲料,等等。
其中,国外生物质发电技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现在已日臻成熟,直接燃烧秸秆的先进设备已投放市场,生物质供热,发电或热电联产已成为现实;在秸秆饲料方面,秸秆经过先进生物技术培育,在自然条件下能迅速繁殖并高效分泌纤维分解酶的工程菌,利用这种特殊的工程菌以及在相关化学物质的综合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对秸秆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革命的颠覆,使其所含有的粗纤维降解为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㈡现状:我国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年产量可达7亿多吨,但是由于这一可再生资源组分多,结构复杂,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经济合理的利用。
当前的一些秸秆利用技术存在着质量不稳定,原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高值化利用量大,面广且具可再生性的秸秆资源。
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河北年产各类生物秸秆总量达9000万吨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秸秆的废弃和焚烧。
废弃的秸秆会污染环境,焚烧危害则更大,秸秆焚烧下的高温使得土壤中有益虫体(如蚯蚓)与微生物无法存活,严重影响土壤耕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地表水分蒸发,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还散发大量的有害物质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失衡,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使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造成交通事故,会引发火灾,引发人类多种疾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我国政府及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从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到政策制定、项目扶持,并从战略高度上对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出了规划和行动部署。
例如:从“七五”时期就已经着手秸秆的能源利用研究和开发工作等。
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发面,例如:我国在这些发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现在技术还不够成熟。
秸秆本身成分的复杂性造成分离这些成分的困难,农民还没有充分了解秸秆的用途等等。
㈣秸秆的用途秸秆中主要含有氮、磷、钾、钙、硫、等营养元素,秸秆综合利用一般可归纳为肥料、饲料、燃料和工业原料,俗称“四料”。
秸秆的用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秸秆肥料利用和加工、秸秆饲料利用和加工、秸秆燃料利用和加工、秸秆工业原料利用和加工。
(1)做燃料。
秸秆气化,形成可燃气体,是农村节能环保的清洁燃料;过去农村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农民把秸秆做为燃料做饭、取暖,烟熏火燎,不卫生。
近年来出现了秸秆气化技术,通过对秸秆不完全燃烧或干馏,获得可燃气做燃料,也有将秸秆通过生物发酵产生沼气做燃料,但应用很少(2)做饲料。
秸秆加工成饲料,既解决了冬季牲畜饲料缺乏问题,又节约了饲料粮;过去每家每户为生活、生产单元,秸秆是喂养牛、羊的主要饲料。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耕畜将逐渐减少。
即使是当前,养殖大户利用秸秆喂养用量很小。
(3)做肥料。
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过去农村把大量秸秆沤肥施田或过腹还田,随着农用化肥被广泛利用后,传统的沤肥逐渐减少了。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示范推广了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收到了良好效果。
(4)秸秆可以培育平菇、木耳等食用菌,但所消耗的秸秆量微乎其微。
主要用于造纸,还有少量用于制帘栅、保温材料等生产加工材料,用做化工材料的就更少了。
㈤关于河北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的优势与目前存在的问题(1)关于用秸秆做燃料。
虽然气化技术虽是一项很好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不失其为“消化”秸秆的好方法,但就目前农村发展情况来看,农民在有吃穿保证之后,希望改善的生活条件主要是房屋、电视、电话、交通工具,已有的煤炭燃料也较方便卫生,改用秸秆做燃料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再说建设农村秸秆气化系统投资大,技术标准不高,加之秸秆储存占地大,消耗量不多,按建设供400 户用气的气化站,每年仅消耗秸秆800 t,与秸秆产量相比,数量也很少。
(2)关于用秸秆做饲料。
河北的皮毛养殖业比较多,主要在唐山、秦皇岛、沧州、衡水一带。
其产业链已基本形成,虽然个别养殖户进行秸秆青贮,但是数量很少,黄贮数量就更少了(3)关于用秸秆做肥料。
农民以前就有这一传统习惯,对此也有一定认识。
目前,随着化肥的使用,收入的增加,为了图方便省事,一烧了之,造成土壤板结、肥力降低,且污染环境。
实行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做肥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
可是最近那几年,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秸秆还田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4)河北省的秸秆在工业原料方面主要用于造纸等,但是产生了利用率不高,产生废水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其它的方面利用不是很大,由于在这方面的工业发展不是很快,估计在最近几年,秸秆在这方面的利用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㈥解决河北省秸秆利用的出路针对高平市秸秆综合利用的实际,经综合考证,用秸秆做肥料是秸秆“五料”的首选,也是当前解决秸秆的最好出路。
那么如何把秸秆转化为肥料?采取哪种方式方法最好呢?结论只有一个,就是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近年来,农机部门先后实施了国家、省机械化旱作农业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
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对农田不进行耕翻、耙耱等作业,实施作物残茬覆盖和留茬固土,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降雨入渗,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降水利用率,增加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表现在:①经济效益:这样可以减少作业工序,降低劳动成本,节本增效明显,改良土壤质地,增加作物产量。
②社会效益:可以降低了劳动强度,解放了生产力,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由一产转向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可以加快河北省的农业化进程。
③生态效益。
保护性耕作实行秸秆覆盖还田,不仅抑止了水土流失,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大风扬尘,而且还有效避免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
近几年,河北省屡次遭到恶劣气候的影响造成小麦和玉米大面积减产,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解决秸秆问题,而且可以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㈦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造福中国、还利于民的工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秸秆利用技术目前我国的秸秆利用技术,还处于粗加工阶段。
要真正把秸秆变成升值较高的深加工产品,其根本出路还得依靠科学技术。
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2) 不同作物秸秆的有机质成份基本相似,但根据不同用途则应有所选择。
用作饲料和食用菌基料要求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要高,纤维素、木质素和灰分的含量要低;作为建筑材料和能源材料要求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和热值要高,蛋白质\脂肪、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关系不大。
(3)推广新型建材、燃气和造纸黑液治理技术。
近年来,使用已趋成熟的秸秆轻体板、轻型墙体。
隔板、蜂窝蕊复合轻质板技术等,生产出大批量的建筑和装修材料以代替木材原料,可作板式组合家具、包装箱等。
由于其成本低、重量轻、美观大方而受到用户的欢迎。
同时生产过程中无污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较高的利税收入。
主要参考文献(1)编辑出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主办:河北农业大学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河北省保定市语种:中文ISSN:1000-1573(2)《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23期(3)《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孟海冰许飞鸣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4)《秸秆资源生态高值化理论与应用》陈洪章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5)张雪松,朱建良. 秸秆的利用与深加工[J].化工时刊,2004 ,18(7)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1 ,04 :33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