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食品污染(生物污染).ppt
食品污染(生物污染).ppt
• 防治原则 •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作好对外交往及入口的检疫工作,
严防本菌传入,此外应加强水、粪管理,注意饮食卫生。 • 对病人要严格隔离,必要时实行疫区封锁,以免疾病扩散蔓 延。 2020/6/3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 分布:禽畜、温血家养动物的肠道内 • 症状:潜伏期1~10天,平均5天。食物中
2020/6/3
• 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为革兰氏阳性菌, 嗜中温,营养要求较低。在动物性食品上多 见,有的能使食品变色。
2020/6/3
微球菌
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分布:该菌无处不在,广泛分布于 水、空气、灰尘、污物、食品加工 设备表面,50-60%健康人的鼻腔、 口腔、咽喉、皮肤、甚至头发都有 发现。 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 水性或血性腹泻和发烧。 肠毒素:对蛋白酶和热具极强的抗 性,100 C 、30 min 仍保持部分 毒性,巴氏消毒和一般家庭烹调温 度不能破坏这类毒素。
2020/6/3
• 芽胞杆菌属与芽胞梭菌属分布较广泛,尤其 多见于肉和鱼。嗜中温菌者为多,是罐头食 品中常见的腐败菌。
2020/6/3
伤寒杆菌
肉毒梭菌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 分布: •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土壤、
灰尘和污水中,植物和许多生熟食品 中常见。已从多种食品中分离出。 • 症状
和发酵食品。
中毒症状
临床上以运动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和 延脑麻痹为特征,腹泻、呕吐、腹 疼、恶心、虚脱,继发为视力重叠、 模糊,瞳孔放大、凝固,严重时呼 吸道肌肉麻痹,导致死亡。
• 肠杆菌科各属多为常见的腐败菌 。革兰氏阴 性,需氧及兼性厌氧,嗜中温杆菌。多见于水产 品等动物性食品中。
2020/6/3
•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 属我国法定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及新 近参照传染病管理的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
• 细菌性食物中毒
• 人体摄入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 性、亚急性疾病。
细菌最小感染剂量MID
• 病原菌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只是增殖但没有致病称为感染。 • 在不同微生物之间,诱发疾病所需要的细菌最
•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与动物性食 品有关。特别是熟肉制品和凉拌菜 等。也有病死家畜肉等。
• 症状: • 进食后2~30小时出现上腹部刀绞样
痛和急性腹泻,伴有恶心、呕吐、 头痛、发热。 • 预防措施: • ⑴防止食品被变形杆菌污染; • ⑵控制食品中变形杆菌的繁殖; • ⑶彻底杀死变形杆菌。
2020/6/3
•嗜盐杆菌属与嗜盐球 菌属革兰氏阴性需氧菌、 嗜盐,在12%食盐甚至 更高浓度的食盐中均可 生长。多见于咸鱼。
•乳杆菌属革 兰氏阳性杆菌, 厌氧或微需氧, 在乳品中多见。
2020/6/3
嗜盐杆菌
乳杆菌
• 弧菌属与黄杆菌属均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 主要来自海水或淡水,在低温和5%食盐中均可
生长,故在鱼类等水产食品中多见。
大肠杆菌
显微镜下的炭疽杆菌
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
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类、 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肠道 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 物中不存在沙门氏菌,但如 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 染,沙门氏菌会进入海产品 内。 沙门氏菌是引起急性胃肠炎 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伤 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 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 门氏菌等较为常见。
2020/6/3
预防措施: ——消除人类粪便对水源的污染; ——改进加工人员个人卫生; ——禁止病人和志贺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场所
– 细菌污染途径 • 食品原料本身的污染:食品原料品种多来源广,
•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
原料对成品所造成的交叉污染和车间卫生、加工
设施、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等不良状况都能造成食
2020/6/3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 霍乱弧菌为霍乱的病原菌,引起急 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染性强、 病死率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
• 致病性 • 人类在自然情况下是霍乱弧菌的唯
一易感者,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 饮食物经口传染。
• 霍乱弧菌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耐 低温,耐碱。
症状:引起恶心、呕 吐、腹部痉挛、发烧。
2020/6/3
涉及的食品:生肉、禽、海产品、蛋、奶制品、酵母、 酱油、色拉调料、蛋糕粉、奶油、夹心甜点、糖果等。
• 预防措施: • ——充分加热产品杀菌; • ——将产品贮存于4C 温
度下冷藏防止沙门氏菌生长; • ——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 • ——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间。
2.2 食品污染的分类
• 根据污染食品的有关因素的性质,可概括分为以下三大类:
生物性污染
食品污染
化学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
2020/6/3
2.3 生物性污染
﹡ 微生物污染:如细菌及细菌毒素的污染,霉菌及霉菌 毒素的污染;
﹡ 寄生虫及虫卵的污染:如蛔虫、绦虫、旋毛虫等; ﹡ 昆虫污染:如粮食中的甲虫类、蛾类、螨类等;肉、 鱼、酱、成菜中的蛆、蝇等;某些干果、糖 果中害虫等。
• 当摄入的食品其蜡样芽胞杆菌数量达>106/ 克时常可导致食物中毒。
•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在临床上可分为呕 吐型和腹泻型两类。
• 控制
• 通过高温杀菌或适当的冷藏可以控制蜡样 芽胞杆菌的增殖。
2020/6/3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强烈的神 经麻痹毒素-肉毒毒素
2020/6/3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含水量极少的(水分活度为 0.86,18%盐)食品上生长,这是其他致病菌所不 能的。
•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上生长产生的毒素在加热或罐 头的杀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
• 涉及的食品有:禽、肉、色拉、烘烤品、三明治、乳 制品等。
2020/6/3
品的污染。
• 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的污染:食品从加 工出厂到销时,因为贮存各件、运输过程都 有可能造成细菌污染,尤其是包装封口破损 的食品。
2020/6/3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 细菌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 病。属食源性疾病范畴,主要包括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 食物中毒。
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 志贺氏菌天然存在于人类肠道内。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 菌,通称痢疾杆菌。
• 常为食物爆发型或经水传播。相关 的食品包括色拉(土豆、金枪鱼、 虾、通心粉、鸡),生的蔬菜,奶 和奶制品,禽,水果,面包制品, 汉堡包,和有鳍鱼类。
• 症状:腹泻、发烧、腹部痉挛和严 重脱水。
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土壤、水、蔬 菜、肉、奶制品、海洋沉积物、鱼类肠 道、蟹、贝类的鳃和内脏等
产芽孢--强耐热性,厌氧生长
正常加热温度下存活
在真空包装、罐头食品和其他缺氧包装 环境下生长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肉毒中毒常见的食品 加热不当的罐装食品
半加工的食品,如:熏制、腌制
其中以微生物污染占的比重较大,危害也较大
2020/6/3
具有危害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2020/6/3
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图片
2020/6/3
2.3.1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
细菌
有毒菌
真菌
霉菌
2020/6/3
2020/6/3
1. 细菌污染
–常见食品细菌 • 假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需氧,嗜冷,PH 5.0~5.1下生长 ,是典型 的腐败细菌,在肉、鱼和其它的动物上均 易生长繁殖。
相关概念
2020/6/3
• 食品安全 •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定义,所谓食品安全是指
消费者在摄入食品时,食品中不含有害物质,不 存在引起急性中毒、不良反应或潜在疾病的危险 性。
• 食品卫生 • 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卫生的定义是:在食品的培
育、生产、制造直至被人摄食为止的各个阶段中, 为保证其安全性、有益性和完好性而采取的全部 措施。
• • 李斯特菌感染者可以在食用受污染食品两个月后才出现症状,
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感染者通常在感染后一到三天即出现症 状。 • 2011年9月28日,报道称美国已有18个州72人因食用受李斯特 菌污染的甜瓜而染病,其中至少13人死亡。这是美国自1998 年以来致死人数最多的一次食源性疾病疫情。
2020/6/3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常见于人、动物肠道内; 许多类型不致病,在肠道内有 有益功能;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通过环境污 染进入食品中的; 主要致病种类: 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感 染型)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毒 素型) 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感 染型) 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毒素型)
毒型潜伏期可仅20小时。 • 初期有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
随后出现腹泻、恶心呕吐。骤起者开始发 热、腹痛腹泻。 • 涉及到的食品: • 市售家禽家畜的肉、奶、蛋类多被弯曲菌 污染,如进食未加工或加工不适当,吃凉 拌菜等,均可引起传染。 • 控制方法: • 空肠弯曲病最重要的污染源是动物,如何 控制动物的感染,防止动物排泄物污染水、 食物至关重要。因此做好“三管”,即管 水、管粪、管食物乃是防止弯曲菌病传播 20的20/有6/3 力措施。
2020/6/3
李斯特氏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分布广——土壤、蔬菜、海水沉积物、水体。 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它能致病和产生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