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电磁场与电磁波解读
பைடு நூலகம்
q q
显然,为了保证球面边界是一个等位面,镜 像电荷 q"必须位于球心。事实上,由于导体球 不接地,因此,其电位不等零。由q 及q'在球面 边界上形成的电位为零,因此必须引入第二个 镜像电荷q"以提供一定的电位。
17
(3)线电荷与带电的导体圆柱。
P a O d - l f r
l
a
o
q
r
f
P
r q
d
a q q f
镜像电荷离球心的距离d 应为
a d f
2
这样,根据 q 及 q' 即可计算球外空间任一 点的电场强度。
16
若导体球不接地,则位于点电荷一侧的导体球 表面上的感应电荷为负值,而另一侧表面上的感 应电荷为正值。导体球表面上总的感应电荷应为 零值。因此,对于不接地的导体球,若引入上述 的镜像电荷 q' 后,为了满足电荷守恒原理,必须 再引入一个镜像电荷q",且必须令
dWe i dqi i Qid
i 1 i 1
n
n
当各个带电体的电量同时分别增至最终值 Q1 , Q2 ,, Qn 时,该系统的总电场能为
We dWe i Qi d
1 i 1 0
n
求得
1 We i Qi i 1 2
3
n
当带电体的电荷为连续的体分布、面分布或 线分布电荷时,由 dq dV sdS l dl ,求 得这种分布电荷的带电体总能量为 1 1 1 We dV S dS l dl V 2 S 2 l2 式中 为体元 dV、面元 dS、或线元 dl 所在 处的电位,积分区域为电荷分布的空间。
五. 电场能量
已知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带有正电荷的带电体会沿电场方 向发生运动,这就意味着电场力作了功。静电场为了对外 作功必须消耗自身的能量,可见静电场是具有能量的。如 果静止带电体在外力作用下由无限远处移入静电场中,外 力必须反抗电场力作功,这部分功将转变为静电场的能量 储藏在静电场中,使静电场的能量增加。由此可见,根据 电场力作功或外力作功与静电场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可 以计算静电场能量。
20
但是,必须迫使所求得的场符合原先的边界 条件,即电场切向分量保持连续,电位移的法 向分量应该相等,即
E2t E1t E1t
D2 n D1n D1n
已知各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分别为 q q q E1 e E1 e E e 2 r 2 r 2 r 2 4π 1 (r ) 4π 1r 4π ( r )
(3)已知电量为 Q 的导体球外的电场强度 2 Q Q 为E ,那 2 ,能量密度为 we 2 4 4 π r 32π r 么沿球外整个空间积分求得
We d d
0 0 2π π a 2 Q we r 2 sin dr 8π a
9
六. 镜像法
实质:是以一个或几个等效电荷代替边界的影响,将 原来具有边界的非均匀空间变成无限大的均匀自由空 间,从而使计算过程大为简化。 依据:惟一性定理。因此,等效电荷的引入必须维 持原来的边界条件不变,从而保证原来区域中静电场 没有改变,这是确定等效电荷的大小及其位置的依据。 这些等效电荷通常处于镜像位置,因此称为镜像电荷, 而这种方法称为镜像法。 关键:确定镜像电荷的大小及其位置。 局限性:仅仅对于某些特殊的边界以及特殊分布 的电荷才有可能确定其镜像电荷。
1 由此可见,静电场的能量密度 we D E 2
6
对于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 D E ,代入后得
1 we E 2 2
此式表明,静电场能量与电场强度平方成正 比。因此,能量不符合叠加原理。虽然几个带 电体在空间产生的电场强度等于各个带电体分 别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但是,其总能量 并不等于各个带电体单独存在时具有的各个能 量之和。事实上,这是因为当第二个带电体引 入系统中时,外力必须反抗第一个带电体对第 二个带电体产生的电场力而作功,此功也转变 为电场能量,这份能量通常称为互有能,而带 电体单独存在时具有的能量称为固有能。
7
例 计算半径为 a ,电量为 Q 的导体球具有的能 量。导体周围介质的介电常数为 。
解 :三种解法 (1)已知半径为a,电量为 Q 的导体球的电位为
Q 4 π a
1 Q2 那么求得 We Q 2 8π a
8
(2)已知导体表面是一个等位面,那么积分求得
1 Q Q2 We S dS S 2 4 π a 8π a
r
f
a
a d f
19
(4)点电荷与无限大的介质平面。
q
q et
en
1 2
=
1 1
q'
r0
En
E'
q"
r0
En
E t Et
E
+
2 2
r0
E t
E"
En
为了求解上半空间的场可用镜像电荷 q‘ 等 效边界上束缚电荷的作用,将整个空间变为 介电常数为1 的均匀空间。 对于下半空间,可用位于原点电荷处的q" 等 效原来的点电荷q 与边界上束缚电荷的共同 作用,将整个空间变为介电常数为2 的均匀 空间。
We (q) dq
0
Q
已知孤立导体的电位 等于携带的电量 q 与电容 C 的之比, 即 代入上式,求得电量为Q 的孤立带电体 具有的能量为 或者表示为
1 We Q , 2
q C
1 Q2 We 2 C
Q C
2
n个带电体具有的总能量计算。设每个带电体的电量均从零开始, 且以同样的比例 ( < 1)增长。若周围媒质是线性的,则当各 个带电体的电量增加一倍时,各个带电体的电位也升高一倍。 设第 i 个带电体的电位最终值为 i,电量的最终值为 Qi,若某 一时刻第 i 个带电体的电量为 qi = Qi,则此时刻该带电体的电 位为 i =i , 带电系统的电场储能增量为
3
/3
q
/3
q
连续分布的线电荷位于无限大的导体平面附近时, 根据叠加原理得知,同样可以应用镜像法求解。
14
(2)点电荷与导体球。
P
a o d
q
r
f
r q
若导体球接地,导体球的电 位为零。为了等效导体球边界 的影响,令镜像点电荷q' 位于 球心与点电荷 q 的连线上。那 么,球面上任一点电位为
10
(1)点电荷与无限大的导体平面。
r P r P
q
介质
导体
q h
h q
r
介质 介质
以一个处于镜像位置的点电荷代替边界的影响,使 整个空间变成均匀的介电常数为 的空间,则空间任 一点 P 的电位由 q 及 q' 共同产生,即
q q 4 π r 4 π r
考虑到无限大导体平面的电位为零,求得
q q 4π r 4π r
可见,为了保证球面上任一点电位为零,必须选择 镜像电荷为
r q q r
15
为了使镜像电荷具有一个确定的值,必须 要求比值 r r 对于球面上任一点均具有同一数 值。由图可见,若要求三角形 △OPq 与 a r △ OqP 相似,则 常数。由此获知镜像 r f 电荷应为
首先根据外力作功与静电场能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电量为 Q 的孤立带电体的能量。
1
设带电体的电量 Q 是从零开始逐渐由无限远处移入的。由于开 始时并无电场,移入第一个微量 dq 时外力无须作功。当第二 个dq 移入时,外力必须克服电场力作功。若获得的电位为 , 则外力必须作的功为 dq ,因此,电场能量的增量为 dq 。 已知带电体的电位随着电荷的逐渐增加而不断升高,当电量增 至最终值 Q 时,外力作的总功,也就是电量为 Q 的带电体具 有的能量为
en
2
1 1 We S dS S dS S1 2 S2 2 又知 s D en D en
1 1 求得 We D dS D dS S 1 2 2 S2
若在无限远处再作一个无限大的球面 S,由于电荷分布在有 限区域,无限远处的电位及场强均趋于零。因此,积分
q q
11
电场线与等位面的分布特性与第二章所述的 电偶极子的上半部分完全相同。
电场线
等位线
由此可见,电场线处处垂直于导体平面,而 零电位面与导体表面吻合。
12
电荷守恒:上述镜像法的实质是以一个异性的 镜像点电荷代替导体表面上异性的感应电荷的作 用。根据电荷守恒原理,镜像点电荷的电量应该 等于这些感应电荷的总电量
S
D dS 0
5
那么,上面的储能公式可写为
1 1 1 1 We D dS D dS D dS S D dS 2 2 S1 2 S2 2 S
式中 S S1 S 2 S 。该闭合面 S 包围了静电场所占 据的整个空间。那么,利用高斯定理,上式可写
2
代入上述边界条件,求得镜像电荷如下:
1 2 q q 1 2
2 2 q q 1 2
21
小结
• 掌握静电场能量计算 • 理解镜像法原理 • 掌握几类基本的镜像法问题 • 作业: 26
22
半空间等效:上述等效性仅对于导体平面的上 半空间成立,因为在上半空间中,源及边界条件 未变。
13
对于半无限大导体平面形成的劈形边界也可应用 镜像法。但是仅当这种导体劈的夹角等于 的整 数分之一时,才可求出其镜像电荷。为了保证这 种劈形边界的电位为零,必须引入几个镜像电荷。 例如,夹角为 π 的导电劈需引入 5 个镜像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