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绿色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及国家与江苏相关标准解读摘要:在建筑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实际能耗大,节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因此建筑节能成为建筑业发展的趋势。

但是由于国内目前对绿色建筑的本质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出现了许多全盘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更有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利用绿色建筑的名义大肆炒作的现象,使得很多所谓的“绿色建筑”有名无实。

因此建立一套客观、系统、公正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标;案例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green buildingand interpretation jiangsu related national standards(Energy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2)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real big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saving effect is not ideal, so it i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But because the domestic at present there is no clear understanding to the essence of green building, appeared a lot of completely follow the practi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ome real estate developers use more hype phenomenon, in the name of the green building has led many a figurehead of the so-called "green building". Therefore to establish a set of objective, system, fair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syste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The green label; case一.绿建的背景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逐渐接近三成。

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

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

如此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工业化和城市化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的巨大繁荣,但是片面追求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和社会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资源、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建筑能耗和环境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发展的趋势。

绿色建筑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关于绿色建筑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新的工程示范项目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随着绿色建材和产品的生产认证,高性能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研究、权威的绿色建筑标准、法规、规范的建立,以及评估体系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得绿色建筑投资费用降低,使用效率提高而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增加,尤其是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帮助了绿色建筑更加广泛的发展。

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业由黑色产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的重要途径,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业中的具体体现,是世界建筑的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二、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者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有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节能环保建筑等。

由于在客观环境、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和经济技术水平等方面上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外对绿色建筑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但各国普遍认可的绿色建筑的定义可以基本概况为: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能高效地利用资源并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的建筑。

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绿标》)中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三、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2010 年我国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的宗旨也充分体现出绿色建筑对未来城市的发展起到的绝定性的作用。

建筑是城市组要构成元素,人们对建筑的定义并不模糊,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也只是泛泛的局限于立体绿化、屋顶花园之类,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种体现方式。

绿色建筑是一种观念,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可以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也可以是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

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还可以是建筑外部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等。

国外在绿色建筑理念上已经做出了大量的示范和实践:比较典型的如:英国BRE 的环境楼(Environmental Building)为21 世纪的办公建筑提供了一个绿色建筑样板。

该大楼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000m2,其设计新颖,环境健康舒适,不仅提供了低能耗舒适健康的办公场所,而且还有用作评定各种新颖绿色建筑技术的大规模实验设施。

该大楼最大限度利用日光,南面采用活动式外百页窗,减少阳光直接射入,既控制眩光又让日光进入,并可外视景观。

采用自然通风,尽量减少使用风机。

采用新颖的空腔楼板使建筑物空间布局灵活,又不会阻挡天然通风的通路。

顶层屋面板外露,避免使用空调。

白天屋面板吸热,夜晚通风冷却。

埋置在地板的管道利用地下水进一步帮助冷却,安装综合有效的智能照明系统,可自动补偿到日光水准,各灯分开控制。

建筑物各系统运作均采用计算机最新集成技术自动控制,用户可对灯、百页窗、窗和加热系统的自控装置进行摇控,从而对局部环境拥有较高程度的控制。

环境建筑配备47 ㎡建筑用太阳能薄膜非晶硅电池,为建筑物提供无污染电力。

该建筑还使用了8 万块再生砖;老建筑的96%均加以再生产或再循环利用;使用了再生红木拼花地板;90%的现浇混凝土使用再循环利用骨料;水泥拌合料中使用磨细状高炉矿渣;取自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木材;使用了低水量冲洗的便器;使用了对环境无害的涂料和清漆。

二、中国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解读2.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概况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总结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该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

2006年6月,建设部推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该标准延续了我国强调资源节约的政策,做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目前,在我国节能住宅建设评价中实行的是《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第四版)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两种体系并存的方式。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规范的形式出台,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更强,自2006年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累计评价项目数量逾百个。

该标准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和编制的重要基础。

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介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

《标准》中,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内容,主要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

该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大指标,涵盖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等各阶段的评定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所起到的作用和潜在影响是巨大的,它促使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在试探中前进,它更要求评价机制在适应中运作,在优化中创新。

下图为绿标的文件图。

3、星级评判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是:应全部满足本标准中控制项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有六类指标,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等级划分。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

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

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其中住宅建筑共72项,公共建筑共86项。

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分别按表1和表2确定。

表1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等级表2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等级评审结果控制。

纵观整个星级评价,其中控制项,遵循一票否决制,如果不满足控制项的项数,即可确定为非绿色建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