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必修一重难点概括总结

地理必修一重难点概括总结

地理必修一重难点概括总结前言:有人评价说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进入高中后,地理学习对逻辑分析,数学计算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在地理必修一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地理必修一是高一新生在高中地理学习阶段的第一本书,尽快了解地理必修一有利于大家更好地进入地理学习的状态。

地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难度最大的,相信即使对于部分即将进高二的文科生们来说,对于必修一也依旧懵懂。

还有不少的文科生即将步入高三进入紧张的复习,可是由于缺乏经验。

难免鼻子眉毛一起抓。

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地理,我们来着重了解一下地理必修一学习中的重难点,让大家的学习备考更加有的放矢。

[一]地理必修一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地位①从自然地理本身来看: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必修一又占据了高中自然地理内容的百分之九十。

是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主体和基础,只有把必修一这本书学好,我们的整个自然地理部分才能够真正的学好学通。

②从与各模块的关系来看,必修一作为自然地理是必修二人文地理的小伙伴,他们各成体系又互不分离,是我们今后学习区域地理的有力工具。

高考地理多以区域地理为背景,但实际考的内容还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有必要向高考看齐,以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为工具,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学习。

在各本书的功夫都做扎实后,我们有必要主动去发现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切忌将三者孤立。

③从高考分值布局来看:自然地理所占分值为百分之三十左右,远低于人文地理的分值,并且自然地理的考察的难度也在下降,近两年全国卷对于地理学习中的难点(时间计算等)涉及得也极少。

所以,我们应该有效控制自己对自然地理学习的恐惧,树立学习好自然地理的信心。

我们可以不用去恐惧,但我们却不可以掉以轻心,也不能够懈怠,必修一是难点也是重点,这是大家的共识。

[二]地理必修一的学习建议①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

必修一是地理学习的难点,要多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营养,为我们解题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

在地理学习中遇到问题,在做题中遇到问题,我们首先要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找依据。

一方面,这能够帮助我们熟悉教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有力保障,同学是我们学习的伙伴。

学习不完全是自己的事,任何的学习都不可能脱离集体,无论是什么学习,我们不能单打独斗。

对于地理必修一的学习更是如此,地理必修一的内容难,知识点繁,遇到问题是常有的事,在我们自主学习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马上和老师同学们讨论,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③做题永远少不了。

地理学习不但要能学,还要能用。

我们需要在一定的时间段保持一定的做题量,一方面可以增加我们的题感,另一方面可以是我们对高中地理学习的认识了解更加深刻(高中地理学习永远不会只停留在书本。

)④地理学得好不等于考得好。

上了高中,尤其到了高三,地理试题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可能你的书本知识学的非常好,可是考试仍然会感觉不理想,这很正常,因为高中地理考的就是地理,不是书本。

可以多和老师们交流交流,如果你确保自己的学习方法正确,不要受这些成绩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奋斗。

⑤养成读图习惯,提高定位能力。

学习地理,一定要养成看图,析图,绘图的习惯。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高中地理看图析图的教材,建议大家买来阅读。

至于绘图,我认为这实在是一种非常非常好的习惯,可是有些老师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才开始强调绘图。

然后逼着学生们天天画图,高三学习阶段任务重,画图用时长,且麻烦,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我认为,地理绘图的习惯可以从高一就抓起,高一学生任务松,画图还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地图,记忆地图,提高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为学生高三学习减轻负担,奠定基础。

因此,我的观点是,觉得自己喜欢绘图的学生,可以尽早利用这一方法,为自己的地理学习助力。

附:地理必修一学习前学习中和复习必记图:1世界气候图2 世界地形图3 八大行星图4太阳外部结构图5时区图6 地球公转图和太阳回归运动图7地球的内部圈层图8 地球的外部圈层9 岩石循环图10 内外力作用表现图11 背斜向斜断层图12 大气垂直分层图13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图14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15 冷锋暖锋图16气旋反气旋图(水平和垂直) 17 水循环图18 洋流图19 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三]必修一地理教材的整体概述必修一教材共分为四章,主要阐述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揭示了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主要介绍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等。

本章是按照由大到小、由远及进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的,其中地球的运动及其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主要介绍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大气环境、水循环运动和洋流等。

第二章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个角度阐明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这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所产生的现象、成因及影响等,其中大气环境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主要介绍了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差异性表现,揭示了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及其规律性。

其中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介绍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自然灾害的形成及其对人类的危害等。

本章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展开,联系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突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主题,其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内容。

必修一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难度最大的,也是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如何学好本册教材,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四]深入教材,仔细剖析(√为重点内容?为难点)(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该章内容共分为四节: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1)其中第一节属于了解内容,为高考的冷考点,大家可以粗略了解,这里为大家列出部分知识点,大家若想深入了解,请翻阅教材,虽然高考考的少,但我们也要有印象。

提纲: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 天体(概念、类型) 3了解天体距离的计量单位 4 认识最基本的天体:星云和恒星5 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距日远近表面温度质量体积密度包括的行星近高小小大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中中大大小远日行星天、海远低中中中6 天体系统内容由恒星等较大的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成员主要为恒星单位光年为最小单位银河系地球所在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以外的与银河系同等级的所有天体系7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2)第二节内容重点较少,难点较多,比较难得记忆,需花精力理解,但也不可浪费太多时间于此节现列出知识点提纲:1 太阳辐射的概念、波长和能量分布项目内容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波长范围0.15μm~4μm 紫外光小于0.4μm 可见光0.4μm~0.76μm 红外光大于0.76μm 能量分布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50%)到达地球的能量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2 太阳的外部圈层(?) 太阳内容太阳大气(太阳外部圈层) 里外光球色球日冕厚度500km 几千千米几个太阳半径亮度最大光球的千分之一光球的百分之一颜色白色玫瑰色观察肉眼日全食或特制望远镜日全食或日冕仪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日太阳风3太阳活动现象的相关性4无线电波的传播(3)第三节为本章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整个高中学习的重中之重,该节不仅是重点还是学习的难点,学好该节必须花大精力,有必要写一定数量的题目,尽管近些年来,全国卷高考对该节的考察较少,但由于它本身的重要性,该节的教学和学习不应该放松下来。

这章将重点探讨该节。

(略:另专题详细分析讲述。

)(4)第四节更多是了解的性质,对该节的学习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但基本的知识要理清记清。

知识提纲:1、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地震波和界面2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和区别3识记界面名称和意义。

4、(√)地震的内部圈层①地壳(地壳是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②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界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地核(内核与外核) 5、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统总星系所有星系构成的最大的天体系统6岩石圈(?)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岩石圈是由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和上地幔合起构成的。

[五]习题巩固提升(对于该节内容,一般做好老师的课后作业就够了,该处补充一些简单的、概念性的习题,查漏补缺)1 下列关于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星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B水星公转方向自东向西C 水星昼夜比地球大D 金星表面平均温度比水星高E八大行星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2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是( )A 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B 绕地飞行的“天宫一号”C 吉林一号陨石D 按航线飞行的飞机3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风能水能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B 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核裂变反应C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 煤和石油的形成来源于地球内部的能量4 ①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因此,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5 在地球内部,产生地球磁场的圈层是()A 外核B 内核C 上地幔D 下地幔6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以莫霍念和古登堡面为界,地球内部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②地壳的厚度不均匀③地幔以古登堡界面为界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两层④地核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7 地震发生时,飞行在震中上空的乘客的感觉是()A 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B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只有有左右摇晃D只有上下颠簸8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B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大气密度小。

C 水圈由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组成D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9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A 人口迁移加快B 风力电厂增产C 生活耗能降低D 卫星导航失效[六]参考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