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7上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部编7上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论语十二章》
一、【甲】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乙】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张》) (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可谓好.学也已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二、【甲】(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为政》)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解】①敧(qī):倾斜。

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
(1)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闻.宥座器(4)满则覆.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3.【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句子(1)和[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_________方面的问题;[甲]的第(2)句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_与_________应该相结合。

(2分)
三、【甲】《论语十二章》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

②故:特意。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⑴不亦说乎?⑵李生说之曰⑶莫逾自厌⑷
王生益愠
2.下列句中的“之”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 择善而从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矣
C. 盖/学贵善思
D. 请铭之坐/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

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