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护理查房
胆石症: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
临床症状
1、腹痛:呈绞痛,为持续性发作。
阵发性加剧,常伴有右肩背部放
射痛。
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
3、高热寒战:体温高达39℃~40℃,呈弛热。
4、黄疸:黄疸多呈间歇性和波动性变化。
辨证: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脓毒壅滞症。
护理诊断
1.疼痛与胆道结石有关
2.体温过高与胆道结石梗阻导致急性胆管炎有关
3.营养失调与疾病消耗,摄入不足及手术创伤等有关
4.潜在并发症:黄疸,出血,胆漏,感染等。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观察病情变化情况,有无体温增高,寒战高热以及黄疸情况,如出现以上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进行处理。
2.缓解疼痛: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及缓解因素,疼痛剧烈的情况下遵医嘱以与解痉镇痛药物
3.降低体温:根据病人体温变化情况,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遵医嘱运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恢复正常体温。
4.营养支持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禁食者通过肠外营养方式给予补充。
常见并发症护理
黄疸
(1)观察黄疸的进退情况及大小便的颜色,若黄疸不减退反而加重,可能为胆汁引流不畅或肝功能受损。
及时报告医师,遵医嘱肌注维生素k1每日保证充足补液,以利黄疸消退。
(2)修剪患者指甲,以防抓破皮肤,温水擦洗皮肤,以保持皮肤清洁(忌肥皂水)。
出血
(1)观察引流的血量,如每小时出血量大于100ml,持续2h以上者,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2)出现血压下降、脉细速、面色苍白、肢冷、汗出等休克征象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3)胆漏切口处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或渗出液,或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
术后T管引流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管道通常,防止管道反折或者阻塞。
(2)观察T管引流胆汁的颜色,量以及性质。
术后24小时引流量约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
(3)预防感染拔管,若T管
【情志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介绍成功病例,引导患者放下思想包袱,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保持良好心态。
(2)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酸味食物,忌辛辣、油腻之品;按时进餐忌饱餐。
肥胖者应节食,降低体重。
(3)留臵T管的患者,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引流管受压,沐浴时勿采用淋浴,保持敷料干燥,以防感染。
引流管口隔日换药一次,如辅料渗湿,应立即更换。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4)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如出现腹痛、呕吐、黄疸、发热、厌油
腻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胁痛(胆石症)
健康教育处方
保守治疗指导:1、胆囊结石病人应少吃肥肉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卵、蟹黄、
脑、肝、肾等食品,不吃油煎、油炸食品。
2、病人如有右上腹隐痛不适,应素食,右侧卧位,服用654-2、阿托品等解痉药物,消炎利胆片、金胆片、胆宁、胆通等任选一种口服。
3、病人如发生上腹剧痛,应到医院治疗,不要自己随便应用“止痛药”出现黄疸时,应立即就医检查,查明黄疸原因,以作相应处理,切勿拖延。
胆石症的治疗有多种多样,有的可用药物治疗,有的可用震波治疗,有的可作腹腔镜手术,有的则需剖腹手术治疗,应按医师的指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术后指导:
1、说明术后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观察引流的颜色、量、性质的意义,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2、术后6小时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利于腹腔液体局限于盆腔,减少脏器对横膈的压迫,改善呼吸。
术后第1天在床上进行上下肢及翻身活动;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3、吸氧:术后氧气吸入可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改善呼吸困难,缓解心动过速和呼吸频率过快等作用,嘱病人不能随意拨除鼻导管。
4、各种管道护理指导
⑴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勿扭曲受压,经常从上向下挤压管子,防止堵塞,并保持胃肠减压负压吸引
⑵腹腔引流管:观察腹腔有无出血、渗液,预防腹腔感染。
⑶T形管:①注意观察胆汁的颜色及引流量,术后3-4天胆汁量应不少于500ml/d。
如胆汁引流少或无胆汁流出,病人出现黄疸不退、发热等,可能是引流管堵塞或肝胆管有堵塞及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②能带引流管下床活动时,应告诉病人注意勿将引流管脱出或污染,引流管和引流袋不可高于引流口的水平位,以防胆汁逆流。
3.T 形管引流2周左右,若流出胆汁澄清无渣,色泽转为深黄,夹闭T型管后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T形管造影显示胆总管下端通畅,无残结石,可拨出T形管
5、疼痛⑴术后1~2天伤口疼痛属正常现象,应用止痛药后可缓解,用药期间如出现心悸、气促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⑵嘱病人咳嗽时用双手扶着刀口两侧向中央挤压,以减轻刀口力,减轻疼痛。
6、营养与饮食
⑴术后禁饮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拨出胃管后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
以后指导病人逐渐进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半流质、普食,以增加营养。
⑵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人,术后3天开始滴营养液,配制时,注意营养液的浓度、温度,点滴过程中要保暖,防止病人腹泻。
7、并发症的预防
⑴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术后应坚持漱口或进行口腔护理,每日二次。
⑵进行正确有效地咳嗽,以排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因痰液积聚而引起肺部感染。
痰液粘稠时可雾化吸入,咳嗽时应指导病人双手扶着切口两侧向中央挤压,以减少疼痛。
⑶病情允许时,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活动四肢关节,并逐渐早期下床活动,以增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⑷保持T形管畅通,并观察引流液量及性质,防止胆瘘发生。
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发烧、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⑸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①监测病人生命体征,防止术后出血。
②观察病人有无巩膜黄染以排除胆管损伤。
出院指导
1、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以清淡、易消化、低脂饮食为宜,忌暴饮暴食。
2、带T形管出院病人的指导⑴注意T形管护理,并保持畅通。
⑵注意T形管周围皮肤护理,并告知伤口感染征象。
⑶若发现胆汁引流量减少或增多,引流物混浊或血性伴有腹痛者,应及时就医。
3、若出现发热、腹痛、腹胀应及时就诊。
4、注意休息及锻炼,避免感冒。
5、门诊随访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有无腹膜刺激征。
腹痛加重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进行处理。
消化道症状: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