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

第十三章社会网络分析法近几十年来社会网络分析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它已被“泛应用到了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和社会政策研究等多个领域。

本章我们将侧重介绍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历史、主要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节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一、什么是社会网络分析网络指的是各种关联,而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即可简单地称为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结构。

故从这一方面来说,社会网络代表着一种结构关系,它可反映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构成社会网络的主要要素有:行动者(actor):这里的行动者不但指具体的个人,还可指一个群体、公司或其他集体性的社会单位。

每个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被称为“结点(node)”。

关系纽带(relational tie):行动者之间相互的关联即称关系纽带。

人们之间的关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亲属关系、合作关系、交换关系、对抗关系等,这些都构成了不同的关系纽带。

二人组(dyad):由两个行动者所构成的关系。

这是社会网络的最简单或最基本的形式,是我们分析各种关系纽带的基础。

二人组(triad):由三个行动者所构成的关系。

子群(subgroup):指行动者之间的任何形式关系的子集。

群体(group):其关系得到测量的所有行动者的集合。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

它又被称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因为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网络分析不仅是对关系或结构加以分析的一套技术,还是一种理论方法——结构分析思想。

因为在社会网络分析学者看来,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社会结构,而这种结构即表现为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式。

社会网络分析家B·韦尔曼(Barry Wellman)指出:“网络分析探究的是深层结构——隐藏在复杂的社会系统表面之下的一定的网络模式。

”例如,网络分析者特别关注特定网络中的关联模式如何通过提供不同的机会或限制,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行动。

韦尔曼指出,作为一种研究社会结构的基本方法,社会网络分析具有如下基本原理:1.关系纽带经常是不对称地相互作用着的,在内容和强度上都有所不同。

2.关系纽带间接或直接地把网络成员连接在一起;故必须在更大的网络结构背景中对其加以分析。

3.社会纽带结构产生了非随机的网络,因而形成了网络群(network clusters)、网络界限和交叉关联。

4.交叉关联把网络群以及个体联系在一起。

5.不对称的纽带和复杂网络使稀缺资源的分配不平等。

6.网络产生了以获取稀缺资源为目的的合作和竞争行为。

这种结构分析的方法论意义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应是社会结构,而不是个体。

通过研究网络关系,有助于把个体间关系、“微观”网络与大规模的社会系统的“宏观”结构结合起来。

故英国学者J·斯科特指出:“社会网络分析已经为一种关于社会结构的新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传统上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存在着个体主义方法论与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对立。

前者强调个体行动及其意义,认为对社会的研究可以转换为对个体行动的研究。

如韦伯明确指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独立的个体的行动。

但整体主义方法论强调只有结构是真实的,认为个体行动只是结构的派生物。

尽管整体主义方法论者重视对社会结构的研究,但他们对结构概念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分歧。

其实,在社会学中,社会结构是在各不相同的层次上使用的。

它既可用以说明微观的社会互动关系模式,也可说明宏观的社会关系模式。

也就是说,从社会角色到整个社会,都存在着结构关系。

通常,社会学家们是在如下几个层次上使用社会结构概念的:第一,社会角色层次的结构(微观结构):即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角色关系。

角色常常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以角色丛的形式存在着。

它所体现的是人们的社会地位或身份关系,如教师—学生。

第二,组织或群体层次的结构(中观结构):是指社会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不是体现在个体活动之间。

如职业结构,它所反映的是人们之间在社会职业地位及拥有资源等方面的关系。

第三,社会制度层次的结构(宏观结构):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宏观结构。

如阶级结构,它所体现的是社会中主要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社会的制度特征。

因此,社会结构有多重含义。

但从新的结构分析观来说,社会结构是社会存在的一般形式,而非具体内容。

所以,许多结构分析的社会学家都主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社会关系,而非具体的社会个体。

因为作为个体的人是千差万别、变化多端的,而惟有其关系是相对稳定的。

故有人主张:社会学首先研究的是社会形式,而不是研究这些形式的具体内容。

网络分析研究的就是这些关系形式,它类似于几何学。

例如,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我们可以研究人们社会交往的形式、特征,也可以分析不同群体或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构。

这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群体的关系属性及其对人们的行为的影响。

社会网络分析作为社会结构研究的一种独特方法,B·韦尔曼总结出了它的五个方面的方法论特征:;1.它是根据结构对行动的制约来解释人们的行为,而不是通过其内在因素(如对规范的社会化)进行解释,后者把行为者看做是以自愿的、有时是目的论的形式去追求所期望的目标。

2.它关注于对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分析,而不是根据这些单位的内在属性(或本质)对其进行归类。

3.它集中考虑的问题是由多维因素构成的关系形式如何共同影响网络成员的行为,故它并不假定网络成员间只有二维关系。

4.它把结构看做是网络间的网络,这些网络可以归属于具体的群体。

也可不属于具体群体。

它并不假定有严格界限的群体一定是形成结构的阻碍。

5.其分析方法直接涉及的是一定的社会结构的关系性质,目的在于补充——有时甚至是取代——主流的统计方法,这类方法要求的是独立的分析单位。

所以,按照社会网络分析的思想,行动者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纽带是信息和资源传递的渠道,网络关系结构也决定着他们的行动机会及其结果。

二、社会网络分析的历史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发展在西方已有了数十年的历史。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

但只是在近几十年,这一方法才有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中,主要有三条主线:(1) 社会测量学学派,他们主要在运用图论(graph theory)方法方面对网络分析有所贡献;(2) 20世纪30年代的哈佛学派,他们主要在研究人际模式和“团伙(cliques)”形式方面有所成就;(3) 曼彻斯特的人类学派。

(一) 社会测量学与图论社会测量学(Sociometrics)与“格式塔”心理学派密切相关。

如库特·勒温(Kurt Lewin)、雅各布·莫雷诺(Jacob Moreno)等都是“格式塔”心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

他们在20世纪20~30年代从纳粹德国移居美国后,发展了社会测量学这一方法。

特别是莫雷诺,他一直关注人际关系与心理治疗之间的关联问题,或者说是个人的心理满足与“社会构型(social configurations)”的结构因素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这种构型产生的基础,就是人们之间的相互选择、吸引、排斥和友谊等人际关系模式。

莫雷诺的主要贡献是用“社网图(sociogram)”方法来反映社会构型的关系属性。

此方法用“点”来表示个人,用“线”来表示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他认为用此方法可以表明人际关系的结构。

例如他所提出的“明星(star)”概念,就是指对网络成员来说关联最密切的人(A):F··BE·A··CD·勒温提出了著名的“场(field)理论”,即认为群体所处的社会力量“场”决定着群体的行为,他认为“场”就是由群体从其周围社会环境共同构成的社会空间,故群体及其环境是一个关系”场”内的j;素。

勒温提出,可用拓扑学和集合论等数学技术对“场”这种社会丰间进行分析,以说明群体和环境在一个关系中的相互关系。

此即为群体动力学研究。

在此基础上,心珲学家卡特赖特(D.Cartwri恤1)和数学家哈拉里(P.Harm'y)一起创立了用图论来研究群体行动的新方法。

他们提出,可用一组由线段联系起来的点宋代表群体,使用图论等数学方法可对那些代表群体成员间实际关系的社网图或“图形(graph)”进行分析,,这里的图论,是指关于代发群体的线所组成的模式属性的邵论体系。

例如,^、n、c三个行动者可组成如下列图所示的不同关系:图LII的(+)、(—)符寸表示关系的力向。

如正向表示喜欢,负向表示不喜欢。

他们还提出,复杂的社会结构是由简单的社会结构所组成的。

由三人所构成的关系是属于简单结构,而他们把由三入组合的这种简单结构称做是大的社会结构的“砖块(bl~ks)”,由此可对复杂的社会结构进行分析。

(二)小群体与人际关系研究对群体结构及其动力学的研究传统t要来自涂尔干和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一布朗(Radcliffe—Brown)。

他们强调对社会关系的分析,而且把社会关系看作是—·种“网”或“网络”。

在他们的影响下,哈佛大学的w·劳埃德·沃纳(w.HoydW:mter)和梅奥(G.E.Mayo)于20世纪加—30年代在著名的“霍桑实验(Hawthorne Experiment)’’中具体运用了社网图来反映群体结构,或者既是用社会关系图来表示群体中的非正式关系。

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说明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如图13—3所示。

图中圆圈代表个人,箭头代表关系。

他们以此来反映组织中人际关系的形式。

因此,霍桑实验被认为是第一个在调查中使用社网图来描述群体关系的重要研究。

1930—1935年,沃纳又做了著名的“扬基城(Yankee City)”研究,①进一步发展厂对群体关系研究的方法。

他主要受拉德克利大一布朗和芝加哥学派的影响,重视人类学研究方法,认为社区的社会组织足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

他使用“社会构刖”概念提出社区足由各种子群体构成的。

他把这些子群体称之为“团伙”,认为它们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其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群体感和亲密性,内部也确立厂某些群体行为规范。

故沃纳的“闭伙”概念钔≥正式群体概念接近,也类似干“社会圈子”概念。

“扬基城”报告使用了各种图形来去示像阶级结构和家庭组织等关系模式。

特别是明确地使用了社网图,并且还使用了现在所称的“位置分析(position皿dy咖)”方法。

此方法就是用矩阵形式来说明各结构位置上的人数。

如图13-4所示,每一种团伙类倒都可山其成员中占多数的阶级成分来定义,而矩阵巾的每一甲元表示的是某‘阶级中属于不同团伙的人的数目。

此图分6个阶级,31个团伙,共有186种单元组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