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课》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课》

《难忘的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闽”、“诸”两个生字。

2、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3、通过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节怎样的课?2、师:是的,或有趣、或开心、或教训、或尴尬,这节课因此让你终身难忘。

今天我们也要跟随(作者)去经历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3、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学目标,——这就是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要送同学们三句话:积极交流、大胆发言、认真倾听。

你们能做到吗?能就用你们响亮的声音读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谁还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为了降低难度,老师准备了一道检测题,请看大屏幕:预习检测(PPT)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讲述了(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 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 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 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 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2、师:谁能概括一下分别讲了那几件事?这两部分内容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引导生概况小标题:学习祖国文字(详写)参观伟人画像(略写))3、师:这堂课的上课内容是什么?板书: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到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1、细读课文,“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3次)用“——”画出。

2、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3、三读,紧扣关键词想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在旁边做些批注.4、小组交流、汇报、体会情感.(二)汇报交流第一次(1)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是“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2)师:年轻的台湾教师是怎么教的呢?(2)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老师很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

师:1)谁能把老师是怎样写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2)你从老师的写字中体会到什么?(不甘被奴驭的台湾人民没有忘记祖国没有磨灭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你是从哪几个重点词语体会到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他是怎么读的?(不太熟练的国语)3)这句话很难吗?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得很吃力,读得也不太熟练呢?(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这位年轻的教师虽然是生长在台湾的中国人,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的时期,他们上的是日本人的学校,日本人不允许他们讲国语,学国语。

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因此不会讲国语因而是很正常的事情。

)4)生答,然后教师补充资料:5)出示地图,简介台湾的地理位置。

(我国的东南部,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6)台湾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呢?(师说)请看资料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击败占据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日寇强行要求台湾人民穿日本和服,说闽(mǐn)南话和日语,所有学校不准学中国的文字,不能写汉字,不能崇拜中国伟人,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妄图使中国台湾永远受日本的统治。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终于把侵占50年之久的台湾归还给中国,这一天成为台湾的光复之日。

6)师问:听了这个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7)现在,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这位台湾教师就把刚学会的还不太熟练的国语教给自己的学生们。

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怀着多么强烈的爱国之心在教育孩子们啊。

教孩子们爱祖国,教孩子们明白自己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下面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想象我们就是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胸怀一股强烈的爱国心,一起在黑板上写下神圣的汉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8)不甘被奴驭的台湾人民没有忘记祖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1:写和读的态度的词;2、教授的内容。

)出示:台湾人民没有忘记祖国,没有忘记祖国语言。

虽然老师写得很吃力,但仍然()地写着。

虽然孩子们读得很吃力,但仍然()地读着。

读得那么(),又那么()。

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 ).9)师:“火热而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10)指导生朗读——作为一个生活在这样背景下的台湾教师,他是这样一笔一画地写下这句话,读——作为一个不甘被日本统治者奴役的中国人,这位教师认真严肃地带领孩子们读——作为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师生们一遍又一遍,深情地读着——第二次过渡:文中的“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1)“我”走进教室,跟着师生们一起诵读。

师:①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什么?(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师生们学习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

)(2)孩子们是怎样读的?圈出关键字。

(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一句这么简单的话,为什么我和师生们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强烈的爱国之情)(3)如果此时外面来了外人,你们会怎样?然而教室里的老师和孩子们发现我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

(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因而“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

)(4)老师是一遍一遍的教,孩子们是一遍一遍地读。

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

而又那么富有感情。

此时,我仿佛就是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你们仿佛就是台湾的学生,我用一颗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心教着,你们用一颗颗爱国心读着。

(师读三遍,学生跟读)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整齐地和他们一起诵读——过渡:师:那么接下来第三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句话的呢?第三次(1)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则是“我”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的画像后,紧紧握住那位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

)(2)我为什么会激动?(因为台湾“光复”了,中国的伟人画像得以张挂出来,而过去是难得一见的)3)台湾教师领我在小礼堂看到了什么?师:让我们先跟随作者一同到小礼堂看看这些名人画像吧!配乐介绍学校礼堂历代中国伟人画像,①儒家的至圣先师大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孔子②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诸葛亮③1661年收复台湾,一直备受海峡两岸人民拥戴且拥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英雄——郑成功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台湾人民称他为“国父”的—孙中山4)看到这些伟人画像你有什么感受?(自豪)哪些词可以体现?(“一定要领我去”“中国自己的”)5)师:这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代表着什么?(这些都是中国历代伟人,他们代表着中国文化和中国的爱国情谊。

)引出并齐读“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谊啊!”(3)检测——走进作者,倾听心声(这里填空不要限制学生)师: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震撼了,心中有多少话想说,多少情想表达啊!那就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一起去倾听心声。

50年了,台湾人民多么想说一说()写一写()多么想()50年了,昔日的礼堂里挂着的是()如今的墙壁上悬挂着()炎黄子孙()50年啊,半个世纪的()半个世纪的()民族精神不能忘,爱国情谊不能丢,因为我们是(),我爱()!(4)师:此时,还有什么话更能表达我激动的心情吗?出示:“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1、这句最简单的话指什么?2、这是什么句?3、改成肯定句好不好?4、读好这个反问句。

5、大声地、饱含深情地读出这句简单的话——三、总结升华师:也希望同学们把这句话永远记在心间,无论你将来走到哪里,都要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祖国的形象。

希望你们做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当堂检测:填空:课文围绕一中心,记叙了、、这两件事。

特别是把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和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由此可见,凡是和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就是重点材料,应该写得,其余的次要材料,可以写得。

这就是单元学习重点,详写和略写。

板书设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