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河道疏浚工程验收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XXXXXXX公司二 O一四年十二月目录. 1. 2. 2. 48101111 123XXXXX工程验收施工管理工作报告第一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为 XXXXX疏浚工程,施工范围为XXX至 XXX段,全长约 5431m,主要施工内容为水力冲挖中需清除河底垃圾、渣土,清淤底高程为河底硬基层顶高程,设计清淤量为 XXXm3,合同清淤量 XXXXm3,实际完成清淤方量 XXXXXm3,其中挖除垃圾XXXm3,挖除渣土 XXXXm3,水力冲挖淤泥 XXXXm3。
此外新增新联村中塘河河道清淤,设计清淤河道 XXm,设计清淤量 XXXm3;实际完成清淤量 XXXXm3。
工程施工区域存在多座跨河桥梁,其中包括高 3 座古桥,且沿岸密布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对桥梁和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编制和实施了沿岸建筑保护方案;并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清淤边界线。
本工程河道清淤施工方案采用水利冲挖法,水力冲挖中需清除河底垃圾、渣土,清淤底高程为河底硬基层顶高程。
该工程于 XXXX年 X 月 X 日开工,合同工期为90 日历天。
由于图纸规定清淤底高程为河底硬基层顶高层,导致实际清淤深度超出设计断面清淤厚度,河道清淤工程量增加,再加之多雷雨天气等原因影响,工程于XXX年 XX月 XX日完成最后河道的淤泥清理工作,至 XXXXX年 XX月 XX日止, XXXXXXXXXXXXX工程达到完工验收的进度要求,并进行了完工验收。
本工程的相关单位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流域管理单位:第二章工程投标该工程由 XXXXXX建设,由我公司中标承建。
投标截至日期及开标日期均为XXXX 年 X 月 XX日,在投标期间,我公司根据招标文件精神,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仔细踏勘和分析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并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公司人力、设备资源进行施工成本分析、市场竞争状况调查,遵循扩大市场份额、保本微利的原则,经认真仔细地综合平衡后,编制施工预算,制定投标书。
通过竞争性招标,我公司以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合理的投标报价中标。
第三章施工总布置、总进度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3.1施工总布置一、施工组织我公司中标后根据投标文件及中标承诺进行施工组织管理,成立 XXXXXXXXXX疏浚工程项目部,按照项目法施工,由项目经理代表公司负责本工程合同责任的全面履行,实施对本项目的全面管理,负责项目的行政、技术、财务和施工等各项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部下设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等部门,下辖清淤班、垃圾清理班、辅助班、运输班等施工班组,至工程完工,累计投入管理人员 5 人,电工 1 人,清淤工(普工) 20 人,机械操作工 5 人,船舶驾驶员 1 人,垃圾清理工 12 人,共计投入 44 人;累计投入泥浆泵 15 台、清水泵 10 台、施工用船 3 艘、挖机船 1 艘、电动三轮车 5 辆等机械设备。
各部门和作业班组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现场布置项目部于 XXXX年 X 月 XX日落实项目部驻地并组织人员进场,落实施工用水、用电,各类临时设施,并陆续组织机械设备进场工作施工。
3.2施工总进度、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本工程于 XXXX年 X 月 XX日开工建设,至XXXX年 XX月 XX日工程完成。
完成的主要工程量见下表:合同完成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工程数量工程数量一水利工程(一)清淤工程水力冲挖淤泥m3挖除垃圾m3挖除渣土m3二临时工程临时供水项临时供电项临时围堰项三新增工程新联河道清淤工程m3工程划分 2 个分部工程:1、XXX至 XXX河道疏浚工程:共有6 个单元工程施工日期 XXX年 X 月 XX日至 XXX年 X 月 XX日,完成 XXXm河道清淤。
2、XXX至 XXX道疏浚工程:共有2 个单元工程施工日期 XXX年 X 月 XX日至 XXX年 XX月 X8 日,完成 XXXXm河道清淤。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4.1测量放样平面测量:本工程施工沿线为XXXXX等,根据施工设计图结合现场初步放样,X XX、XXX、 XXXX三处河面较为宽阔,河底较为平坦,同时都紧邻公路,按监理部审核通过的施工组织设计,此三处分别作为分部工程划分界限。
高程测量:根据业主和设计方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引测,并在岸边沿线布置高程点。
4.2施工围堰本工程施工围堰按照设计采用简易临时围堰,即采用横向围堰、彩条布防渗。
本工程围堰施工采用液压挖泥船插打松木桩、人工绑扎毛竹片、彩条布、钢丝绳的方法进行构筑。
本工程围堰采用分段插打,打设双排木桩,木桩直径φ=180mm,桩长根据水深布置,分为4m、5m、6m三种规格,迎水面桩间距10cm,背水面间距1m,木桩迎水面侧设毛竹片,外铺彩条布防水,两排木桩中间为横绑松木,水上水下各一排,每排错缝相接;必要时,背水面松木桩处增加松木斜撑;木桩顶高程按照施工要求,确保在河道水位30cm以上。
本工程共完成施工围堰XXXm,施工过程如下:一、施工测量1、根据图纸和业主提供的测设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点,平面控制测设采用TDJ2e 经纬纬仪控制,标高控制采用DS3水准仪控制。
2、根据原有导线点,并满足通视要求,当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进行导试点加密处理,并形成闭合导线;测量精度控制:角度闭合差为±16N(N 为测点数),坐标相对闭合差为± 1/10000 。
3、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采取每50M设立一临时水准点,采用往返闭合法测设,根据场地平整图标高进行标高控制。
二、围堰构筑适时组织围堰构筑材料,机械设备进场。
具体工序如下:1、材料的准备以及机具投入:松木桩、毛竹片、彩条布、钢丝;运输木船、水上挖机。
2、施工顺序①将松木桩运送到河道施工围堰的岸边,再用木船运送到河道围堰施工点。
②水上挖机铲斗和松木桩以绳索相套,船上施工员协助将木桩竖直悬空放置,水上挖机用铲斗将木桩压入水底泥土中。
③重复上一步,在距离第一根已打入水中木桩差不多5-10cm 处打入下一根松木桩;施工员横向放置一排松木搭在之前两根松木桩水面以上部分的中间部分,用钢丝将两者固定。
④沿着横放松木方向重复第 2 步,将木桩一一打入,再用钢丝将松木桩与横向松木固定。
⑤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河道两端;当以上完成后,施工员横向增放一排松木桩,与原横木成错缝相接。
在淤泥较浅的围堰处,还需在水下增设一排横向松木,由水上挖机控制将横向松木压入水中,施工员下水用钢丝固定在其他松木桩的水下部分的中间部分。
在淤泥少且受水流冲击受力较大的围堰处,增设松木斜撑,加以固定围堰。
松木桩在围堰中的位置:两端采用4-5 米长中小松木,中间采用5-6 米长大中松木,斜撑及横木采用较长松木。
3、锚桩固定在距离松木桩围堰20 米处泥(浆池内方向)进行锚桩插打施工,将锚桩打入水下(水面即将盖过锚桩),用钢绳紧连松木桩围堰和锚桩使其围堰固定。
在河岸有硬是平地处,可采用地面固定锚索的方法就行锚固。
四、防渗彩条布铺设防渗膜采用彩条布垂直于围堰整条布置,搭接宽度不小于0.5m。
在岸边裁剪好之后抬至围堰处按照搭接宽度0.5 米整幅搭接好。
搭接时一副一副搭接,边搭接边卷。
铺设时两条船拉拽至土工布整平,围堰顶工人随即抛袋装土顺势抛投。
依次进行,直至围堰全部土工布整平,袋装土抛投结束。
五、围堰构筑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1、填筑围堰前,清理围堰基面及取土区范围内的杂物及浮淤;2、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对材料经常检查,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才可进行围堰构筑,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采用;3、严格控制围堰构筑堆进速度及松木桩间距,以确保围堰的稳定;4、施工期派专门人负责围堰填筑的质量控制。
5、对围堰的断面形式、标高等过程进行了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对其断面进行了测量,纠偏。
六、围堰填筑施工和运行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围堰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为:由于本工程机械较多,施工面狭窄,安全隐患主要为机械事故和坠落事故。
围堰施工时需注意围堰的稳定性,严防坠落至水的事故发生。
交通事故隐患,现场交通方面合理组织,在交通路段繁忙时安排专人在现场负责指挥交通。
由于该围堰取材区距离施工场地较远,而且要经过交通公路,在车辆进场后即把每台车辆的驾驶员、身份证、行驶证、驾照、车牌号等复印给交通管理部门,为了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在车辆运输时,在行驶车道上安排专人打扫卫生,专人指挥交通。
为消除该隐患,本项目部采取以下措施: a、在工程施工前,对作业班组进行安全交底,规范相关注意事项,并与作业小组签订安全责任状;b、制定发生落水事件后的救助方案,并落实到实处;c、安排安全员、机管员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安全专项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为确保围堰运行的安全,对围堰施工运行采取了以下措施:1、为了防止围堰渗透破坏、雨水冲刷以及风浪对围堰冲刷的影响,分部工程界限均下打了双排围堰,形成阶梯状水面,等围堰构筑完成后,分别在其迎水面铺设防渗彩条布两层,并用纺织袋装土镇压。
2、围堰施工完毕后,经常派人维护检查。
加强围堰的观测,在围堰的周边设立测量监控标志,定期观测水位并记录,注意水位的变化,高水位期间(汛期)安排人员值班,巡回检查,发现意外情况及时汇报,及时采取措施泄洪措施3、成立围堰抢险小组,购置足够的编织袋和彩条布,加强施工机械维护和保养,以防止在遭遇大于设计标准洪水时,即时投入抢险施工,确保围堰运行万无一失,。
七、围堰的拆除完工验收结束后,拆除围堰。
拆除时,先用挖掘机将围堰彩条布划破放水,向河道内灌水以保持围堰内外水位基本持平。
其后,人工配合机械拆出钢丝锚索和松木桩斜撑,最后采用17m长臂挖掘机进行水下挖掘,将松木桩拔出。
4.3清障拆除业主对 XXX河部分建筑有清障要求,清障分二期进行:沿河建筑在主体清淤完成后采用人工进行拆除,拆除碎石由车辆运至弃料场堆置;水下建筑垃圾及沉船在围堰构筑,施工区域排水,清淤后采用人工进行拆除。
4.4水力冲挖淤泥水力冲挖淤泥采用高压水泵和泥浆泵进行施工,冲挖的淤泥排入新桥处泥浆池。
淤泥冲挖在围堰构筑、施工区域排水后进行。
采用的施工工艺流程 : 人员、机械进场→测量放样→筑围堰→抽水与垃圾清运→清淤机械就位→精确放线→清淤→测量→未到位地方继续清淤→测量→验收→拆围堰放水→竣工验收。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达到了“四个统一”,即:河底要平,底宽要足,深度要达标,河口、河底角线要直。
河底高程误差控制在 5 厘米以内,中心线最大误差为正负 20 厘米,底宽正负30 厘米,坡比不大于设计坡比的2-5%。
人工冲淤施工方法:人工冲淤施工时,先将泥浆泵安放在河床断面中心位置,后用高压水枪将泥浆泵吸浆处冲塘抽排泥浆,将泵身位置冲深到河床设计标高以下50-80cm后,再按设计要求冲吸泵身周围河底及两侧河坡土,使河底及两侧河坡按照设计河床横断面要求同时清淤纵向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