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1 . 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生成物是单质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2 . 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B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两极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体积比是1:2水是化合物,可分解C高温条件下,将CO通入Fe2O3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可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D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木条不复燃O2能支持燃烧A.A B.B C.C D.D3 . 高纯硅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

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硅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B.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gD.图中n的值为84 . 下面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称量固体NaOHD.测溶液的酸碱度C.量读液体体积5 .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葡萄酒C.蒸馏水D.豆浆6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A.A B.B C.C D.D7 .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工地上尘土飞扬——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微粒间存在间隔C.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水分子受热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D.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恢复原状——乒乓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变大8 .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了液氮和液氧沸点不同,属于化学变化B.用稀有气体填充白炽灯泡延长使用寿命,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光的物理性质C.酒精挥发与酒精燃烧本质上是不同的D.对某固态物质加热变为气体,一定发生化学变化9 . 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A.模仿B.假设C.对比D.推理10 . 201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露天焚烧秸秆是秸秆利用的有效处理方式B.形成酸雨是因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C.开发新能源逐步代替化石燃料D.大量使用化肥,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二、填空题11 . 屠呦呦曾从西晋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她因此认识到不能用加热法提取青蒿素;于是改用低沸点的乙醚提取,终于在经历第190次失败后获得成功,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回答:(1)研究表明,在60 ℃时青蒿素的结构就会被破坏,从而失去疗效。

据此可知,青蒿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青蒿素药品应密封保存在处。

(2)乙醚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短线表示原子间的连接,则乙醚的化学式为,乙醚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12 . 用化学符号表示:(l)2个磷原子____(2)4个钠离子_____(3)+3价的铝元素_______(4)3个氧分子_____13 . 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如图是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_____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_____个电子,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4 . 现有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过氧化氢、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海水、⑥铁粉、⑦氟化钾、⑧高锰酸钾分解后得到的固体物质。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15 . 下表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________元素过渡到________元素,并以稀有元素气体结尾。

(3)在第三周期中,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的阴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

(4)写出含有铝元素的常见氧化物、碱、盐。

物质的类别氧化物碱盐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16 .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定量的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以下两个实验是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进行了改进。

(1)图1装置是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写出集气瓶中物质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此实验不仅可以测定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还可以说明氮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只需写一点)。

(2)食品脱氧剂(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150mL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

张山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下表是张山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有关数据:所需要的时间0510303545量筒中液面的刻度503527.519.719.719.7①脱氧剂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固体,写出该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量筒中的液面不断下降,水被吸入广口瓶中,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

③分析表中数据得知,至少经过____分钟后,量简中的液面不再下降。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推算,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④小虎同学的实验用时45分钟,结果发现广口瓶中收集到的水约为张山同学的1/3,请你着小虎同学找出造成实验失误的可能原因之一:__________。

⑤与燃烧红磷相比,用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__________。

17 . (1)小明同学去黄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玻璃棒靠在滤纸连缘的任一下方B.漏斗下端的管口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C.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②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③在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图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如下: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请回答下列问题: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属于______;b.步骤④中在导管口放置一小团棉花的原因是_________;C.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是____(填步骤序号);d.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

f.若加热31.6克高锰酸钾使其完全分解,可生成氧气________克?四、科普阅读题18 . 之前考古学家面对各种各样的废墟、遗迹、化石的年代测定一筹莫展,只能根据一些残存的史料加以猜测推断。

终于,化学家们交给了历史学家一把宝贵的“历史刻度尺”,从此考古学家拥有了科学的武器-碳-14!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

碳-14得到应用要归功于美国科学家利比。

二战中,利比参与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战后利比参与到研制放射性武器和放射性防护的军工研发中。

他得知另一位科学家科尔夫发现了宇宙射线会产生碳-14,他立刻理解到,活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与环境交换碳元素,体内碳-14和碳-12的比例同大气一样,但是当生物死后,没有新的碳-14补充进来,而残留在体内的碳-14会不断地衰变,一个中子变成1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

那么对比活的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和死的生物化石中碳-14的含量,就可以推算出生物化石的年龄。

1960年利比因此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但碳-14对年代测定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

由于碳-14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它一般用于6万年以内的年代测定,所以用来测定人类历史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对于类似元谋猿人这种170万年尺度的测定,碳-14就不准了,需要用钾-氩测定法。

根据资料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是____A 碳-12B 碳-13C 碳-14D 氢-1(2)碳-14最有可能用来测定____的年代。

A 恐龙化石B 三叶虫化石C 元谋猿人D 山顶洞人(3)有关碳-14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A 碳-1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B 碳-14原子的电子数为6C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D 碳-14是由美国科学家利比发现的(4)下列关于碳-14原子衰变后的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A 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 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C 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 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5)碳-12(即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和碳-14(即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____(选填“是”或“不是”)同一种元素,理由是____。

(6)碳元素可以形成常见的化合物CO2,请从微观角度分析气态二氧化碳和固态二氧化碳的本质区别: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