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及地租量
土地 等级
所 耗 资 本

平 均 利 润
产量 公斤
个别生产价格 (元)
社会生产价格 (元)
全部 每公斤 每公斤 全部
级 差 地 租 Ⅰ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Ⅱ 元
劣等地
10 0
20
200
120
0.6
0.6
120
0
优等地
10 0
20
300
120
0.4
0.6
180
60 Ⅰ
在优等
正六边形城市空间模型
结论:城市对其周 围地区承担的各种 服务职能,理论上 必须最接近受益地 点。这些地点在正 常情况下应当位于 正六边形服务区域 的中间。
五、 市场区位论(廖什)
• 观点:工业 配置要寻求 市场,从而 推导出六边 形模型。
第五节 土地区位利用(本节自学) 一、 城市土地区位的形成
补充:决定工 业区位的因素 还有很多,如 历史因素、政 策、环境因素 等
如环境成本因 素:
收入
总成本
生产 成本
环境 成本
四、 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 (克里斯塔勒)
基 本 内 容 : “ 城 市 的 等 级 ---- 规 模 ” 学 说
假设人口和资源均匀分布;
论述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和形成过程,从 城市或居民点的物资供应、行政管理和 交通运输等方面出发,认为中心地的规 模与其所影响的区域的大小、人口规模, 取决于中心所生产的产品的级别和提供
❖ 一、区位论及其产生与 发展P121
❖ 区位:指特定地块分布 的地点或地区,或特定 地块所处的空间位置及 其相邻地块间的相互关 系。
❖ 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 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 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1 .产生标志: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与 农业地理学家,屠能发表《孤立国》— —提出农业区位论
2. 1909 德 经济学家 韦伯 发表《论工 业区位》——提出工业区位论
三、 城市绝对地租
城市绝对地租存在的原因是土地 所有权的垄断,而与土地用途无关, 来自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的一部 分。
四、垄断地租
城市中某些特殊地块具有稀有功能, 由其所带来的生产经营商品的垄断价格 所形成的垄断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如飞机场、火车站内的商铺.
第三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
为使工业生产成本最低,厂址应选择 在运输费用最低的地点。
运费与产品的重量和距离相关。 重量与原材料性质有关 材料:1)稀有性原材料: 特定地区存在如煤,铁,金属; 2)常见性是原材料:
到处都有:空气,水,粮食)
稀有性原材料总重量
原料系数==
制成品总重量
结论一: 1. 原料系数<1 厂址应靠近消费区(如汽水) 2.原料系数>1 靠近原料产地(食品加工业) 3.原料系数=1 消费区与原料产地之间任意点
三 、 社 会 主 义 条 件 下 的 地 租 的 作 用 1.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2.有利于有效地配置资源.
价格、竞争、供求机制;
利用地租、地价杠杆可使土地资源的配 置优化。
question : 地租与地价有何联系?
第四节 土地区位理论(theory of land location )(本节自学)
C 产生的土地经营方式不同;前者为粗放经 营,后者为集约经营。
(3)联系: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 Ⅱ的基础和出发点,级差地租Ⅱ最 终会向级差地租Ⅰ转化。
二、 绝对地租(absolute rent)
1.含义:由于土所有权存在所决定的不 论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2. 形成条件和原因: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绝对地租 = 农产品市场价格 - 生产价 格(成本+平均利润)
地租存在的基础:
1)土地所有者与 土地使用者(生产者) 分开; 2)“两权分离”,即土地所有权与土地 使用权相互分离。
二、 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自学)
Question:
1. 地租与土地租金有何联系与差别?
2. 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地租? 为什么?
土地租金 = 地租 + (土地资本 的利息 + 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 工资的一部分 + 折旧)
1. 交易日益频繁,形成固定市场,吸引商人 在市场定居,同时手工业者也在市场定居并 开业生产。
第七讲 地租理论与 区位理论
Theory of Rent and Location
第一节 概述
一 、地租的概念
(Rent / land rent / ground rent ) 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 余生产物(或价值)被土地所有者占有 的部分。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结论二: 当存在两种稀有 原料,且与市场 不在一条直线上 时,形成区位三 角形。 工业区位应设在 总运费最小的一
点。
1
2
市 场
韦伯模型的改进:
当原料系数=1时,工业区位事实上不可 能设在稀有原料到市场之间的任意一点。
运费包括:1)线路运费; 2)装卸费,仓库费,码头费,保险费
实际选址时,应尽量减少货物装卸、转 运之类的费用。所以工业区位在都集中 在原、燃料产地,或消费地,而很少设 在中间的任意点上。
Question :为什么摩托罗拉等巨头 选择在中国投资生产?而海尔将分 公司开到美国?
(三) 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 影响(外部经济)
集聚经济利益产生的原因:
1. 工业企业的规模经济 企业规模扩 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管理 费用
2 . 可以分工协作,共享资源 分散因素:
过度集中会使租金上涨,城市污染和环 境恶化。
(二) 劳动力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 的影响(主要指工资成本成本)
理想的厂址不仅要考虑运输成本,还要考虑工 资成本。
劳动成本指数
劳工系数=
====
=
地域重量
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支付 的平均工资
生产单位产品所需 运输的重量
结论:如果劳工系数比较大,即劳 动成本指数较高,地域重量小,运 输成本低,厂址选择倾向于工资成 本低的地区;(特别是制造业)
绝对地租及其形成表
三、 垄断地租(monopoly rent)
:由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 而成的地租。
由于土地具有某种独特性质,土地 经营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超额利润。
这种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其价格 由购买者的购买欲和支付能力决定而 与一般生产价格或产品价值所决定的 价格无关。
第二节 城市地租(urban)
一、 城市地租的特点
1. 农业地租包含在土地产品中,来自农业劳 动者劳动创造的价值,而城市地租不直接包含 在土地产品中;
工业:土地是必要劳动工具和生产条件,地租包含 在工业产品中,来自工业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商业:不创造物质产品,提供服务商品,地租来自 工业工人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也包含商业工人劳动创 造的价值.
由于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使土地 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 必然由其中的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 来决定。经营比劣等地优越的土地, 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3) 来源:超额利润
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 差额。
3. 级差地租的形式
(1)级差地租Ⅰ( differential rent Ⅰ): 等量资本投在等面积的不同条件的土地
3. 1933 德 地理学家 克里斯塔勒》 发 表《德国南部的中心地方》——提出城 市区位论
4. 1940 德 经济学家 廖什 发表《区位 经济学》——提出市场区位论
二、农业区位论
•研 究 : 农 业 级差地租与 农业土地利 用类型、农 业土地经营 集约化程度 关系。
6
5 34 12
•( 一 ) 假 设
在N点P=o
收入和成本
r r`
R
b`
C
b
总成本
C`
收入 T=Kd
成本
O
d d`
N 到市中心的距离
收入和 成本
B A
A`
总成本
B`
收入
T=KdΒιβλιοθήκη 成本到市中心的距离屠能的贡献:1)提出一种抽象化的 形容方法,即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 条件下,形容单一重要因素对土地区 位的影响;2)以级差地租理论为基 础来确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的布局 方法。
在边际报酬处于递增阶段时,追 加的投资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部分 利润转化的地租就是级差地租Ⅱ。
土地投入产出阶段分析图
• X-某一生产要素 的投入量
• Y-总产量 • APP-平均产量; • MPP-边际产量; • TPP-总产量
级差地租Ⅰ的形成及地租量(一)
土 地
所 耗 资
平 均 利
个别生产价格 社会生产价格 级
地块
距市 场里 程
公里
生产 资投 入
运输 费用
元元
资本 总支 出 元
平均 利润 (按 20%
个别 生产 价格

社会 生产 价格

级差 地租 Ⅰ

甲 10 100 5 105 21 126 132 6

15
100
7.5
107. 5
21.5
129
132
3
丙 20 100 10 110 22 132 132 0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 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地租的理论分析: 1、存在相对独立的土地所有者与土地
使用者; 2、存在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分
离; 3、存在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所以存在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二、表现形式 1.土地承包费:“提留”,“摊派” 2.土地使用费:外商用地,补地租 3.土地出让金(地价) 4. 土地使用税 5.土地租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