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造假案目录一、前言 (2)二、科龙公司简介 (2)三、科龙造假案始末 (3)四、各执一词 (4)五、三方印证与独立性 (5)(一)德勤审计失败缘由 (5)(二)CFO独立性 (6)六、总结 (7)科龙造假案分析一、前言审计这门技术从诞生之初就是备受瞩目的,当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财富积累使得很大一部分人钱多的无处可使,但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也没有办法让人们很清醒地认识财富的实际意义,敛财依旧是人们一大清早醒来做的第一件事。
后来的结果就成了这样,资本的回报率高于预期,似乎金钱也有物以类聚一样,钱越来越多,但是钱的主人却已经不能驾驭如此众多的钱了,于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就这样活生生地被剥离开了,这肯定是资本家不能忍受的,最后,为了有效防止职业经理人可能的私利行为,审计就应运而生了。
审计刚产生的时候,审计师被赋予“警犬”的功能,他们的职能是监督检查,这是没有什么复杂的经济活动,似乎一切从简,信息量也没有今日这样泛滥,也就只有几百KB的样子吧,查错防弊成为审计的目标,审计师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履行查错防弊的职能。
后来,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千篇一律,简单的经营发誓已经不能为资本家谋取更多的利益,于是,所有的交易活动变得异常复杂,而且动不动就诉诸于公堂之上,有关经济活动的法律条文也日益显得连篇累牍,到了20世纪30年代,审计师开始被定位为“看门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与信息量,审计师们不可能“事无巨细,悉究本末”,于是,审计是在实务中对财务报表实施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通过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来确定审计资源仅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不对查找帐簿中的错误与舞弊负责。
到了二十世纪中期,由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仅仅是因企业经营失败或者管理当局舞弊破产倒闭的事件大量出现,就让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于是乎,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渴望有一个神一般的东西能够拯救这在物质积累过程中慢慢异化的人,于是乎,这样的如诺曼底登陆般重大意义的事情就又落到了我们审计师头上,这回,他们不仅要查错防弊还要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
这样一来,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就越来越大了,可是审计师不是神呀,不可能做什么都那样客观独立工作,况且就算是神,也有人情世故之处,古希腊里徇私情的神还少吗?总之一句话,审计的历史是这样的,一个利益群体对另一个有着专业技能并不得不与之共舞的利益群体不放心,甚至怀有恨意,处于平衡的考虑,审计师,就出现了。
审计一职的出现就是人类在藏污纳垢不够彻底的产物。
下面将以科龙造假案为例,探讨审计师及其事务所的意义问题。
首先,回顾一下科龙德勤造假案始末二、科龙公司简介“科龙”是中国驰名商标,涵盖空调、冰箱、冷柜、小家电等多个产品系列。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2年12月16日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4月,顺德市容奇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科龙(容声)集团,从而公司成为科龙(容声)集团控股的子公司。
1996年7月23日,公司公开发行了459,589,808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于1998年度,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 股A股,总股本达88200.6563万股,并于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经过02年的一系列股权转让,公司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已不再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
广东格林柯尔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
2004年10月14日,广东格林柯尔受让顺德信宏所持有的公司57,436,439股法人股(占股权比例5.79%);此次股权转让后,广东格林柯尔持有本公司的股份数目增加至262,212,194股(占股权比例26.43%)。
证券简称:科龙电器公司名称: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从梦总经理:汤业国注册资本:99200.6563万元经营范围: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三、科龙造假案始末2001年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一举成名。
在这一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斥资3.48亿元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
随后,在《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富豪榜上,顾雏军赫然位居第20名。
2003年4月来自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勤”)审计的2002年度会计报告称,科龙电器从上一年度亏损10多亿元,摇身一变成盈利1亿多元。
顾雏军“点石成金”的本领受到追捧,广大投资者受其利好影响,大量购进科龙电器股票。
好日子没过多久,次年8月,郎咸平在复旦大学演讲《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使顾雏军成为公众眼中风口浪尖的人物。
2005年5月郎咸平的观点得到证实,证监会进驻科龙电器,正式对科龙电器虚假陈述行为进行调查。
同年9月,顾雏军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公安部门正式逮捕。
2006年7月5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证监会对其正式处罚。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一大早,广东恒通程律师事务所郑名伟律师接受廖照文等4人的委托,到达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以科龙电器、德勤、顾雏军、严友松、张宏、刘从梦为被告的起诉材料。
科龙德勤虚假陈述索赔案正式进入司法程序!2006年11月7日顾雏军等9名原科龙高管案首次在广东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其涉嫌虚假出资、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挪用资产、职务侵占等4项罪名。
庭审中,顾雏军表示其涉嫌犯罪的行为可部分归咎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上面是一种比较中立的叙述方式,再看下面对同样事件但是比较偏激的叙述方式: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
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
打造好了顺德格林科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也开始了。
2002年在江西南昌,没有任何实力进行投产的格林柯尔通过信口开河的承诺诈骗国有土地,并骗取了本应由科龙电器全资子公司江西科龙获取的优惠土地使用权相关利益。
2003年开始,顾雏军私自以广东科龙电器名义在广发银行开设秘密账户,并先后违法划转资金高达3.55亿元。
2005年没有实际履约能力的深圳格林柯尔通过关联交易从科龙电器中吸取17560.912万元的销售款,同时强买强卖,以其他公司的名义强行出售制冷剂给科龙电器,诈骗货款4080万元。
为了掩盖罪行,防止东窗事发,顾雏军开始利用编制虚假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银行对账单等低劣的手段,隐瞒每笔资金的转入转出,同时伪造公司印章,虚构科龙的销售收入,并且通过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编制虚假报表。
这样一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在没用一个可预知的答案的时候,判断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而审计师所做的事情就是要再这样一种毫无底细的情况下做出判断,不是臆断,而是做出有据可依的判断,可见风险之高。
四、各执一词科龙老总东顾雏军窗事发之后,便将三方印证的一方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给拖下水,他表示其涉嫌犯罪的行为可部分归咎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看见这样的话,我不能相信世界能有比此更为丢人的事情了,难道说,审计师会说:“雏军呀,你看那7000万我们就按计划摊销吧,这5.13亿元有争议的销售收入咱也给予确认,我德勤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怎么样?不行?不行也得行!!!否则就不给你们科龙做鉴证了!”顾雏军是这样为自己开脱的:当时的科龙电器还有一笔7000多万元的对华意压缩的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为此,德勤拿出了几套解决方案,其中一种是认定摊销部分,同时对5.13亿元有争议的销售收入也给予确认;另一种是7000多万元的摊销入账,对5.13亿元的销售收入不确认,德勤不出具任何保留意见。
顾表示其当时倾向于后者,但德勤却坚持要公司选择前者。
此时,已临近年报公布的最后期限,在德勤强烈坚持下,最终科龙董事会被迫采取了德勤的意见。
因此,顾雏军认为2004年有争议的5.13亿元销售收入是由于德勤逼迫所致。
而我们分析认为,德勤完全没有理由说服科龙做那样的选择,不光得不到既定的利益,还要承担审计风险。
难道,审计师们都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写上“无保留意见”五个大字?倒是科龙为了虚构利润,赢得投资者的青睐为自己敛财打下结实的基础而宁愿选择被出具保留意见这等铤而走险之事。
那么。
科龙与德勤到底存在怎样的瓜葛呢?2002年之前,科龙的审计机构是安达信。
2001年底,顾雏军掌控下的格林柯尔入主科龙。
当年“ST科龙”的财务报表显示,其共计提坏帐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6.35亿元,导致巨亏15亿多元。
时任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无法执行满意的审计程序以获得合理的保证来确定所有重大交易均已被正确记录并充分披露”而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03年3月28日,德勤为ST科龙2002年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在科龙当年的年报中,通过高达3.5亿元的资产减值和预计负债转回,实现净利润2亿多元。
德勤对该份年报出具保留意见主要理由是不能确定年初科龙公司及合并的净资产是否真实,未取得科龙公司联营公司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认为应当调减科龙1亿元的净利润(其中包括转回的25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
即使是调减后科龙仍然盈利,时任科龙公司董事长的顾雏军同意调帐,调减后科龙2002年的净利润是1亿元。
由于科龙在2000年和2001年都是巨亏,2002年经审计过的财务报表公布盈利,按照当时证监会的规定就可以免于退市,并脱掉ST的帽子。
此前安达信曾给出过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在2001年年末科龙整体资产价值不确定的情况下,德勤 2002年给出“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显得有些牵强。
2004年4月19日,德勤对科龙2003年年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科龙当年的财务报表称实现净利润2.02亿元。
2005年4月28日,德勤对科龙2004年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是因为未能确认两家客户达5.76亿元的应收账款,未能确定是否应对销售退回计提准备。
科龙当年的财务报表称亏损6400万元。
2005年5月科龙危机爆发,随后德勤宣布不再担任科龙的审计机构。
但它此前为科龙2003年年报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以及2002年和2004年年报出具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并没有撤回,也没有要求公司进行财报重述。
CFO、独立董事、会计师事务所,他们有着各自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准则,但在科龙案件中,顾雏军的一手操控是如此的强势,原本可以根据规则保持独立的CFO、独立董事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或多或少地被顾雏军操纵或者限制。
对此德勤事务所是什么说法呢?对于顾雏军的“炮轰”,德勤表示,公开的记录表明,其在2002至2004年期间的两个年度都出具了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同时,该公司的审计人员完全没有以任何形式参与或协助顾雏军一案中任何涉嫌的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