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设计2讲解
方法与问题的匹配是首要的任务。
2013年10月11日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也就是尝试去回答“如何”和“为什么”的问题,有助于将 你的注意力引导到在研究范围内所应该要审视的事情上。
提出的假设越具体,研究的范围越小,可行性就越强。 提出假设的过程适合于解释性案例研究,不适合于探索性案例研究。 即使是探索性案例研究,仍需要该提出具体的研究目的, 以及提出判
2013年10月11日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连接资料与假设
意
外
死
亡 的 数 目
立 法 令
意
外
死
亡 的 数 目
立 法 令
12 345 67
「有功效」的模型
325
意 外
300
死 275
亡
的 250
数 目
225
200
12 345 67 「没有功效」的模型
立 法 令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案例研究设计
2013年10月11日
工商管理学院
目录 一、案例研究设计的界定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四、案例研究设计的判定标准 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 六、案例研究设计的相关建议
2013年10月11日
一、案例研究设计的界定
研究设计是用实证数据把需要研究的问题和最终结论连接起来的逻辑 顺序。
法进行的科学现象时, 适宜采用单案例研究设计。——“同性恋”的调查 纵向案例( longitudinal case) : 对于两个或多个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案例
资料来源:COSMOS Corporation
实际观察
2013年10月11日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解释研究结果的标准
就目前这个案例来说, 无法精确地设定解释这类研究结果的标准。 要预测并列举出各种可能的重要的竞争性解释,这样有利于在收集资
料时将竞争性解释的相关信息也收集起来,才有助于后续的分析。
研究设计是从“这里”到“那里”的逻辑步骤, “这里”指需要回答的 问题,“那里”指得出的结论。在“这里”与“那里”之间可以有几个 步骤,包括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等等。
研究设计是一种指导研究者按步骤收集、分析并解释资料的计划,研 究设计是一种进行论证的逻辑模式, 它能使研究者对研究中各变量之 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论(Nachmias &Nachmias, 1992, pp. 77~78)。
该类项下,即通过“分析性归纳”来总结出更为抽象的、更概括性的理 论来进行检验。还需要通过多案例的“复制”法则来坚实理论。
信度 ( reliability ) : 表明案例研究的每一步骤——例如资料收集过程—
—都具有可重复性 , 并且如果重复这一同样的研究, 就能得到相同的结 果。其目的在于降低和减少研究中的错误和偏见。
定研究是否成功的标准。
与探索性研究的相类似的“探险”
当哥伦布晋见伊莎贝拉女王恳求其资助自己进行环球探险时, 他必须 向女王汇报要求3 艘航船的理由(为什么不是1 艘? 为什么不是5 艘?) ; 必须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向西航行( 为什么不是向南? 为什么不是先向 南再向东?) ; 必须提出据以判断其所见到的陆地是印度的标准( 当然, 他的发现的新大陆后来证实并不是印度)。总之, 尽管他的发现后来证 实是错误的, 但他在探险之前确实已经有了方向和原则(Wilford , 1992 ) 。同理, 在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之前, 也同样要先提出研究的方 向和原则。
2013年10月11日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其他理 论类型
个人的理论 群体的理论 组织的理论 社会的理论
个人发展、认知行为、人 格、学习、人际互动等
家族、非正式群体、工作 团队、管理者与员工协调 、人际网络等
科层组织、组织结构和功能 、组织绩效、跨组织合作等
都市发展、国际性行为、 文化、技术发展等
研究设计是研究的“蓝图”, 它至少应处理4个问题: 要研究什么问题? 哪些数据与要研究的问题相关? 需要收集哪些数据? 如何分析结果? ( Philliber,Schwab, &Samsloss, 1980)。
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 是避免出现证据与要研究的问题无关的情况。 研究设计处理的是逻辑问题(logical)。
个案交叉分析的结果表明四者间存在一些主要的相同之处:它们的社会 在经济方面都处于上升、发展阶段( 不是处于下降阶段, 这与作者的心 理预期有所不同) ; 都有严重的阶级冲突; 知识分子都不与他们的政府合 作; 政府机器腐败低效; 统治阶级堕落、放荡、靡烂、无能。然而, 作者 并不是仅仅依据这些“ 因素”对历史进行叙述, 而是用“ 发高烧的病 人”来比喻、描述事件发生的模式。发烧的病人一会儿感觉冷, 一会儿 感觉热, 体温上升到达某一临界点后, 出现宁静的假象, 作者就是用这种 周期变化的模式, 来描述各国历史事件的起伏不定。
究目的联系起来,之后再找到与这些概念相匹配的操作性措施。如“组 织公民行为”。
内在效度 ( internal validity , 仅用于解释性或因果性案例研究, 不能用 于描述性、探索性 案例研 究 ) : 从各种纷乱的假象中找出因果联系 ,
即证明某 一特 定的条件将引起另一 特定的结果。
外在效度 ( external validity ) : 建立一个理论范畴, 把研究结果归纳于
建构理论的目的在于为研究提供更详细完整的蓝图。
2013年10月11日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完整的研究设计还应包含一个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
对某些主题,目前已有的工作成果可以提供理论架构。 某些状况下,适合的理论可能是描述性的理论。 • 进行描述的目的; • 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的真实与完整程度; • 能够被描述且具有实质意义为“探索
2013年10月11日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与民族志、扎根理论的不同在于,案例研究需要进行一定 的理论假设。
所谓理论假设就是“关于行为、事件、结构和思想为什么 会发生的假设”(Sutton & Staw,1995).
完整周密的研究设计可以帮助你决定该收集那些资料、采 用那些分析方法。因而在收集资料前进行理论建构是案例 研究的重要环节。
2013年10月11日
四、案例研究设计的判定标准
2013年10月11日
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
2013年10月11日
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
单案例研究设计的适用范围
对一个广为接受的( well-formulated)理论进行批驳或检验。 对某一极端案例或独一无二的案例进行分析。 了解某一典型性案例出现的环境和条件。 研究启示性案例( revelatory case)。当研究者有机会去观察和分析先前无
每一个个案并不是抽样单位,而且也不应该是为了要选取抽样单位而被 选取成为个案。
要避免出现类似“案例的样本”、“ 不大的案例样本数”这样的说法, 坚决不要把案例研究的对象看作是实地统计调查时的调查对象, 或者实 验室中的一个实验对象。
2013年10月11日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从个案中归纳理论
• 文献可以成为定义案例和分析单位的指南。
2013年10月11日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界定分析单位
更清楚地界定分析单位
艾拉·玛格津纳尔和马克·帕丁金( Ira Magaziner and Mark Patinkin )1989 年 出版的《无声的战争: 塑造美国未来的全球商战》一书中收录了9 个案例 研究, 每个案例都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国际经济竞争的真实情况。
定联系在一起的。对分析单位的不同界定, 会导致采用不同的研究方 法或者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 • 分析单位应从所研究现象对研究单位的需求出发。 • 随着资料收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发现, 你的分析单位应该接受 不断的修订。
• 要对分析单位的空间界限(现象本身与背景的关系)和时间界限(时 间点的起始)进行界定,避免混淆。
这两个案例表明, 对主分析单位、嵌入性分析单位以及包围这些分析单位 的环境事件的界定, 取决于研究的层次。主分析单位很可能与主要研究问 题处于同等层次。
孙俪《甄嬛传》的例子
2013年10月11日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连接资料与假设
需要关注的是主要资料的选择,以及这些资料是否适合所要进行的案例 研究。
在分析性归纳中, 先前提出的理论被当作“模板”( template ) , 实证结 果要与这一模板相对照。如果两个或更多实证结果都支持同一理论, 那 么, 研究者才可以说, 他的研究具有可重复性。如果两个或更多的实证 结果都支持同一理论, 且不支持与之竞争的理论( rival theory ) , 那么这 一研究结论就更具说服力。分析性归纳是“第二层次推论”。
2013年10月11日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从个案中归纳理论
分析性归纳(analytic generalization)与统计性归纳(statistical generalization )。
在“统计性归纳”中, 研究者是通过收集样本的各种实证数据, 然后推 导出总体的某种属性。这种归纳被称为“第一层次推论”( Level One Inference)。
需要一些分析技巧:模式匹配、建构性解释、时序分析、逻辑模型、跨 案例聚类分析等等
例如,唐纳德·坎贝尔( Donald Campbell ) 所述的“ 模式匹配”。借助 这种方法, 同一个案的几组信息可以共同形成某种理论假设。
可能出现的两种问题: • 收集资料太多,却在后期分析中毫无用处; • 收集资料太少,以至于难以分析,不得不退回到资料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