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章 统计工序(过程)控制

第13章 统计工序(过程)控制


2
异常因素( 异常因素(系统因素) 系统因素)
在一定时间内对生产过程起作用的因素。如材料成份、规格、 硬度的显著变化;设 备、工夹具安装、调整不当或损坏;刃具的过渡磨损;工人违反操作规 程等; 因素造成较大的质量波动,常常超出了规格范围或存在超过规格范围的危险; 因素的影响在经济上是必须消除的; 在技术上是易于识别、测量并且是可以消除和避免的 ; 由异常因素造成的质量特性值分布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可能 发 生各种变化。 ∴由异常因素造成的波动称为不正常的波动。此时的工序处于不稳定状态 或非受控状 态。对这样的工序必须严加控制。
8
• •
控制图基本构造
x (或 x 、 R 、 S等 ) 控制上线UCL 控制中线CL 控制下线LC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样本号(或时间) 控制图的构造
1以随时间推移而变动着的样品号为横坐标,以质量特性 值或其统计量为纵坐标的平面坐 标系; 2三条具有统计意义的控制线:中心线CL、上控制线UCL 和下控制线LCL; 3一条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的波动曲线。
~ X −R
L—S X—Rs
因各种原因(时间费 用等)每次只能得到 一个数据或希望尽快 发现并消除异常原因 样本容量相等 样本容量可以不等 样本容量(面积或长 度)相等 样本容量(面积或长 12 度)不等
计 数 值 控 制 图
不合格品数 控制图 不合格品率 控制图 缺陷数控制 图 单位缺陷数 控制图
X −R 图
1 n x i = ∑ xij n j =1 Ri = max(xij ) − min (xij )
x j = x n +1 (n为 数 )
i
~ X −R 图
(1)找出或计算出各样本的 ~ 中位数 X i (2)计算各样本极差Ri
x n +1
i 2
——n为
数时,第i样本中按大
1 xi = x + x n n +1 (n为偶数 ) i i 2 2 2 Ri = max (xij ) − min (xij )
11
表1 控制图种类及适用场合 类别 计 量 值 控 制 图 名称 均值—极差 控制图 中位数—极 差控制图 两极控制图 单值—移动 极差控制图 管理图 符号 特 点 适用场合 适用于产品批量较大 而且稳定正常的工序。
X −R
最常用,判断工序是否异常 的效果好,但计算工作量大 计算简便,但效果较差些, 便于现场使用 一张图可同时控制均值和方 差,计算简单,使用方便 简便省事,并能及时判断工 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缺点 是不易发现工序分布中心的 变化。 较常用,计算简单,操作工 人易于理解 计算量大,管理界限凹凸不 平 较常用,计算简单,操作工 人易于理解,使用简便 计算量大,管理界限凹凸不 平
第十三章 统计工序 统计工序( (过程) 过程)控制
13.1 基本概念 13.2 控制图类型及其原理 13.3 控制图的绘制与判断 13.4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分析及应用要点
1
13.1 基本概念
一 二 三
影响因素分类 统计工序控制的概念 统计工序控制与产品检查的区别
2
一 影响因素分类 影响因素分类
13
3σ原理
设工序处于正常状态时,质量特性总体的均值为μ0,标准偏差 为σ,设 三条控制线的位置分别为CL= μ0 、UCL= μ0 +kσ,LCL= μ0 -kσ。 (见图3)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
当工序正常时,点子仍有落在控制界限外面的可能,此时会发生将正常 波动判断为 非正常波 动的错误——误发信号的错误,这种错误称为第一 第一 类错误,控制图犯第一类错误 的概率记为α。 类错误 设总体均值μ0在异常因素的作用下移至μ1 ,σ不变。此时,点子应落 在控 制界限外以发出警报。但却也存在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内不发警报的 可能。这将导致将非正常波动判断 为正常波动的错误——漏发信号的错 误,这种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 第二类错误,控制图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β。 第二类错误
3
公差上限
公差上限
公差下限
公差下限
图a
公差上限
图b
公差上限
公差下限
公差下限
图c
时间
图d
生产过程的几种状态
4

统计工序控制的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判别工序是否在受着异常因素的影 响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在 生产的产品中进行随机抽样,并根据样本数据观察 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态 。若工序分布状态不随时间 的推移而变化(即如图a),说明工序处于稳定状 态,只 受着偶然因素的影响;若工序分布状态随着 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如图b,c,d),说 明工序处于非 稳定状态,正在有异常因素影响着它,必须立即采 取措施消除异常因素的影响 。 概念:利用统计规律判别和控制异常因素造成的质 量波动,从而保证工序处于控制状态的手段 称为统 计工序控制。
Li = max (xij ) S i = min (xij ) 1 k L = ∑ Li k i =1 1 k S = ∑ Si k i =1 R = L−S M = L+S 2
数据列中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值
LCL
CL
UCL
α/2
β
α/2
x
第 二类错 误损失
µ 0 − kσ
第一 类错 误损失
µ0
µ 0 + kσ µ1
图3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






3σ 图4 两类错误损失图

15
13.3 控制图的绘制与判断
一 二 三
控制程序 各类控制图作法 控制图的观察与判断
16
一 绘制程序
1确定受控质量特性 即明确控制对 。一般应选择可以计量(或计数)、技术上可 控、对产品质量影响大的关 位、关 工序的关 质量 特性进行控制。 2选定控制图种类 选定控制图种类 3收集预备数据 4计算控制界限 计算控制界限 各种控制图控制界限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不同,但其计算 一般为: (1)计算各样本 数(见表3); (2)计算分析用控制图控制线(见表4)。 5作分析用控制图并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6与规格比较, 与规格比较,确定控制用控制图 确定控制用控制图 7应用控制图控制工序 应用控制图控制工序 控制用控制图制好后,即可用它控制工序,使生产过程保持 在正常状态。 17
13.2 控制图类型及其原理 控制图类型及其原理
一 二 三
控制图及其基本构造 控制图的类型 控制界限的确定原理——3σ原理
7
一 控制图及其基本构造
产生:控制图是由美国贝尔 (Bell)通信研究所的休哈特(W.A Shewhart)博 产生 士发明的,因 此也称休哈特控制图。 定义:控制图是反映和控制质量特性值分布状态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动情况 定义 的图表。它是判断工序是 否处于稳定状态、保持生产过程始终处 于正常状态的有效工具。 控制图与趋势图的比较 采用趋势图可以掌握不断变化着的工序状态。为了判别工序的质量波动是正 常波动还是非正常波动,在趋势图的基础上,控制图发生如下变化: x 、~ x 、R ①纵坐标可能是质量特性值,也可能是其统计量,如 等; ②增加上、中、下三条控制线作为判断工序有无异常的标准和尺度。 若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内,认为工序的波动是正常的波动;若点子 落在控制界限外或其排列有明显缺陷,则说明工序有异常因素的 影响。 控制图基本构造 应用
1按用途划分 按用途划分 (1)分析用控制图。用间隔取样的方法获得数据。依据收集的 分析用控制图 数据计算控制线、作出控制图 ,并将数据在控制图上打 点, 以分析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若发现异常,寻找原因, 采取 措施,使工序处于稳定状态;若工序稳定,则进入正 常工序控制。 (2)控制用控制图。当判断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后,用于控制工 控制用控制图 序用的控制图。操作工人按规 定的取样方式获得数据,通 过打点观察,控制异常因素的出现。 2按质量特性值的类型及其统计量划分 由于数据分为计量值与计数值两大类。因此控制图分为 计量值控制图和计数值控制图两大类型。又因各种类型 的控制图所选择的统计量不同,因此又可分为不同种类 的控制图。常用的各种控制图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如表1所 示。
pn p C U
三 控制界限的确定原理—3σ原理
1
2Hale Waihona Puke 控制界限的重要性 对于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过去人们是直 接凭经验进行判断和区别的。发明 了控制图之后,就可以 使用控制图对工序状态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判断。而区别 和 判断两类因 素造成的质量波动的标准就是控制线。因 此,如何合理地、经济地确定控制界限是控制图的 核心问 题。 确定方法 休哈特控制图控制界限是以3σ原理确定的。即以质量特 性统计量的均值作为控制中线CL; 在距均值±3σ处作控 制上、下线。由3σ原理确定的控制图可以在最经济的条 件下达到保证 生产过程稳定的目的。
5
三 统计工序控制与产品检查的区别
统计工序控制与产品检查有着本质的区别。 检查是通过比较产品质量特性测量值与规格要求 ,达到剔除 不合格品的目的,是事后把关。统计工序控制是通过样本数 据分布状态估计总体 分布状态的变化,从而达到预防异常因 素造成的不正常质量波动,消除质量隐患的目的,是事先预 防。 检查通常通过专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得到测量值,并由检查 人员进行判定。而统计工序 控制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的控制 图,并按一定的判定规则判定工序状态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统计工序控制虽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预防成本的提高,但却 能及早发现异常,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带来故障成本的大幅 度降低。因此对比产品检查,统计工序控制会带来显著的经 济效果。 6
9
控制图应用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坐标系及三条控制线是由质量管理人员 事先经过工序能力调查及其数据 的收集与计算绘制好的。工 序的操作人员按预先规定好的时间间隔抽取规定数量的样 品,将 样品的测定值或其统计量在控制图上打点并联接为质 量波动曲线,并通过点子的位置及排 列情况判断工序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