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高速列车系列技术2008年科技部与原铁道部签订了两部联合行动计划即《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了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目标是研制最高运行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在此背景下,初步形成了目前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科研团队。
团队核心成员主要围绕高速列车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评估、气动优化设计、动模型气动实验技术、列车结构静/动强度评估和设计、气动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影响等开展研究。
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车辆动力学、噪声工程、实验技术等多学科系统耦合问题。
该团队参与了我国已研制和在研的所有高速列车气动性能评估和气动定型设计,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科研攻关能力,对我国高速列车设计技术提升和高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技术介绍及特点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速列车团队形成了较完备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
建立了优化设计方法和动模型实验平台,形成了我国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体系。
其主要特点有:
1、基于压缩空气加速、磁涡流非接触制动、实验快速恢复等发明技术,研制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实验速度最高的双向运行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
同时,研制了具有弹性隔振支撑、加减速段限位和实验段自动切换的车载六分量测力天平,填补了动模型气动力测量的
技术空白。
利用该平台,已为我国多种高速列车研制提供了气动实验支撑数据。
2、发展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构建了高速列车气动优化设计平台。
以气动阻力、尾车升力和远场气动噪声为设计目标,通过优化,得到了性能更优的标准动车组气动方案。
大西线线路考核试验表明,中国标准动车组具有更加优良的气动性能。
3、本项目发展的高速列车气动优化设计技术,已用于我国CRH380系列、中国标准动车组、更高速度等级高速列车、城际列车等研制,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与“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获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主持“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及评估技术”项目分别获2016年中国力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4年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
参与“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2012年铁道科技进步特等奖。
应用领域
1、高速列车的气动特性评估
2、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
3、高速列车外形优化设计
技术成熟度及应用案例
1、CRH380系列高速列车气动定型设计
针对新一代CRH380A高速列车研制,完成了多种头型方案无横风和不同强度横风运行场景下的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评估;完成了单
车隧道通过、明线及隧道会车场景的压力波分析。
通过综合性能比较,筛选出5种性能优良的高速列车头型方案,进行风洞实验,最终确定了CRH380A的头型方案
针对CRH380B研制,在分析原型车CRH3的气动阻力源的基础上,完成了风挡、空调整流罩、裙板、受电弓整流罩等结构部件的多方案
气动性能比较,确定了改进方案并通过了风洞实验验证,线路试验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CRH380B型高速列车总阻力相对于原型车CRH3,总阻力减小8%左右。
2、标准动车组优化设计针对筛选的标准动车组方案,以气动阻力、尾车升力和远场气动噪声为设计目标,通过优化,得到了性能更优的标准动车组气动方案(授权高速列车头型设计发明专利1项)。
相对于CRH380A,三辆编组气动阻力系数降低约11%,尾车升力系数降低约19%,远场气动噪声降低约2dBA。
3、高速列车气动性能动模型试验主要通过动模型平台测试高速列车的压力、气动力、列车风、压力波等参数。
应用案例包括:(1)超高速动车组动模型试验;
(2)时速250公里标准动车组动模型试验;
(3)双层动车组动模型试验;
(4)时速350公里标准动车组动模型试验;
(5)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