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规定了导管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保证各类管道通畅、固定良好,确保患者安全。
2、参考文件:
2019年宁波市护理质控中心修订的护理制度《管道安全护理制度》。
3、职责:
护士正确分类、标识、评估、记录各类管道,落实护理措施,防止管道堵塞及滑脱,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滑脱时,及时上报。
4、内容:
4.1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三类:不管哪一类均要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固定。
4.1.1高危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流管、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
4.1.2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深静脉置管、胸腔引流导管、腋下引流管、胸壁引流管。
4.1.3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外周静脉导管、PICC
导管。
4.2导管评估、记录要求
4.2.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宣教)等。
4.2.2评估频率:高危导管——至少每 4小时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中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4.2.3记录: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导管评估单上,评估单上的内容与一般护理记录不必重复;发生导管滑脱、拔除各类导管必须及时记录,非危重症患者的低危导管评估无异常时可以不作记录。
4.2.4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滑脱者,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4.3导管标识
高危导管用红色标识、中危导管用黄色标识、低危导管用蓝色标识,一律使用黑色字体标明导管名称,低危导管只有一条可以不标识。
中、高危导管床头(或床尾)挂警示标识。
历次修订时间:2005年08月、2012年07月、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