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试题 (A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字母,并将答题卡上相应的字母涂黑1、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 A ”的方针。
A、预防为主B、以人为本C、遵纪守法2、生产经营单位的 B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A、安全管理人员B、主要负责人C、全体员工3、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其它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 A 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300B、200C、1004、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 B 。
A、领导能力B、管理能力C、协调能力5、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A 。
A、同时投入生产使用B、先期投入使用C、对使用时间无限制6、化学品是指天然的或人造的各类A、化合物和混合物。
A、化学元素B、物理元素C、固体元素7、根据标准的法律效力,可以分为A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A、强制性B、适应性C、规范性8、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 B 。
A、综合管理B、综合监督管理C、监督管理9、未成年工是指年龄满 C 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A、14B、15C、1610、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有目标至上原则、 A 原则、责权对等原则、统一指挥原则、因事与因人设置相结合的原则。
A、管理幅度B、强制性的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1、爆炸的破坏形式有直接的爆炸作用、 A 的破坏作用和火灾三种。
A、冲击波B、电磁波C、机械力12、扑灭火灾后要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消除余火,排除险情和 A ,防止复燃。
A、隐患B、事故C、障碍13、闪点的定义是指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成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的 C 温度。
A、燃烧B、最高C、最低14、爆炸物箱堆垛不宜过密,堆垛高度一般不超过 B 米。
A、1.5B、1.8C、215、法律保护受到伤害的职工,使他们依法获得有关的 A 。
A、赔偿B、补助C、照顾16、对于爆炸性物质仓库,温度、湿度控制是不容忽视的安全因素。
夏季库温一般不超过 B ℃。
A、20B、30C、4017、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被人践踏B、窒息C、烧伤18、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 A 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A、火源底部B、火源中间C、火源顶部19、 C 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A、二氧化碳B、干粉C、泡沫20、 B 气体是属于易燃气体。
A、二氧化碳B、乙炔C、氮气21、设备运行安全检查是设备 A 的重要措施,是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
A、安全管理B、技术管理C、质量管理22、建立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检查、调整等作业,是延长设备的 B 寿命,避免发生设备故障和事故的有效方法。
A、机械B、使用C、理论23、从根本上采取防范措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 C 状态是最可行、最安全的方法。
A、静止B、零时C、萌芽24、生产经营单位对新录用的从业人员,要制定详实的教育培训计划,培训经费由 A 安排。
A、生产经营单位B、从业人员自付C、政府财政部门25、生产经营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必须坚持 B 原则进行处理。
A、预防为主B、四不放过C、三同时26、生产安全监察是一种带有的 A 监督监察。
A、强制性B、规范性C、自觉性27、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C 。
A、追究责任B、计算损失C、防止重演28、安全标志分为4类: A 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A、禁止B、通行C、特殊29、电气事故的后果是电击,电烧伤和 A 。
A、电起火B、电打火C、电击穿30、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的电器设施必须为 B 电器。
A、普通型B、防爆型C、精密型31、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是有效地管理好 A ,控制好火源。
避免火源、可燃物、助燃物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A、可燃物B、助燃物C、氧气瓶32、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你必须首先 B 。
A、寻找适合的灭火器扑救B、将电源关闭C、向领导汇报33、压力容器要根据生产工艺条件及介质的特性等因素,安装必要的安全附件。
常用的安全附件有安全阀、爆破片、 A 、液面计和测温仪表等。
A、压力表B、安全罩C、防护网34、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等场所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每 A 检测一次。
A、半年B、1年C、2年35、生产、储存、使用其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 C 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半年B、一年C、二年36、根据《安全生产法》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被称为 B 危险源。
A、化学品B、重大C、重大化学品37、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有目标至上原则、 A 原则、责权对等原则、统一指挥原则、因事与因人设置相结合的原则。
A、管理幅度B、强制性的C、实事求是38、普通劳动防护用品目录是由 B 发布。
A、国家安监局B、省安监局C、市安监局39、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 B 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提出整改措施,落实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A、认真负责B、尊重科学C、一切从严40、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包括外部检查、内外部检查和 C 三类。
A、综合检查B、局部检查C、全面检查二、判断题:(每题1分) 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对应的题号把“√”涂黑;错误答案将“×”涂黑。
1、解救电击者脱离电源时,不可直接用人的肢体接触或用其它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
(√)2、企业对人身有害或污染劳动环境的设备无法改造时,交罚款后可以允许继续使用。
(×)3、事故的发生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偶然事件。
(×)4、贮存化学品的建筑物或场所的输配电线路、灯具、火灾事故照明等用电都应符合安全要求,但不必安装避雷设施。
(×)5、“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方针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6、发现煤气管道或设备泄露时,应该立即用自己家的电话通知有关单位抢修。
(×)7、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办公室的所有设备应符合人体力学设计,以免操作者过分疲劳。
(√)8、安全检查主要内容是查领导、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安全设施。
(√)9、凡在生产过程中违犯工厂安全规章制度和违反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均属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10、作业环境中的粉尘具有爆炸性,当粉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遇明火便可能发生爆炸。
(√)11、事故隐患如不能及时整改,可能会引发事故的发生。
(√)12、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13、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14、采购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时必须查看其产品是否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安全鉴定证》。
(√)15、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烧伤。
(×)16、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单位负责人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并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
(√)17、事故预防管理就是对事故发生后的一系列工作的管理。
(×)1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19、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行必要的文件控制,是建立与保证体系的唯一条件。
(×)20、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21、安全就是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
(√)22、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2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建立起以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
(√)24、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公众的安全文化建设方针,创作和推出更多更好的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影视节目、文学作品和大众读物,促进安全文化的繁荣昌盛。
( √ )25、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具有偶然性,因此是不可预防的。
(×)26、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员工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
(√)27、在工作期间受职业伤害后,如果受伤害员工已获得工伤保险基金的经济补偿后,就不能再要求单位给予额外的经济赔偿。
(×)28、员工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事故责任是受害人本人,不能获得工伤保险待遇。
(×)29、虽然可燃物质的状态不同,其燃烧过程是相同的。
(×)30、过氧化物非常稳定不易被氧化分解。
(×)31、爆炸是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
(×)32、教育、培训和考核是做好防火防爆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33、发生火警后,应先弄清情况后,再采取扑救措施。
(√)34、能够产生爆炸的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35、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发生触电伤人事故。
(√)36、爆炸事故抢救过程中可能发生再次的连锁爆炸,进入爆炸事故现场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快速抢救。
(×)37、乙炔发生器或回火防止器内的水结冻时,可以用火焰烘烤融化。
(×)38、安全装置应设计成易于拆卸,方便移位的形式。
(×)39、双手控制安全装置即能对操作者又能对其它靠近危险区域的人提供保护。
(×)40、本质安全是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危险的一种安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