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学
1-1焊接电弧的引燃过程
电弧具有两个特性,那就是它能发出强烈的光和大量的热。
1.焊接电弧
焊接电弧:由电源供给的,具有一定电压的两电极间,在气体介质中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
2.焊接电弧的引燃过程
焊接电弧的引燃的有关因素:焊接电流强度、电弧中的电离物质、电源的空载电压及其特性等。
1-2焊接电弧的构造及静特性
1.焊接电弧的构造及温度焊接电弧的构造可划分三个区域:阴极区、阳极区、弧柱。
(1)阴极区的温度达2400-3500°K,放出的热量占36%左右。
(2)阴极区的温度达2600-4200°K,放出的热量占43%左右。
(3)弧柱的中心温度达6000-8000°K,放出的热量占21%左右。
(4)电弧电压:电弧两端之间的电压降。
2.电弧的静特性
电弧静特性:在电极材料、气体介质和弧长一定的情况下,电弧稳定燃烧时,焊接电流与电弧电压变化的关系。
影响电弧静特性的因素:
(1)电弧长度的影响;
(2)电弧周围气体种类的影响;
(3)电弧周围气体介质压力的影响。
1-3焊接电源的极性、应用及电弧的稳定性
1.焊接电源的极性
正接:就是焊件接电源正极、电极接电源负极的接线法。
反接:就是焊件接电源负极、电极接电源正极的接线法。
2.焊接电源极性的应用
如焊接厚钢板采用酸性焊条时,可采用直流正接性,以获得较大的熔深;焊接薄板采用酸性焊条时,可采用直流反接性,可防止烧穿。
若酸性焊条采用交流电焊机时,其熔深则介于直流正接性和反接性之间。
1-4焊接电弧的偏吹
1.焊接电弧偏吹的原因
(1)焊条的偏心度过大;
(2)电弧周围气流的干扰;
(3)磁偏吹。
2.减少防止焊接电弧偏吹的方法
(1)采用小电流短弧焊接;
(2)适当调整焊条角度,使焊条偏吹的方向转向熔池。
(3)采用大坡口宽间隙。
1-5预热、后热、焊后热处理及提高手工电弧焊生产的途径
1.预热作用
(1)预热能降低焊后冷却速度;
(2)防止产生焊接裂纹;
(3)减小焊接应力。
2.后热的作用
(1)减缓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
(2)使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加速逸出,防止产生冷裂纹。
(3)消氢处理:
焊后立即焊件加热到250-350℃温度范围,保温2-6小时后空冷。
对于焊后要求“立即”进行热处理的焊件,不需要另作消氢处理。
3.焊后热处理作用
(1)降低焊件残余应力;
(2)改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
(3)提高接头的塑性和性能;
(4)稳定结构的尺寸。
局部热处理
B=5 R
B-筒体加热宽度
R-筒体半径
δ-筒体壁厚
1-5电弧焊的熔滴过渡
金属熔滴向熔池过程的形式分为:熔状过渡、短路过渡、噴射过渡。
1.熔滴过渡的作用力
(1)熔滴的重力
(2)表面的张力
(3)电磁力
(4)极电压力
(5)气体的吹力
2-1焊接接头型式和焊缝型式
焊接接头: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
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
一、焊接接头型式
焊接接头型式分:
1.对接接头:两焊件端面相对平行的接头。
2.角接接头:两焊件端面构成大于30°,小于135°夹角的接头。
3.搭接接头;两焊件部分重叠构成的接头。
4.T字接头:一焊件端面与另一表面构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的接头。
二、焊缝型式
按焊缝空间位置的不同可分为:
1.平焊缝;
2.横焊缝;
3.立焊缝;
4.仰焊缝。
三焊缝的代号
焊缝代号:在图纸上标注焊接方法,焊缝形式和焊缝尺寸的符号。
焊缝标注时,具体标注如下:
(1)在焊缝符号左边标注:
纯边高度p,坡口高度H,焊角高度K,焊缝余高h,熔透深度s,根部半径R,焊缝宽度c,焊点直径d。
(2)在焊缝符号右边标注:焊缝长度L,焊缝间隙e,相同焊缝数量n。
(3)在焊缝符号上边标注:坡口角度a,根部间隙
b。
2-2引弧和运条方法
一、电弧的引燃方法
引燃的方法有:
1.划擦法;
2.直击法。
二运条方法
当电弧引燃后,焊条要有三个基本方向的运动才能使焊缝良好成形:
1.朝着熔池方向作逐渐送进的动作;
2.作横向摆动;
3.沿着焊接方向逐渐移
动。
2-3焊缝的起头、收尾及连接
一焊条的收尾:
1.划圈收尾法;
2.反复断弧收尾法;
3.焊尾回收
法。
2-4焊接工艺参数
一焊条直径
焊条直径大小的选择与下列因素有关:
1.焊件的厚度;
2.焊接的位置;
3.焊接的层数。
二焊接电流
焊接电流强度与焊条直径的关系:
I=K*d
I-焊接电流
d-焊条直径
K经验系数(50)
三电弧电压
一般弧长等于焊条的直径,电弧越短,电压越低。
2-1焊缝结晶及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
焊缝和热影响区总称为焊接接头。
一、焊缝金属的结晶
焊缝的结晶过程,是指从液相转变为固相的一次结晶过程。
焊缝的结晶速度等于焊接速度。
焊接速度越慢,熔池体积越大则焊缝冷却也越慢,其结晶粒也越粗大,焊缝金属的朔?性和韧性也越差。
二、焊缝中的偏析现象
偏析就是合金中各组成元素在结晶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三、焊缝金属的二次结晶
当金属温度降低至相变温度时,又发生了组织转变,称为二次结晶四、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
热影响区分为:不完全熔化段、过热段、正火段、不完全重结晶段、再结晶段、蓝脆性段。
五、线能量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线能量是指焊接过程中,单位长度的焊接接头上所得到的电弧热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
E==(J/cm)
式中
E—焊接线能量,J/cm;
q—电弧有效功率,J/s;
v—焊接速度,cm/s;
η—电弧有效功率因数;
I—焊接电流,A;
U—焊接电压,V。
焊接线能量会影响焊缝的性能和质量,不同的钢材,焊接线能量最佳范围也不一样,一般通过工艺试验来确定线能量的范围,再根据线能量范围确定焊接工艺参数。
2-2焊缝中的气孔
1.焊接方法影响气孔的原因
(1)埋弧自动焊由于焊接速度较大,熔池的熔深也大,焊接时产生气孔的倾向也大。
(2)气焊时,在火焰内有较多的O2及C2H2,所以促使生成较多的CO.
(3)惰性气体保护焊时,熔池没有保护好,空气进入熔池,也会产生气孔。
(4)手工焊时,电流大,焊接速度快,也容易产生气孔。
2-3焊接时的裂缝
焊接裂缝分为:热裂缝、冷裂缝、再热裂缝。
一、热裂缝
1.热裂缝的特点
在焊接过程中焊缝结晶时产生。
2.热裂缝产生的原因
拉应力是产生热裂缝的外因,晶界上的低熔共晶体是产生热裂缝的内因,拉应力通过晶界上的低熔共晶体而造成热裂缝。
3.控制热裂缝的措施
(1)控制焊缝形状;
(2)减少拉应力的作用;
(3)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
二、冷裂缝
1.冷裂缝产生的原因
(1)焊接应力;
(2)焊接时由于快速冷却而产生的碎?硬组织,它一方面造成相当大的应力,一方面又使焊接接头变脆,促使产生裂缝。
(3)由氢气造成的焊接接头脆化。
2.防止冷裂缝的措施:
(1)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
(2)选用适当的焊接规范;
(3)采用减少氢的工艺措施;
(4)选用合理的焊接材料;
(5)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
(6)焊件的焊后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