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与教育优秀课件
• 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等均 属于运动知觉。
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
• 提示: • 1.本章是考试的重点,牵涉的面很宽,尤其要
注意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历年考试情况
• 1. 2010年本章选择题考6分,简答题5分,合计11分。
• 2. 2011年考3道选择题(联觉、无意注意、守恒概 念),6分,考1道填空题(思维的间接性),1分, 考简答题2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记忆 规律,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复习),10分。但如何组 织学生进行复习也可归入知识的学习。材料分析15 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这是继时对比。 • 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小方块显
得较暗,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小 方块显得较亮,这是同时对比。
一、感觉
• 5.联觉 • 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 • 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
的感觉。 • 红、橙、黄等颜色使人产生温暖,白色、
绿色、蓝色、黑色等给人产生冷的感觉。 (2011年考选择题)
• 3.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
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选 择题) • 盲人视觉丧失后,听觉会部分补偿视觉的 功能,因而显得非常灵敏。
一、感觉
• 4.感觉对比 •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产生的变
化,即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 先吃了甜的东西,再吃苦的东西,会觉得特别苦。
• 刚刚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 感觉阈限。
•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 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一、感觉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即感受性越高, 感觉阈限越低,反之,感受性越低,感觉 阈限越高。
• 注意: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值,他 是随着刺激的客观因素和个人的主观因素 不断变化的。
(1)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手段存在哪些
问题?
(2)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来提高直观教学?
第一节 感知觉
• 考纲要求: • 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
培养 。
一、感觉
• (一)感觉的概念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填空或选择)
• 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够引 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叫感觉阈限。
• 5.2014年考3道选择题,1道材料分析题。
真题赏析
• 1. 洗澡时获得浮力定律体现的是什么思维( ) A直觉思维 B常规思维 C抽象思维 D分析思维 2. 老师讲课过程突然中断讲课引起分心学生的注意,这种注
意是什么(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3.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同声翻译人员使用的记忆是( ) A瞬间记忆 B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无意记忆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 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
二、知觉
• 自主运动:在暗示里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 视着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 这就是自主运动现象。
• 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 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 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
• 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为视觉 后像。
• 视觉后像有两种,即正后像和负后像。注视灯泡 几秒钟,再闭上眼,就会感到眼前有一个同灯泡 差不多的光源出现在黑暗的背景里,这时出现的 是正后像。正后像出现以后,如果我们把视线转 向白色的背景,就会感到在明亮的背景上有黑色 的斑点,这是负后像。
一、感觉
一、感觉
• (二)感觉的种类 (了解即可) • 感觉根据刺激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内
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皮肤觉。 • 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一、感觉
•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重点) • 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取决于该刺激的
强度,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和其他 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会对这种刺激的感 受性发生影响,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相互 作用。包括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和不同 感觉的相互作用。
• 3.2012本章内容共考19分,其中选择题8分(知觉的 特点、记忆的分类、),填空题2分(马斯洛需要层 次理论、知识直观),材料分析题9分。但材料分析 题也可算作是教育心理学的部分(如何激发学习动 机)。
历年考试情况
• 4.2013年考3道选择题(皮亚杰认知发展阶 段理论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观察的品质、 想象的分类),6分;4道填空题(注意
二、知觉
• (一)知觉基本内涵 • 1.知觉的概念 •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
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 性的反映。(选择题、填空题)
二、知觉
• 2.知觉的种类
• (1)物体知觉 • 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叫物体知觉,
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按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距 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 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也叫最佳运 动或Phi运动。我们的电影、电视就运用了这一现 象。
• 4.材料分析题: • 林老师为了上好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课,精心做
好ppt并准备标本,挂图,课堂上老师把教具摆放 好,挂好图,演示ppt。但是标本太小了,甚至脖 子也看不见。老师不断翻ppt并没有做适当讲解, 下课铃响了,做好的PPT都没有翻完,课后学生 反映,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也没有讲,而且 有的ppt模糊不清,背景是白的。
一、感觉
• 1.感觉适应 •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 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 性的降低。 (填空、选择) • 注意明适应和暗适应两个概念,可能会考 选择题。 • 注意:痛觉很难产生感觉适应。
一、感觉
• 2.感觉后效
• 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 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现象叫做感觉的后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