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的对比阅读

论语的对比阅读


•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 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 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 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 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 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 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 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 也。”
孔子世家赞
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 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 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 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课文链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自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论语·述而》

•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 (1)高山仰止(仰望,敬仰) (2)不能去云 (离开) • (3)没则已焉 (停止,消失) (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 恨) •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D)(2分) • A.虽不能至 虽不能察,必以情 • B.然心乡往之 烨然若神人 • C.当时则荣 入则无法家拂士 • D.想见其为人 此之谓失其本心
•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 【答案】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答案】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 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会神疲倦而无所得)。 • 评分标准:句意通顺,得1分,重点词语翻译正确,得1分。每句 2分。共4分。 • 20.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 困。(2分) • 【答案】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 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太史公说:《诗经》有:“高山(让人)仰望, 美德(让人)效仿。”虽然不能达到那最高点,但 是心中(始终)向往它。我读孔家的书,就想象到 他的为人。 • 来到鲁国(孔子的家乡),瞻仰孔仲尼(孔பைடு நூலகம்) 的庙堂、坐车和服装、祭祀的器具,众学生按时在 他的家里学习礼仪,我徘徊留连,不忍离去。天下 的君王,直到贤人众多啊!(他们大多是)当时荣 耀,过去了就完结了! • 孔子是一百姓,传了十几代,读书人都以他为宗 师。从天子到到王侯,中国谈到六艺,都是以孔夫 子(的言判)为标准,(他)可以说是最高的圣贤 啊!
• _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3、[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 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_哪里有灌满了而不翻倒 的呢 ? 启示: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 学习有关,[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学习态度、 • 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 学与思 • _应该相结合。(2分) 5、(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 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答:_孔子想要验证宥座器 的特点 •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 说理由。(2分)答: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 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 勇于实践。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 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 【翻译】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 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 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 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 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 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 倾覆的呢!”子路问:“请问持满有方法吗?”“持满的方法, 压抑然后使之减损。”子路说:“减损有方法吗?”孔子说: “德行宽裕的人,守之以谦恭;土地广大的人,守之以勤俭;禄 位尊盛者,守之以卑弱;人众兵强的人,守之以敬畏;聪明睿智 的人,守之以愚笨;博闻强记的人,守之以肤浅。这就是抑损的 方法啊。”
• [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释下 面加点的字。(4分) •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4)满则 覆.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 和[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 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 5、(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 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