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道安全护理指引

管道安全护理指引

管道安全护理指引一、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目的】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以及心胸手术后,均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其目的是排除胸腔内的积气、积液和血液,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保持胸腔内负压、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缩,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

【适应症】创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脓胸、心胸手术后。

【放置部位】排气: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排液:腋中线第八肋间【护理】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应仔细检査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注意引流管有无裂缝,引流管有无破损,各衔接处是否密封。

保持管道连接处街接牢固,必要时固定于胸部,防止滑脱,水封瓶长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

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沙布包盖严密。

更换引流瓶时,务必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有效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坐卧位,此体位利于呼吸和引流。

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充分扩张。

3. 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面应低于引液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定时挤压引流管,术后初期30~60分钟一次,防止其受圧、折曲、阻塞。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现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入深呼吸或咳嗽。

(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残腔的大小与胸摸腔负压的大小。

)正常水柱波动上下约4〜6cm。

4. 妥善固定长短适宜,一般引流管长度l00cm,各处均需妥善固定。

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水封瓶置于床上病人双下肢之间,防止滑脱。

下床话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并保持其密封。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住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步处理。

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用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5. 观察与记录(l)水柱波动情况:正常波动4一6cm,以后逐渐减小到消失,不波动见于:肺扩张、管道堵塞、扭曲、受压、管子放置过深或过浅;(2)色、质、量: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80ml/h,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宜凝血。

500ml/24h, 第一个8小时多为血性液,如果引流液连续3小时>100ml/h,颜色为暗红色或鲜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伴休克症状,则疑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立即开胸止血;准确记录引流量,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更换引流液,(现要求更換无菌引瓶),用胶布作标记,便于观察引流量。

(3)有无漏气:正常24〜48h有少量漏气,分Ⅲ°,Ⅰ°指用力咳嗽时出现漏气,Ⅱ°指深呼吸时出现漏气,Ⅲ°指平静呼吸时出现漏气,严重漏气说明有支气管胸膜瘘或肺裂口大,可用安全瓶负压吸引压力8〜12cmH206.拔管指征48〜72h后,引流量明是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50ml,脓液<10ml, 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拔管,迅速用凡士林厚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7.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出血、皮下气肿症状。

拔管后第2天应更换敷料。

二、胃肠减压管护理【目的】通过留置胃管接负压吸引装置,吸出胃肠道内液体和气体,减轻胃肠内的压力,防止术后腹胀,有利于伤口愈口及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胃肠管壁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可以减少胃酸、胰泌素、胆囊收缩素而降低胰腺外分泌。

【适应症】食管胃肠道手术、肠梗阻、急性胰腺炎保守疗法、肝胆手术等。

【护理】1.妥善固定:一根胶布交叉贴于鼻下,另一根贴在脸颊,并做好标记,以便观察有无脱出,胶布每日更换,将负压盒用别针固定在枕边,翻身时更需小心;2. 保持有效引流及负压:定时挤捏胃管,保持通畅,防止扭曲,保持负压盒有效负压,如引流不畅,可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注意压力不能太大并及时抽吸;3. 观察引流液色、质、量:食道、胃术后6~12h胃管内可有少量血性或咖啡色液体吸出,以后逐渐变淡,如吸出大量鲜血或血性液体,并伴有病人烦躁、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症状,考虑吻合口出血可能,应停止吸引,立即通知医生;术后第一个24h引流液约100~200ml,第二个24h 约300ml;4. 注意事项(1)减压期间应禁食及停止口服药物,如医嘱指定从胃管内注入药物时,须将胃管夹住,暂停减压1小时,以免药物被吸出;(2)每日口腔护理Bid,每日清洁鼻腔及鼻部胃管,避免鼻分泌物结痂堵塞鼻腔影响呼吸;(3)每日更换负压盒,如引流液多时须及时倾倒,并遵医嘱记录引流量;5. 拔管:一般术后24〜48h,病人恢复肛门排气即可拔管,食道手术因食道无浆膜层,组织较脆,易发生吻合口瘘,故胃肠减压3〜4天,待肛门排气后拔管。

三、腹腔引流管的护理1. 管道要妥善固定,以免弯曲、受压和脱出(1)保持引流袋(瓶)低於腰部以下,防止逆流。

(2)保持管道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

造瘘管可用凡士林纱布或氧化锌油膏保护局部皮肤。

引流管连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并且每日更换。

2 . 保持管道通畅定时挤压腹腔引流管,术后当天需1〜2小时挤压一次,如引流液多者应15〜3 0分钟挤压一次,甚至连续挤压。

如遇阻塞现象,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引流液达袋子一半時,予以傾倒;3.观察引流管引流的量、性质及颜色,并做好记录腹腔引流管术后引流液如逐渐减少或引流液无明显增加时应尽早拔除。

四、脑部引流管的护理1.重症脑部疾患、颅脑术后病人常规引流管包括脑室引流,创腔引流及硬膜下引流。

2. 妥善固定引流袋:(1)脑室引流管的最高处距侧脑室的距离为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创腔引流袋放置在头部枕旁,使之与头部创腔的位置一致,以维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防治脑组织易位。

(3)硬膜下引流应低于腔囊30cm,以及时排空腔内的血性液,使脑组织膨起消灭死腔。

3. 密切观察引流颜色,控制引流速度: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清亮的,如脑室内出血或正常脑室手术后脑室引流也可呈血性,但此后颜色逐渐由深变浅直至清亮。

正常脑脊液的分泌量是0.3ml/min,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500ml。

4.密切观察引流管的形状,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积保护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成角,适当限制病人头部,躁动病人时当约束肢体。

在引流通畅的状况下,脑室引流装中的液面可随心跳及呼吸上下波动。

波动不明显时可嘱患者咳嗽或按压双侧颈静脉,使颅内压力暂时升高,液面即可上升,解除压迫后液面即可下降,证明引流通畅;5. 防治逆行感染,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引流系统,不可任意将引流系统打开或使接头脱落。

更换引流状置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不可将引流装置太高导致引流液逆行,以免引起感染。

注意头部敷料处渗血情况。

如果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双手顺性挤压引流管至通畅,不可逆性挤压也不不能用生理盐水等液体逆行冲洗。

五、创腔引流管的护理【目的】防止术后残留积血,影响愈合。

【护理要点】1.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脱出。

2.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

(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目的】危重病人(大手术、心肺复苏术后等)多需要建立一条或多条完全可靠或能长期保留的静脉通路,常规的外周头皮汁穿刺往往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所以需进行深静脉穿刺,建立良好的通路为及时的输液、输血、给药监测打好基础,还用于需长期维持输液、全胃肠外营养、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短期内要大量补液及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等。

【途径】颈内静脉、锁骨上、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

【用途】以上通路均作为输液给药途径,还可作CVP测量、用泵给药准确。

【护理】1.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并定期消毒皮肤,每天用碘伏棉球消毒换药一次,用一块纱布覆盖于其上,并用纱布粘好固定。

2. 妥善固定,毎天检査导管的固定情况,有无扭曲、裂损,每天按无菌操作要求,更换输液器及静脉推注药物,密访监测体温的变化,当患者出现寒颤、高热而无其他感染源发现时,应疑为导管性感染,立即拨出导管,同时作血培养及导管细菌培养和药敏,要经常现察导管有无滑脱、折叠、堵塞等,如有应及时处理。

3.封管:抽吸稀释肝素液(1:50u/ml,6~8ml)进行正压封管,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不需关输液器开关,边推边夹管,以保证正压封管。

肝素盐水(生理盐水250ml+肝素100mg稀释液)4.导管一般两周更换一次,由医生操作。

5.防止并发症发生:(1)血胸、气胸,液胸:气胸多发主在置管时病人体位不恰当,穿刺方向不对,以致刺破肺组织而发生,如果导管穿被静脉及胸膜,血液可流入胸腔或营养液输入胸腔引起血胸或液胸;(2)空气栓塞:置管时须注意病人体位,并嘱病人深呼吸,导管护理时要防止接头脱开。

(3)静脉血栓形成:该并发症多与导管质量及病情有关,表现为颈极部肿胀张或手臂增粗,静脉压升高,颈静脉充盈等,发生后应尽快拔出导管,必要时用肝素、链激酶治疗。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常见并发症:空气栓塞、出血、导管感染,导管阻塞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护士在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过程中,要预见并发症的存在,评估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族,保证中心导管安全使用。

2.并发症护理(1)空气栓塞和出血: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上腔静脉处于负压状态,易发生气栓塞和出血。

除穿刺因素外,主要有:1)抢救病人时输血补液速度快,液体滴空导致空气进入血液循环;2)导管连接口高于右心房,连接不紧密,偶可断开或透析结束利用空气回血没有及时关闭导管夹。

3)导管意外脱出或长期置管致管周形成想疤痕组织,双腔导管拔除后没有及时用敷料按压包扎,使通道保持开放一定时间。

(2)导管感染:心靜脉内的导管对人体来说是异质物,易造成感染。

主要因素有:1)由于皮肤的微生物经过皮下隧道、导管通道进入循环系统。

没有进行充分的环境、用物和皮肤准备;2)置管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导管连接口使用管理不当;4)污染的液体进入;5)环绕导管内壁有纤维和血块形成;6)免疫功能低下等。

3.导管堵塞:(1)导管堵塞原因:1)血栓性堵塞:添加液体不及时,使液体中断;未正压封管;从导管采取血标本。

上述原因导致血液返流,在管腔内形成凝血块或血栓。

其次,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局部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也能导致导管堵塞。

2)非血栓性堵塞,导管固定不妥,发生扭曲、打折;输注药物有配伍禁忌,产生药物结晶沉淀,异物颗粒堵塞;缓慢输注白蛋白等药物后未充分冲管。

(2)处理:1) 直径1.5〜2.0mm,易形成血栓,故不宜经导管输血及抽血采取标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